安信信托和四川信托,两家备受关注的信托界的雷王;关于他们的风险处置工作,监管再次进行了表态。

7月16日,银保监会信托部副主任唐炜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当前银保监会正配合地方政府推动安信和川信两家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当中。

银保监会将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对待所有信托当事人,维护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唐炜同时还强调了,类似于安信信托和四川信托这样的公司是个案,属于单体机构风险和局部风险,不会影响整个信托的稳健发展。

可以说在此次通气会传递了丰富的信号,不仅给信托业和信托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踩雷安信和川信投资者的关切,来的非常及时。

五月份以来,关于金融业风险化解的政策频频上热搜,金融委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处罚做出了明确的定调。而回顾六月份以来的各种监管文件、政策和答记者问,包括此次通气会的内容,不难看出关于这两家信托公司,监管的思路已经十分明晰。

距离问题的彻底解决,显然不是几个月的事情;不过相信再过不久,关于四川信托的整体风险化解和资产处置方案,以及难产的安信信托的重组方案,就会要落地。

曙光初现,投资者还需要继续等待。

一.通气会内容汇总

在此次媒体交流会上,银保监会信托部唐炜介绍了当前信托行业的一些特征,虽是例行惯例,老生常谈,但仍然值得关注。在监管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之下,整个信托行业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为了不影响本文的主题,道人做了一下精简:

信托规模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信托行业管理资产21.28万亿元,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下降了1.07万亿元,通道业务下降的最多,这本来也是资管新规整治的重点。

风险的排查及防控

2019年,9家信托公司共增资了近263亿元,行业资本实力得到增强,风险资产处置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也纷纷在各家公司建立起来。这一趋势在2020年继续保持,前不久建信信托的增资就是最好的例证。增资一方面是为了扩大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御风险。

回归主业,优化业务结构

在监管的引导之下,信托公司在2019年大力发展资金信托,服务信托和慈善信托业务,推动信托业的转型,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监管补短板

不仅出台了《信托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资金信托新规(目前仍在征求意见当中),信托业协会也出台信托公司文化指引的方案。同时银保监强调了要加强行业风险监测和行为监管,加大信托业风险监测处罚力度,推动信托公司积极转型。

这是上半年以来,银保监会信托部的一个工作总结。

而展望信托业的未来,唐炜表示一方面将继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信托违规提供兜底的行为,落实今年市场回头看的工作内容;另一个就是继续加大投资者教育,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对信托法律关系和产品的认知等等。

二.打破刚兑,两人重磅发声

此次通气会上,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那就是关于信托产品兑付的问题。由于这段话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这里全部引用下来:

监管对部分信托公司出具兜底函这一行为态度一直非常明确,这是非常严重的违规行为,不符合信托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也违背了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履职的基本要求。以任何形式约定的保底或者刚兑条款都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目前,银保监会正在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动高风险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坚决压实信托公司及其股东责任,保护信托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可以看到,关于化解风险,破除刚兑,监管是认真的。

吴晓灵发声

不仅如此,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吴晓灵对于资管行业再次重磅发声:

在这份演讲报告中,她强调了风险自担应该是金融业最基本的规则,出了风险就要让机构来承担,最后会演变会一个财政问题,不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对于打破刚兑,市场是有共识的,但是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妥协。但是对刚兑的妥协,只能推迟和掩盖风险,将来会酿成更多的系统性风险。

打破刚兑的共识会越来越多地强化和落实下去。如果是金融机构出现了问题,我们也应该毫不犹豫地让它来承担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

经过早些年的宣传和2018年以来的各种实践可以看出,全社会对于破刚兑,以及“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都有了共识。可以说打破刚兑的意愿是逐渐增强的。现在要做的,就是怎么样让投资者逐渐地来适应这个过程,而不是走回头路。

三.如何看待上述发言

无论是唐炜还是吴晓灵的发言,可谓是振聋发聩。作为信托部的副主任,唐炜的发言代表了监管的态度。

而吴晓灵目前担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CWM50学术总顾问,考虑到她过往的职业经历,还是相当具有影响力的。一位70多岁的老人,依然冲锋在学术第一线,为行业发声,确实非常值得敬佩。仔细看她的发言,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很多投资者对她颇有微词,如果仔细读了她的发言就知道,这真的是一场误会。

投资者为什么恐慌?

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两人的发话给他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担心而不是安心。作为安信和川信的受害者,他们担心破刚兑下去,会影响到自己产品的兑付,甚至存在本金全无的可能。

投资者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显然混淆了一些概念。

从宏观角度来看,刚性兑付只是掩盖并没有消灭风险,最终一定会成为企业负担,而鉴于国内金融机构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最后就成为了一个财政问题。因此破刚兑是必须的,而且“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也开始为行业和投资者所接受。

过去很多年,破刚兑都是信托监管的要求。但是彼时的信托业才从五次整顿的阴影中走出来,为了发展不得不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这也是行业一直以来的“潜规则”。不过随着《资管新规》和《九民纪要》的出台,这些规则将彻底被埋葬。投资者的短期不适应,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安信和川信的问题,毕竟跟一般信托风险项目存在相当的差别。“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尽责,如果卖者没有尽责或者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比如安信这样违规挪用信托资金,用于非法目的等等,那么按照规定是要自有资金赔偿的。这个在《九民纪要》中强调了很多次,就不在进行展开了。

