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翰飞  编辑/张潇

审核/刘乐乐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仪式感?”

答主@林木然的答案获得了10k赞,他说:“人生于世,就像在一条漫长的暗黑河流里漂泊。而所谓的仪式感,大概就是人类于这河流上建造的闪闪烁烁的小灯塔。靠这些灯塔,我们才能标定我们的存在。”

仪式感其实就是大家给自己创造快乐的借口。

小小的幸福因为仪式感,因为分享就会被无限量放大。所以尽管从时间维度来说,2018的最后一秒和2019的第一秒没有任何特殊意义,但当新旧年交替的时候我们仍会守着零点在朋友圈、微博立下一堆flag来庆祝新的一年到来。

这几年,我们越来越对跨年有着某种仪式感的执念。2018的尾巴依然被赋予了太多意义。

无论是早是传统的各大卫视你拼我争的跨年晚会还是近年来由知识付费风口掀来的跨年演讲还是落脚到更有标识符和仪式感的线下跨年,这场喧闹和狂欢的“跨年热”实切的告诉我们:无论好坏,这一年都过去了,以后还有无限的可能。透过这场“跨年热”我们其实还可以回顾过去一年以及看到一些2019变迁的风向。

今年的“跨年热”有什么不同?

纵观跨年活动发展史,最先启动的便是“跨年晚会”。跨年晚会这个概念是由湖南卫视于2005年首次提出,至此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

自13年前湖南卫视打响跨年演唱会的第一枪,卫视跨年夜的收视之战可谓年战年新。巅峰时期曾有16家卫视参与收视混战,14年开始BAT更是纷纷入局交替登上卫视的舞台,赚足媒体眼球。

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日益迭代,各种形式的跨年纷至沓来:差异化的跨年演讲、技术手段实现的视觉盛宴、联合视频网站推出的付费直播、更具线标识符和仪式感的线下跨年等…

跨年晚会在这些新事物的涌现下,经历了收视和口碑的萧条,于是各家卫视在嘉宾选择和受众推广上走起了差异化路线——采纳更广泛、潮流、有价值的文化主题作为突破口。

今年的跨年晚会播出后,由于“状况频出”,被朋友圈各种刷屏了,并且立即承包了无数微博热搜。今年的卫视晚会混战究竟有到底有哪些特色和变化呢?

各大卫视在歌舞音乐、地域、科技等多维领域展开了差异化竞争。首先是各大卫视主拼的“流量”和“情怀”之争。

13年前,《超级女声》一举奠定了湖南卫视的江湖地位,也是那一年,湖南卫视推出了跨年演唱会,将选秀潮的余温再度加热。13年后,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依然由“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联合主持,在嘉宾阵容上延续了主打“流量”的传统。

今年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的逝世令人惋惜,为了缅怀金庸致敬武侠,今年的跨年阵容上,不少卫视推出相关内容,带观众重温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浙江卫视邀请在83版“射雕”中饰演郭靖的黄日华,与王祖蓝、王晓晨同台表演《射雕英雄传》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江苏卫视邀请周华健将武侠歌曲《铁血丹心+天下有情人+难念的经+沧海一声笑+刀剑如梦》进行串烧组合,再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金庸武侠宇宙。东方卫视的舞台上,《延禧攻略》剧组也为观众献上金庸武侠歌曲串烧,引发观众关于武侠的“回忆杀”。

北京卫视则是力图为观众打造不同以往的试听盛宴。以“天涯共此时,冰雪新篇章”为主题的2019环球跨年冰雪盛典立足于冬奥会,全程贯穿冰雪元素,并选择多地实景外拍,打破了单一舞台的设置,在拉近了与观众距离的同时,更让观众对北方的跨年夜有了深切的认知,并对冰雪的魅力有了真切的实感,这样一场超乎想象的全新跨年实景视听大秀,不仅展现了北京“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更带领全国观众一起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助威打call。

除了在歌舞音乐、地域、科技等多维领域展开了差异化竞争,各大卫视更是将赛道由歌舞转换到了知识跨年。有业内人士打趣的评价,一个会说话的胖子,干掉了一群小鲜肉。

乘着这几年“知识付费”的风口,深圳、浙江、广东三大卫视分别推出了关于“知识跨年”的晚会和演讲。从娱乐狂欢到精神狂欢,跨年演讲也已经来到第三年。今年又有什么不一样?

