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玖亓周评|非车险“报行合一”:既要反内卷,也要高质量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向财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下发《关于加强非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推行“报行合一”,不得盲目拼规模抢份额。

所谓“报行合一”,就是保险公司实际执行的保险条款和保费费率要与向监管部门报送的备案材料保持一致。这看上去理所当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说一套做一套颇为盛行,大家或主动或被裹挟,为了市场规模,将价格打了上去。

这就导致非车险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费用虚高、变相返利等恶性竞争乱象亦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之下,乱象有可能造成普遍亏损和普遍风险。

“报行合一”,大势所趋

《征求意见稿》列出了实际操作的种种“弊端”,包括以直接业务虚挂中介业务方式套取手续费,以及通过虚列会议费、宣传费、广告费、咨询费、服务费、防预费、租赁费、职工绩效工资、理赔费用等方式套取费用,变相突破报备的手续费率上限。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为了跑马圈地做大规模,普遍通过支付高额销售费用的方式打价格战,导致综合成本高企,利润变薄,甚至增收不增利、赔本赚吆喝。

这种打法,在增量竞争时代还能跑得动。规模在涨,就能掩盖很多问题,或者说,就能对冲很多风险。但当市场逐渐变成存量竞争时,规模增速放缓,“二八效应”分化市场,费差损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并且成为悬在保险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保险业的模式,就是负债久期和投资久期的不匹配,收入确认和风险确认存在不一致。这种特点,使得保险公司容易忽视或有意忽视未来的赔付风险,表现出来就是负债端“不计成本”,为了眼下的规模而给出过高的产品收益,付出过高的销售费用,从而增加亏损风险,并有可能传导成为系统性风险。

特别是,低利率时代势大力沉,利差损和费差损不得不防,而且也等不得市场自然出清。三年前,“有形之手”果断出手,引导保险产品进入“降息”和“降费”通道。在非车险之前,“报行合一”已经在车险和人身险成功推行,如今顺势而为,填平监管“洼地”,也是意料之中,大势所趋。

反内卷,改变潜规则

“报行合一”首先是反内卷。国家层面在反内卷,从光伏到汽车,内卷式竞争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引发数据造假、服务缩水和以次充好,更是将整个新兴行业拖向“未富先衰”,吞噬掉技术革新和商业创新的前景与可能。更糟糕的是,如果所有行业都陷入内卷,那么整个国民经济也就陷入通缩的风险之中。

其次,“报行合一”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如果没有“报行合一”的强力约束,哪怕是饮鸩止渴,很多保险公司可能还是继续将内卷进行到底,将恶性竞争的“苦果”外溢成为全行业的“结果”。“报行合一”倒逼保险公司由“唯规模”和“价格战”转向创新和服务的竞争。

可以说,与很多行业一样,保险业初期的发展都是追赶—复制模式,国外的他山之石,保险产品和条款都是现成的,横移过来就行。但当行业迅速发展并膨胀至超大规模时,低垂的果实已经采摘完毕,前边的路怎么走,需要我们自己试错,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和创新冗余,才能继续前行。医养结合怎么搞,创新药支付怎么突破,个人养老金如何爆发,都没有标准答案和现成答案,需要在服务上创新,而这是恶性价格战之下所做不到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任何发展,都面临着长短期的博弈,都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报行合一”改变了此前的游戏潜规则,对那些已经形成对中介渠道依赖的中小险企而言,压力不可谓不大。事实上,依靠银保渠道和保险中介,依靠不断攀高的销售费用,正是这些中小险企寄希望于弯道超车的“胜负手”,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所以转型时也更艰难。

但“报行合一”的大幕已经落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整个行业是大概率事件。对中小险企而言,当务之急是怎么在新规则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再去寻找打政策的擦边球,靠所谓的“创新”来躲过监管,玩“猫鼠游戏”,只能是耍小聪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