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贸易战、疫情冲击之后,A股在上半年表现得可圈可点。而7月份的走势,以及监管部门的表态和动作来看,慢牛,而不是疯牛、快牛,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监管方和参与方的共识。

这几年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为险资参与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在经过一轮整顿险资乱象之后,险资参与资本市场更加有序,也更加稳健,必将成为长期价值投资者,而不是“火上加油”“釜底抽薪”的“坏孩子”。

近期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召开了2020年二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闭门分析会,超过40位保险资管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今年的投资动向。那这些掌管着20万亿险资的大佬,是如何看待A股的呢?

01.险资上半年举牌16

据中保协官网统计,今年上半年,华泰资管举牌了国创高新,太平人寿举牌了大悦城和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举牌了农业银行、中广核电力、工商银行,中国太保举牌了赣锋锂业、锦江资本,中信保诚人寿举牌了中国光大控股、中集集团,百年人寿举牌顾家家居等。

从举牌方来看,主要是以大型国有险企为主,如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太平人寿等,以前的举牌大户如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等已不见踪影。

从被举牌方来看,除了以往的银行和地产,险资开始举牌业绩不错的资源股和家居股,这是值得注意的动向。

从举牌后表现来看,不少股票大涨,如顾家家居自6月底以来涨幅超过45%,中集集团涨幅也超过30%;也有一些股票表现差,如大悦城地产,太平人寿的举牌价格是6.7元/股,而该股今年以来大跌,目前价格是5.72元/股,每股亏损超过1元。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曾表示,举牌这些公司是基于长期战略考虑,也确定了一系列标准,包括成长性、价值、股息等,根据这样的标准,会筛选出符合长期持有的龙头股票进行配置,这个策略随着市场的挑战尤其是在股市承压的时候,可能会更有效。

显然,以险资的体量和安全性第一,必然要去选择那些具有高成长性空间,具有商业价值,并且股息率高的企业,这些才符合险资的要求。

02.政策新规强化战投定位

保险业,是个严监管行业,这对险资的投资要求也是如此。

宝万之争,使险资背上了“野蛮人”的恶名,一些激进险企并因之受到整顿。两三年之后,险资作为A股长期价值投资者的地位再被重新认识和确定。

今年7月,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保险公司入市依据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做了进一步规范,并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公司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银保监会另有规定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除外。

这位险资入市提供了可操作的规范,既作为战略投资者,那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应不高于10%。这个指标可以把一些险资图谋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的“野心”破灭,老老实实做好险资投资本色。

此外,上述文件还要求保险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单一权益类资产、重大股权投资等监管规定。保险公司现有投资超过规定配置比例的,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在12个月内调整到位;超过本通知集中度比例的,不得新增相关投资。

对于这句话,在一些投资者中产生了理解冲突。在保观察看来,保险公司现在持有一些上市公司股权比例超过10%,要在未来一年内符合要求,并在此期间不得新增股权投资。

03.从大白马龙头向细分龙头演绎

据媒体报道,在这次险资分析会上,权益资产,尤其是A股,被这些资管大咖们普遍认为具有吸引力。

“上半年市场最大亮点是权益市场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上涨,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超过了7000亿元,场外资金进入市场的趋势非常明显。再加上中国疫情防控比较到位,经济率先复苏,估值又低于美股,对外资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流动性形成比较强的支撑。科创板以及创业板注册制相继落地,内地资本市场的慢牛行情值得期待。”复星保德信人寿总裁助理兼首席投资官孟浩表示。

持相似观点的险资人士众多,权益资产,尤其是A股市场,普遍被他们认为在下半年仍具吸引力。

“未来,公开市场股票、一级权益类资产吸引力最大,其次是商品,排后两位的可能是债券和货币。机构对权益类配置的需求越来越多,A股公开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力量越来越大。”华泰资产总经理兼CEO杨平称。

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也表示:“我们坚定A股的价值在全球资产类别中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判断,同时风格上积极应对。”

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特别助理原瑞政则称,从投资机会看,一是国内经济恢复趋势明显,未来权益投资将持续关注基础设施和可选消费类机会;二是龙头集中效应从大白马龙头向细分龙头演绎。从风险看,经济基本面和股价偏离程度较大,尤其是美股市场;而A股市场风格分割较极端,各行业估值分位数差距较大,未来会出现均值回归过程。

跟着险资做投资,是个不错的方法,好好学习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