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深刻的影响了证券行业,在传统券商纷纷寻求转型突破的同时,也催生了以华盛证券等为代表的纯互联网券商模式。近日,《大公报》记者对华盛证券CEO张霆做了独家专访,就互联网券商业务模式创新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以下为报道全文,转载自《大公报》7月15日A15版。

前言:当华盛证券决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开拓线上开户业务之时,遇到了深港两地文化差异的羁绊,这让公司CEO张霆感觉十分头疼。公司绝大部分研发员工都在深圳,因香港团队还未接触过“互联网+”,坚持一切按合规要求做,对所有细节不肯让步,深圳员工则认为香港员工的要求太死板不能变通。为此,双方员工各执一词,几乎天天争执不休。

大公报记者

李昌鸿(图/文)

新兴金融科技的兴起,正深刻地影响着证券业。除了大量传统券商或主动或被动的革新外,也催生了富途证券、老虎证券和华盛证券等纯粹互联网券商的新模式,没有物理网点,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开户和投资股市。

不过,因交易系统涉及港股、美股和A股,所以在研发过程中,华盛证券面临内地与香港不同的监管政策和文化差异等挑战。这一点,让张霆如履薄冰,丝毫不敢马虎。

张霆坦言,互联网券商最为关键的是技术和系统开发

合规性成悬在头上利剑

他以线上开户为例细细道来。华盛证券团队将每个细节拆解并在线上重组,因没有可参照的样本,最初的流程写了13页。这让深圳的研发团队十分费解,他们不懂香港金融业的法规,指出13页的开户流程会吓跑大量开户客户。“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我们后来通过大数据、AI、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创新,实现了在线对用户身份认证,开启流程页数也大幅缩减,极大地方便了开户。”

开拓之初,为了解决深港两地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张霆给出死规定,要求深圳员工必须参加香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香港员工则要好好学习互联网产品逻辑,随双方相互了解的加深,终於解决了两地员工的争拗。张霆深知,在合规和体验的两大难题中,他们必须先选择了前者,然后再来改善后者。

“合规性成为悬在华盛证券头上的一把利剑,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在张霆看来,内地的监管层很多是窗口型,遇到法律基础不完善时,经过沟通,监管部门会给出指导意见,便可以按要求做。而香港法律非常严,监管机构严格要求按规定执行,没办法试水。为此,张霆和他的团队以及律师在一起研究和摸索了很久,“因为我深知,公司业务不合规的话就会被监管机构除名。”

2009年,四位香港投资大户创办了聚盈证券,这便是华盛证券的前身,自2010起先后获得了一、二、四、九号牌四块金融牌照。

大量“烧钱”却资金难觅

张霆2010年正式加入公司,因为长期亏损,聚盈证券几位股东於2015年决定,让张霆等高管共同出资收购公司(MBO),将公司更名为华盛证券。张霆和其他高管毅然决定将公司转型,改变经营模式,迈向无物理网点的互联网券商,当时同行仅有为数不多的富途、老虎几家。

转变经营模式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张霆坦言,互联网券商最为关键的是技术和系统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聘请高水平IT人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入进行证券交易系统、前端和中后台等开发。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讲的要大量“烧钱”。

刚开始,华盛证券难以获得外界融资,管理层作为创始团队,想尽办法自已出资,经过高管们出动“化缘”和多方努力,最终筹措了近千万美元资金支撑公司发展。为了加快技术开发,2016年在深圳开设公司,聘请大量技术人才潜心研发。

憧憬实现上市计划

经过不懈地努力,2016年8月,华盛证券推出首个内部测试版,张霆表示,当时用户群裏,每天都有人在反映bug(漏洞),收到反馈之后他赶紧催促产品和技术团队修改,每两周迭代一次,所有员工连轴转得晕头转向。在完成了数个版本的更迭后,2017年4月,华盛通正式对外发布,获得了不俗的市场反响,张霆才鬆了一口气。

通过华盛通,海内外用户运用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等技术,足不出户,最快三分钟就可以成功开户和投资香港、美国和内地市场。2018年以来,华盛通的用户数量增长超过4倍,截至2019年6月底开户用户突破16万。张霆露出难得的喜悦,憧憬未来公司将实现上市计划。

制胜之道:低佣金吸客 市场份额年增四倍

除了便捷的交易终端华盛通带来竞争优势外,张霆争夺市场另一撒手锏,就是低费率,因为纯互联网券商没有物理网点带来巨额的 租金和大量人工成本的拖累,加上金融科技带来的电子化高效率大幅降低了成本。华盛证券便可以在费率优惠上大做文章,投资者在华盛平台投资港股的交易佣金为万分之三,仅为香港市场普遍佣金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据悉,香港有最低佣金制度,普遍是每笔交易费用为50至200港元,华盛最低仅3港元。“我们佣金和费率在香港许多券商中均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香港纯粹的互联网券商只有华盛和富途,尽管其他一些券商也自称互联网券商,但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

