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新能强势登陆A股,IPO开门红!险资扮演“狠角色”?
在华电新能(600930.SH)成功上市的路上,险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7月16日,华电新能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为我国2023年“827”新政以来A股规模最大的IPO项目,首日开盘即触发两次临时停牌,以5.5元/股开盘,收盘价7.18元/股,涨幅125.79%,市值达到近3000亿元,成为中国华电旗下首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
在华电新能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身影。事实上,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早在华电新能2021年12月的增资扩股中,就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局。当时,中国人寿斥资20亿元,平安人寿斥资5.5亿元。
截至7月18日收盘,华电新能股价为6.65元/股,涨幅为1.99%。以6.65元/股测算,本次IPO发行前,中国人寿持股7.96亿股,这部分账面价值达52.93亿元,减去对应入股投资20亿元,浮盈大概为32.93亿元。以相同方式计算,中国平安浮盈大概为9.06亿元。
而在华电新能这次IPO中,中国人寿选择继续“增持”,成为18家战略投资者之一。同样成为华电新能IPO战略投资者的险资还有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不仅如此,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还是此次华电新能最大的IPO配售方。
提前入局
华电新能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公司之一,是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全面覆盖国内风光资源丰沛和电力消费需求旺盛的区域。
截至2024年末,华电新能控股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861万千瓦,其中风电320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659万千瓦,装机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
华电新能前身为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电福新”)。2021年12月,华电福新完成增资扩股,引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国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南方电网等13家战略投资者,募资金额150亿元,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风电和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及新能源业务开拓。
彼时,中国人寿以20亿元战略投资,成为最大的战略投资方和第三大股东;平安人寿则投资5.5亿元,亦为13家战略投资者之一。
“该项目既是中国人寿持续推进ESG/绿色投资的重要举措,也是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头雁范例。”中国人寿如此评价此次投资。
2022年华电福新更名华电新能,同年向证监会提交沪市主板上市申请,2025年7月16日在上交所主板完成上市。
华电新能本次发行价格为3.18元/股,公开发行股份49.69亿股(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预计募集资金181.71亿元,创近五年百亿以上主板IPO新高,网上申购倍数创百亿以上新能源IPO新高。
从经营数据来看,华电新能2022年、2023年和 2024年实现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低者为计算依据)分别为83.14亿元、95.43亿元和 85.24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246.73亿元、295.80亿元和339.6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98.05亿元、184.76亿元和241.64 亿元。
险资“重配”
本次发行过程中,华电新能除网上、网下方式外,还有战略配售方式,并确定了18家战配投资者。
华电新能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24447.2107万股,占初始发行数量的50%,约占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总股数的43.48%。
事实上,华电新能对于战略投资者的选择是有所考量的。从上市公告书中可知,大概有两类投资者在考虑范围之内:一是与发行人经营业务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或其下属企业;二是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大型保险公司或其下属企业、国家级大型投资基金或其下属企业。
而后者中,华电新能主要指中国人寿和中国保险投资基金2家险资机构。其中,中国人寿获配3.01亿股,获配金额9.59亿元。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获配3.17亿股,获配金额10.07亿元,战略配售投资者均有12个月限售期。
加上战配股份后,中国人寿对华电新能的持股数量进一步增至10.97亿股,仍为华电新能第三大股东。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则由中保投资公司发起设立,也是这次华电新能IPO战略配售投资规模最大的投资者。
据了解,中保投资公司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切实助力国家能源转型。此次与中国国新、中国诚通、国投、中国人寿、南方工业、国机资本等共同参与这次战略配售,既是公司多支团队紧密配合、精诚协作的成功典范,更是公司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又一生动案例。
在华电新能此次A股IPO中,由于平安人寿没有增持,其所持股份比例有所稀释。本次发行后,平安人寿对华电新能的持股数保持不变,为2.19亿股,持股比例则从0.61%到0.52%(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彰显担当
从今年年初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来,险资作为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入市一直被政策层、监管层反复提及。
在“资产荒”叠加低利率背景下,业内认为,保费收入增长让险企可运用的资金余额充裕,险资权益资产配置仍有提升空间。
当然,只有政策层面实实在在的支持,才能让险资将“真金白银”投入股市。今年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7月11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对险资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进行了考核“松绑”。
财政部的通知内容4次提及“长期”: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注重稳健经营,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挖掘收益稳健、风险可控、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努力增厚长期稳定收益,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华电新能的投资,中国人寿、平安资管也坚定表态。中国人寿表示,一直以来,中国人寿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坚定不移投身于绿色投资领域的前瞻布局与战略投入。下一步,中国人寿将持续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度挖掘优质项目并提供耐心资本支持,以金融“活水”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安资管表示,公司始终坚持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积极发挥险资“耐心资本”特色,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被投企业的成功上市实现了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合作共赢。未来,平安资管将继续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发挥好大规模长线资金的优势,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的应有担当。
在华电新能的资本运作中,险资深度参与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战略投资,彰显险资“长远布局”的战略操作。特别是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两家险资,提前三年布局,可谓颇具长远眼光。
从险资今年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亦可以看出,高股息和科技成长板块是险资关注的重点。以新能源产业举例,险资一直在加大投资力度,如瑞众保险举牌龙源电力、长城人寿不断增持绿色动力等。
无疑,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受政策扶持、发展前景广阔、成长潜力大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险资获取成长性收益的重要来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