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至19日,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于在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举办,主题为推进金融安全科技新发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表示,无论从市场、行业还是监管,一直以来都在发展中强调安全,在安全中保证健康发展,关于金融安全科技新发展这一主题,主要想谈三方面内容:

第一,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在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创新中,充分肯定技术创新给业务、给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带来的积极的作用。

云计算的应用特点是弹性伸缩灵活调整。在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在运用云计算的时候就大大地提高了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应对了高并发、多层次、大流量的金融的新的需求。

大数据在反欺诈、风险控制、以及在信用评估等方面中,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非常好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的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度,特别是近几年央行科技部门也在推人工智能包括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这些方面。

区块链技术虽然目前成熟应用的规模未达到一定的规模,不过区块链未来应用在一些存证、托管业务等等方面值得业内关注。

以上这些说明,不能因为安全风险来否定了黑科技,新的技术创新所给金融服务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所带来的积极的作用。

第二点,客观的认识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一些风险和问题,特别是网络的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使得金融服务在技术拥抱科技,科技拥抱金融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金融风险的外溢性也因网络的连接而使风险更加地容易蔓延,特别是在金融科技的应用方面,各种场景嵌入金融服务。各种第三方机构在助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应该看到金融科技最主要的是围绕着数据运用,数据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数据的收集、采集和使用到数据的建模等等方面的应用,它的大量数据汇集造成,个人隐私的问题、风险数据泄露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恐怕是下一步要推进金融科技的安全方面要非常注意的问题。还有金融+科技,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也不可避免的出现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

第三,客观、理性的认真思考金融科技所带来的监管对策。前端,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仍然要坚持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要加强监管对业务新模式的评估,要对金融和科技的定位要理清,要坚持无论是哪种技术运用于什么样的业务,仍然只是金融服务提供方式的一个创新手段,所做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仍然是要坚持金融的本质。

后端,要加强技术安全的评测,前端是要对业务进行评估,后端就是技术在金融应用领域的评测,金融内在的脆弱性和风险的外部性以及网络的强涉众性使得金融科技面临更多的问题和风险,要鼓励采用自主技术,采用可控的技术,采用稳定成熟的技术在金融创新中。应该建立金融科技的安全标准规范,加强对技术的监测、检测认证和试点示范,严防技术风险的外溢。

最后,监管建议,加强多层次金融科技的治理体系,要构建行业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社会监督的有效协同的多层次的金融科技治理体系,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对监管的有效补充,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体系,提升监管的科技水平。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逐步的部署和逻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当前协会正在按照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通知》的要求,在积极开展加强客户端软件行业自律管理的职责,牵头开展APP实名备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