正是先进的金融科技技术、低廉的费率等优势,助推华盛证券迎来飞速发展机遇,2018年其交易客户达到一万多,较前年迅猛增长逾四倍。2018年初华盛证券占整个香港交易市场份额为万分之七,去年底大幅增长至万分之三十二,不到一年时间增长了三、四倍。尽管公司每年「烧钱」厉害,但张霆相信,可以像富途一样,逐步实现盈利,这个时间点可能就在明后年。

市场探索:港中小券商模式落后 互联网带来机遇

作为亚太金融中心,香港云集了约600家券商,其中大部分是本地中小型券商, 经营模式相对比较传统,这给华盛证券带来了争抢市场的机会。

张霆认为,香港市场券商牌照价格并不高,市场是开放的,只要达到要求理论就可以获得牌照。在600家证券业牌照中,有股票经纪业务大概400家,真正在做生意接待客户约为200家,而能赚钱大概有100家,包括外资、中资和本地券商。因此,许多券商要想在香港市场立足和赚钱,并非易事。

华盛证券是香港其中一间纯互联网券商

对于香港许多中小券商落后的经营模式时,张霆深有感触。这些中小型券商整套服务体系落后,客户如果转股票、修改电话或者电邮等,还需去券商营业部填表或者传真表格;有的券商交易员下单交易系统还停留在DOS界面,没有鼠标,只有键盘。此时全球金融科技已深入快速发展,即使邻近香港的深圳证券业交易也要较香港先进不少。

正是看到这一情况,张霆从中看到了市场的空白和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华盛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与金融业结合,能够让客户足不出户办理诸如开户、交易、业务咨询与交流等业务。因此,许多本地客户纷纷转到华盛开户,不仅佣金便宜一大截,关键是省时省钱省心。在华盛和富途等互联网券商挤压下,许多本地券商业务受到冲击,有的不得不奋起直追,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有的则故步自封。张霆坦承,华盛证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立足,靠的是拥抱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并拥有一批具凝聚力和创新意识的团队。

优势互补:借力新浪战略入股 搭社区股票交流平台

凭借互联网金融科技研发优势和创新优势,以及互联网券商互补业务快速发展等特点,华盛证券于2017年吸引新浪斥资5500 万美元(约合4.3亿港元)战略入股。

新浪在信息、社区、财经报道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但是缺乏一个与之匹配的券商业务,而华盛证券也看好新浪具有的优势,故而双方展开优势互补和水到渠成的合作。4.3亿港元无疑给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华盛带来巨大的发展利好。

在张霆看来,新浪旗下微博社区可以帮助华盛证券拓展

「社交+证券」 的金融服务。其实社交和投资挺像,其最后归根结底都是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华盛与新浪双方都在探索社交如何更好地与证券业务结合,建立一个社交+交易的平台。针对经纪业务,他们开发了与微博合作建设财经大V等业务板块。

目前,华盛在微博签约了230位财经大V,矩阵覆盖粉丝数高达6000多万。张霆表示:

「华盛通过微博端口,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港股美股和A股投资交流平台和心得,许多客户能够与大V实时交流,快捷地分享高手的投资心得,及时把握投资机遇。」

创业者说:年内公司团队将升至500人

张霆表示,与传统券商不一样,传统券商十分在意高净值大客户,而华盛证券采取互联网便捷方式可以使得边际成本比较低,能够同时服务成千上万普通客户。当然,客户量大对其系统和运营安全要求非常高。因为传统券商客户经理工作出现纰漏只会影响少部分客户,

但他们技术问题会影响所有客户。

谈及运营压力时,张霆坦言,公司投入大,每年预算有60%以上花在研发和维护系统、相关人员工资、数据备份等方面。去年研发费用过亿港元,今年还要高出40%-50%。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华盛今年将会有新一轮融资。

华盛造血功能逐渐增强,佣金、融资的利息收入快速上升。张霆称,今年收入增长非常好,主要收益中,港股占比较大,美股交易量增长很快,客户美股资产今年也有翻倍增长。

谈到忧虑和反思时,张霆指出,互联网券商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同行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自身更大的压力是在业务拓展和管理方面,竞争对手富途和老虎已在美国上市,给华盛树立了榜样又带来了压力。尽管产品和技术能够与富途、老虎竞争,但是体量相对小很多。

「这方面仍要继续努力,不停地完善产品技术和提高服务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随着业务团队越来越大,优秀的管理人才极短缺。张霆透露,今年底公司团队可能升至500人。这方面坚持两条腿走,

一是扩充人员,二是实行优胜劣汰机制。

他强调,未来华盛将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客户端加强资产管理和投顾等业务,利用互联网将以前高成本高投入低效率转向低成本高效率,扩大服务受众群体。比如分析报告或者分析师讲解,以前客户要去现场听报告,或者要付出昂贵门票,并且只有高端客户才有机会。现在,可以利用直播等新技术进行,这有望带动收入更趋多元化。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