浙江卫视公布了2019“知识、娱乐双重组合”的跨年晚会形式,深圳卫视则再次联手罗振宇,为观众提供“时间的朋友”系列跨年演讲。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与以往纯分享知识形式不同,而是混入娱乐性与趣味性,更贴切大众文化需求。

《地球最后的夜晚》错位营销“一吻跨年”更是再度掀开线下跨年的风口,毕竟线下跨年确实更具标识符和仪式感。

跨年的方式有千千万,可这股“跨年热”背后折射的风口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

2019将拉开信息流决战的序幕

浙江卫视今年依然选择沿用2018年跨年晚会的策略,避开31日的收视争夺高峰,可谓提前一晚夺人眼球。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晚会由百度旗下全民小视频独家冠名,当晚百度App联合浙江卫视向全国观众送出了2亿的现金红包。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发现,随着浙江卫视跨年晚会的落幕百度也成了明星话题,类似“百度这一年发生了什么?”“百度的野心回来了吗?”等讨论在业内络绎不绝。

这几年外界不乏有百度已跌落第一互联网梯队的声音,美团创始人王兴也曾说过已经没有BAT了,有的只是AT。2018刚刚过去,百度这一年过的怎样?

要总结百度的2018,避不可免要谈到百度旗下的明星产品,同时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信息流。

国际著名广告人霍华德·拉克·哥萨奇曾说过一句话:“事实上,没有人喜欢看广告。人们只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有时候恰巧是一则广告。”对于拥有同等用户规模的巨头信息流平台而言,谁有能力更好地给用户推荐他们喜欢看的广告,谁或许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

从百度信息流广告目前的表现来看,霍华德·拉克·哥萨奇的观点就在信息流领域成功得到验证。正是由于的广告匹配方面更加没有违和感,信息流已经成为百度财报中最亮眼的成绩之一。

其实百度只是信息流领域的后来者,在今日头条成功后,才利用自己天生擅长做内容分发的优势,做起了信息流。可登场仅仅两年的百度正在逆袭狂奔,一度要赶上曾经的“天之骄子”头条系,成为信息流业内一个唯一可以和今日头条对峙的选手。

在2018你可能听说也看到过很多次“头腾大战”,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这场战争的硝烟味,但其实视头条为对手的,腾讯绝对不是唯一,至少还有百度。对了,其实“百头大战”比“头腾大战”还要早一些。

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里,百度和今日头条系还上演了一场“合并”乌龙。

路透社Breakingviews发表分析文章称,旗下拥有“今日头条”和“抖音”的字节跳动(ByteDance)目前估值达750亿美元,已超越百度。如果这两家公司2019年选择合并,中国互联网“BAT”组合将发生变化。

但在国内科技媒体的翻译中,这篇文章却成了两家合并的传言,导致了不少流言,甚至出现了“百度要收购今日头条了”的传言。

百度和头条系对此的回应都带有强调自身优势的意味。比如百度刻意说“不考虑收购”,而头条系则强调是自己“接管”。双方互不相让,火药味也是实足,在2019或许还会爆发“百头大战2.0”。

虽然信息流市场已经形成了今日头条和百度两强相互对峙的竞争局面,但其它互联网公司对信息流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削减。

比如不久前出马的微信7系,还一度引发了国民级的讨论,毕竟距离微信6系更新已经过去了五年。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这一次的更新最值得提出来的说是“重构内容分发机制”即“看一看”功能。

微信官方给这个功能的定义是:你可以在点击“好看”,并可以同时分享你的想法。从“发现”页开看一看之后,你会你和朋友认为“好看”的文章都会出现在这里。

通过这个“看一看”我们不难看到微信在信息流中的焦虑,毕竟在2018年,奉行“用完即走”的微信,有很大一部分使用时长,确实被“停不下来”的头条系产品抢走了。

有业内人士评价,微信希望通过这次更新更进一步的抢夺用户时间,并且重新激活订阅号的内容生态,为真正的信息流埋下伏笔。

在2018年,互联网公司对信息流的渴望变得更加炙手可热,在巨头鏖战之下,信息流产品之间的战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看来,2019即将进入后存量时代,由于各家的基因、优势、技术和解决方案各不相同,业务之间的效率加速度差异将进一步被放大,信息流决战的序幕将被拉开。

新的一年,知识付费还会继续热下去吗?