如果是其他行为,那么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逾期的信托项目而言,风险的终极源头是交易对手。如果资金真实地投向了交易对手,那么出了风险之后,最终需要融资方拿出资金;如果是虚假设立或者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那么需要信托公司自有资金赔付。而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为,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一句话,信托项目风险的处置原则是“一单一策”。毕竟信托项目之间是相互独立运行的,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存在风险传染(特殊情况另说)。即使是像安信信托和四川信托这样的,也要区分来看。据最新报道,川信的一些项目到期完成了本息兑付,就是最好的说明。因为这些项目跟资金池项目没有交叉,独立运行。

总之一句话,破刚兑是要贯彻到底的,但不是所有违约逾期项目都不能用机构自有财产赔付的。两者并行不悖,概念不同,完全不矛盾。

四.补充说明

信托投资的高门槛决定了,一旦信托出现风险或者逾期,对于投资者而言,损失无疑是巨大的。而且在等待的过程中,投资者肯定非常痛苦和煎熬,这一点在安信的投资者身上尤为明显。

监管的用心良苦

其实五月份以来,关于处置信托公司风险的思路就开始慢慢形成了。从金融委发布的《加强金融机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意见》,到六月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到回头看,到7月10日央行答记者问,再到刚刚结束的媒体交流会上。

通过对各种发言和政策梳理发现,监管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

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压实相关金融机构和相关股东的主体责任;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其知情权、公平选择权、财产安全权、求得赔偿权等合法权益;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金融业行为监管体系的构建。

不过很多投资者却不买账,具体不在这里展开。但是要明白,监管从来就是滞后于金融创新的,风险的形成到发现需要时间,那么风险的处置到最后的回款也需要时间。

部分监管机构确实存在问题,但是目前高层已经表态和发话。两家信托公司的处理也提到了比较高的一个层次,说明前期投资者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回应。所以投资者要做的是配合监管,保留好证据,一起推动事情的解决。

千万不要将自己推向监管的对立面,这是非常无知和不理智的行为。

作为单一项目的投资者,你看到的自己的资金。但是对于监管而言,他要面对的整一个公司和背后行业的风险,毕竟川信和安信本身都非常棘手。处理难度之大,涉及金额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所以距离安信重组公告近两个月了,方案至今没有落地。但是之前的文章道人分析过,重组工作很早之前就开始启动。至今难产的原因,就源于其高度的复杂性和棘手性。

而且这两家信托公司的业务纵横交错,可谓是骨肉相连,打断筋连着骨头那种。尤其是国之杰,自身持有的股份被轮候冻结,增大了处置的难度。因此处置方案的设计,一定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两家信托公司的兑付不可能也不必要一刀切。还是“一单一策”的原则,这是没有疑问的。而具体处置,则依赖于项目底层资产、受托方、融资方、外部机构的多方博弈。而且监管已经表态,对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一视同仁,不存在区分。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冷静

现在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此众多项目;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而这就是监管下一步需要做的,摸清所有逾期项目的情况,尽早公布于众才能真正化解投资者的疑问和焦虑。

即使如安信,也还是有一点好消息。那就是董家渡项目的顺利销售,对安信是有一定的造血功能的。而且川信的所有主动管理类项目,也不全是违法违规。不同的项目之间,一般都是相互隔离独立运行,这就是信托制度的优势所在。

投资者心急非常能够理解,但是此时若是贸然要求信托公司处置资产回收资金进行兑付。其实是不理智的行为,因为风险积累有时间,资产的处置也需要时间。

资金进入实业领域,形成特定资产,特定资产在通过销售等行为再次转化为资金完成兑付,肯定是需要时间的。包括很多投资于资本市场的TOT项目(前提是真实投入),短期贸然回收必将面临流动性风险,不得不接受很大的折扣。对投资者而言,肯定是不利的。

所以说,在确立原则和处置方法之后,适度延长时间范围是对投资者不全是坏事情。就比如最近的股市上涨,解套了很多股票质押类的项目;而上半年部分地区房地产的率先复苏,给逾期的房地产信托项目带来了解决的曙光,董家渡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比中江就知道,安信和川信最终问题的全部解决,需要的不止一年半载。所以投资者需要耐心,相信监管,相信法律,一味去维权,一味去闹腾,对自己没有好处。

不要低估事情的复杂程度,不要高估个人的力量。

写在最后

前几天,2020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刚公布:二季度我国GDP增长3.2%,超预期0.2个百分点。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上半年整个GDP下降了1.8%,横向对比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相信下半年,在高层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经济会缓慢增长和复苏,对于中国经济和未来,必须坚定信心。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持有的信念。

关于川信的更多消息,投资者可以关注其他媒体大号。笔者写川信的并不多,道人更多还是关注安信信托的投资者。

毕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一直关注,偶尔撰文,传递相对健康和正能量的声音。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在时代的大江大流面前,个人何其渺小和脆弱。

只求尽一点个人之力,无愧于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