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子巨头三星电子曾(Samsung Group)宣布,由于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三星已经结束了在中国的手机生产。

据路透社报道,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在本月初10月2日的一份声明中宣布,三星关闭了在中国最后一家工厂。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表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3年年中的15%左右萎缩至1%,因为其输给了华为和小米等中国本土品牌。在三星关闭最后一家中国手机工厂的几个月前,该公司曾在6月份削减了位于惠州的工厂的产量,并在去年底暂停了另一家工厂的生产,这凸显出中国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三星在一份声明中说道:“生产设备将会被转移到全球其他制造基地,这取决于我们基于市场需求的全球生产战略。”

三星称作出这一“艰难决定”是为了提高效率,还称将继续在华销售。

但在近日,三星公司似乎又有重返中国市场的举动。

史无前例,三星低头

据韩媒报道,三星决定将每年生产的3亿部智能手机中的20%,即6000万部委托给中国企业生产,不再交由世界各国的分公司工厂生产。

这一决定,却让向三星电子提供配件的韩国中小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因为三星与中国的合作方式是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从设计到生产都由中国企业自主完成,最后产品由三星将这种中国产智能手机贴上“三星”品牌销往世界各地。这意味着韩国供应商的供货量可能会相应的减少。

有声音认为,三星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在中国的低价智能手机攻势中生存下来。为了与物美价廉、售价仅在100美元左右的中国产品竞争,三星选择了自己成为中国产品的解决方案。在生存这个绝对命题之前,维护“三星制造”的自尊心是奢侈。

向三星供货的一家中小企业代表表示,“这是对我们判处死刑。”

另一家中小企业代表称:“向紧急对策小组诉苦,才从最初的7千万部减少到6千万部”,“我们找到承揽三星订单的中国制造商,哀求他们使用我们的配件。”

韩国制造业危机

韩国四大集团,三星电子、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 Company)、SK(SK Corp. )、LG(LG Electronics)正在进行关乎企业存亡的产业重组。中国从曾经的廉价生产基地跃升成为向市场推出更廉价产品的竞争对手,随着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制造业模式的变化,他们正面临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沦为“二流”的危机。

现代汽车拿出了今后将汽车比重降低一半的“猛药处方”,SK集团正在出售部分作为集团根基的化学产业。LG集团也在频繁地出售子公司或者收购其他公司,意图打造“一等基因(DNA)”。

对此,有专家指出:“由四大集团带领数百家中小企业生产成品的‘先端型生态系统’已达到了极限”,“韩国制造业已经站在了生死边缘。”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还没瘦死,韩国制造业的危机与转型,也给我们敲响警钟。

80年老品牌,入华三十载

说起三星这个品牌,可以说是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38年,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在韩国大邱市开了家农贸副食店,这就是三星的前身。比普通的小店稍微大点的是,他店里的面条、蔬菜和水果不仅在大邱市里销售,还会出口到北京和满洲里。李秉喆这种跨区域贸易的理念,从他的“农贸小店”开始体现出来,一直影响到整个“三星”以后的发展。

1948年,朝鲜南北方战争不断,大邱市被北朝鲜占领,李秉喆放弃了他小有成就的“农贸小店”,南下到釜山开始接受命运送给他更大的礼物。

到达釜山后,他开启了新的贸易公司,他卖过糖,卖过毛织品。而这个极具商业眼光的男人在隆隆战火声中,仍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借着战时经济,百业凋敝,人们无人关注商业运营,李秉喆收购了各种公司:保险公司、百货公司、造纸厂、报社……还成立了文化基金会、医院。短短20年,三星从一个小贸易公司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家族财阀。

1969年对三星来说是重大的转折点。这一年三星电子正式成立。

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中国的经济大门彻底向韩国打开。三星电子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同年就在中国惠州投资建厂,并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合作,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大的韩资企业之一。

到2012年的时候,三星坐拥全球30%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在中国,三星的市场份同样一枝独秀,不仅甩开“中华酷联”几条街,苹果也难望其项背。

遭遇滑铁卢,节节败退

近年来,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可谓“节节败退”。

2013年还是以18.7%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手机品牌商,2014年降至12.1%,落后于小米。次年,随着华为、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商相继崛起,三星跌出了前五。

在Note 7爆炸门事件发生后,三星手机在国内的形势急转直下,短短几年里迅速跌落神坛。到2018年,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跌破1%。

Counterpoint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的中国市场份额仅1%,出货量80万台,位列第一的华为的出货量则为3520万台。

销量持续不佳,制造成本却水涨船高,再加上爱国情怀的助推,加速了三星败退中国的脚步。

三星最后的“背影”却令人感动,甚至值得国人尊重。

最后一家工厂撤场之前,惠州工厂拥有6000名多员工,手机年产能为7200万台。

撤场,意味着这6000多名员工将面临失业,另寻高就。临别之际,三星对6000多名中国员工的撤场补偿,备受关注。

而三星给出的补偿方案,令人感动。

6000多名员工,每人补偿一部三星手机,最低3700,最高8000多;工龄在10年以下的将会得到一部三星A8,在10年到20年的员工将会得到一部三星S10+,工龄超过20年的,会得到一部三星S10+同时还有一部三星note10+ 5G版;

另外每一位员工都将会收到工会送出市场价值高达千元的依波表。为工人每人多缴纳一次五险一金,补加N+3个月的工资,工龄长的普通工人可以领到补偿款十几万以上;

在宣布撤场之前几个月,员工联系比亚迪、TCL等企业,帮助员工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时至今日,三星手机仍占据着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品牌背后的公司文化和责任担当,虽败犹荣。

中国制造崛起

以前,“中国制造”就是“小作坊”的代名词,但是今天之中国制造,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占领”全球各个重要领域:高铁、华为通 讯设备、手机、海尔、美的、格力、歼-20、东风21-D(弹道导弹打航母)、北斗、青蒿素、人工角膜等等...

对早已不甘当“世界工厂”的中国来说,三星的离场与返场都不可惜。

过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与资本。

201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力争借助工业4.0的浪潮,推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的发展,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跻身发达制造大国之列。

我们从三星的来来去去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找到更大的自信: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和地位,真的不是随便可以替代的。

1、三星深知: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师和成熟的技术工人,这个在全世界都是难以找到的。

2、三星深知: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为完善、完整的产业链,这一点在全球无可匹敌。

3、三星深知: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创新创造氛围,以及遵纪敬业的工作态度,都比不上中国。

形势比人强。

或许三星也想离开中国制造业单飞,可是仅仅不到一个月,该回来的,还是回来了!

从落后挨打,到现在巨龙腾飞,摸爬滚打中,中国制造已经具备了搏击风浪的能力。中国目前许多产品仍然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制造在有些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依然存在难以攻破的技术难关。

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必经之路。

而只有真正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脉,中国制造才能在国际上赢得优势地位,成为国家安定繁荣发展的强大后盾。

相信中国制造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把握住行业发展方向,在未来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起为中国制造加油!

资料来源:财经早餐、联合早报、财经要参、朝鲜日报、观察者网、镁客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