距离跨年也过去几天了,麻辣娱投记者的朋友圈已经没有任何关于跨年晚会的消息了,却仍断断续续看到关于吴晓波和罗振宇的跨年演讲链接,可谓余热不断。更有业内人士打趣的评价,一个会说话的胖子,干掉了一群小鲜肉。

不似跨年晚会有着14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伴随着各大卫视展开差异化的竞争、换挡新方式,乘着知识付费的风口跨年演讲才就此诞生,刚刚走过它的第三个年头。

年头不长,可我们都知道,“知识跨年”正在颠覆“娱乐跨年”。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如何做到一步步颠覆的?

在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看来,底层逻辑来说,是因为大众文化需求的日益迭代。在过去十几年里充满娱乐味的“跨年晚会”之所以能成为最主流的形态,归其根还是本文最初提到的仪式感,在辞旧迎新的特殊时间节点,载歌载舞的晚会实现了人们宣泄情绪的最佳方式,即满足了人们的仪式感。可近几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发展的颓势,人们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少新中产阶级都表示自己仿佛得了“知识焦虑症”,恨不得抓住所有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有了症状自然少不了解药,打着解决知识焦虑的口号,知乎、喜马拉雅FM、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也正是乘着知识付费的风口,知识跨年应运而生。

可“知识跨年”最终真的能完全颠覆“娱乐跨年”吗?

归其根,知识跨年源于知识付费,要明白这个问题还得来谈知识付费。

回顾2018,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无外乎“寒冬”。这一年,实在要比往年冷一些,无论是天气还是经济。无数的风口都经历了破灭沉寂,知识付费又如何了?知识付费真的解决了你的知识焦虑吗?

经历了两年多的发展,正当人们乐见“知识付费”的机会还有更多、潜力还会更大,以及不断有新的玩家积极涌入,但置于文娱寒冬的背景下,开始频繁冒出对知识付费持谨慎和悲观的论调,甚至有说:知识焦虑依旧焦虑,可知识付费很快凉凉。

“那些知识付费所贩卖的知识速成,其实质卖的不是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一种让你感觉很努力的幻觉”。很多知识付费的老师实际上解决的是人们的焦虑,而不是在解决人们的问题。而大多数人其实也并不是真心思考问题,也不是真心解决问题,他们需要的只是情绪渲泄与立场表达。

那么,知识付费会成为下一个破灭的风口吗?

其实知识付费并非是这两年才兴起的,知识自古以来就是付费的,我们买的书、看的电影、上的学、听的歌,哪一个不需要付费?只是今天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之下,大家把它的付费和经济的形式做了一个改变,但这也导致这两年知识付费有些虚火过旺了,在2019年,或许会有降温,但知识付费仍会存在。

影视寒冬还会继续蔓延吗?

2018年末刷屏最多的大概是“一吻跨年”。

《地球最后的夜晚》主打浪漫仪式感的营销策略,吸引到了大量冲着“一吻跨年”而来的年轻群体,贡献了超1.5亿的预售票房,为2018电影行业冲破600亿大关做出来巨大的贡献——总票房刚刚敲定在609.7亿,可想而知《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力挽狂澜”。

《地球最后的夜晚》梦起营销,梦碎仍是营销。12月31日单日票房超过2.6亿勇夺2018年最后一天单日票房冠军,而转头来到2019年1月1日,单日票房仅只刚过1000万。并且猫眼、豆瓣开始被负面差评占据。截止写稿前,猫眼评分2.8分,豆瓣评分6.8分,还伴随这大量“泡沫会破”、“骗子营销”等一星评价。

在2018的最后一天,《地球最后的夜晚》实切的告诉我们,寒冬中好内容才最重要的,其余观众不会买单。

换一个方向思考,行业动荡、政策调整,其实正在为2019酝酿着新的机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影视行业更需要做好市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效应的平衡,而不是跑偏营销,要讲究内容品质,和人文关怀、社会责任,保证作品的市场反响,被观众所喜欢。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