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百万重疾险探路!低保费、高保额,如何四两拨千斤?

自今年9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正式下调后,各家险企纷纷开启新老产品切换,在此过程中,作为健康险的核心险种,重疾险保费迎来普遍上涨。据市场人士测算,重疾险新产品价格涨幅大约在10%—30%区间。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元的重疾险保费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今保费进一步上涨,可能会使购买力不足的人“望而却步”,尤其是一些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初创企业员工或自由职业者。
那么,作为应对重大疾病风险的重要工具,重疾险该如何提升产品“性价比”和普惠性,这无疑是新阶段供给侧转型的一大课题。
中保新知注意到,在重疾险发展步入新的十字路口之际,已有行业主体洞悉供需变化,在产品创新上主动探路。近日,阳光财险联合蚂蚁保平台,正式推出短期百万重疾险产品——“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据介绍,该产品通过分段给付理赔方式,实现了用百元保费撬动百万保额,实现四两拨千金。
供需错配痛点待解
近年来,随着民众健康保障意识的增强,健康险逐渐成为个体应对疾病风险的重要工具。其中,能够覆盖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弥补患病导致收入损失的重疾险备受市场关注,尤其是重疾发病对象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下,配置保额充足的重疾险显得更为必要。
根据国际科学家团队对204个国家29种癌症发病率的调查发现,50岁以下人群癌症发病率逐年增加。近期,各大保险公司相继出炉的2025年理赔半年报也显示,重疾理赔的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趋势。
然而,与重疾年轻化呈现鲜明对比的是,重疾险的保障配置严重不足,一家大型寿险公司2025年理赔半年报显示,该公司重疾险件均赔付金额仅约4万元,这与恶性肿瘤等重疾平均在20万元到50万元的治疗费用相距甚远。
是什么原因导致重疾险保障缺口较大?细加观察不难发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是核心痛点之一,比如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初创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等普通工薪阶层,他们普遍面临着亟需重疾保障却负担不起的尴尬。
试想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每月的薪资可能只有几千元,除去房租、通勤、餐饮等支出后,收入往往所剩无几;初创企业员工容易受行业周期与企业经营影响,面临着工作强度高、薪资波动大、福利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收入靠天吃饭”的自由职业者,则大多存在收入不稳定的生存焦虑。但从保障需求上看,这几类人群由于收入不稳定、财富储备不足,缺乏抵御重大疾病风险能力,又恰恰最需要重疾险为他们“遮风挡雨”。
不过,“价格贵”成为横亘在他们与重疾保障之间的一道坎,市面上传统重疾险动辄几千甚至过万元的长期年交保费,往往超过其可负担的支付能力,特别是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后,重疾险新品价格普遍上涨,无形中进一步抬高了投保“门槛”。
新品探路供给侧转型
面对重疾险存在的供需错配矛盾,行业该如何直面化解,提升重疾险的性价比与普惠价值,让普通工薪阶层能够实现“花小钱办大事”?
中保新知注意到,为了有效迎合用户对普惠性、高性价比重疾保障的需求,近期已有行业主体探路破题,近日,阳光财险联合蚂蚁保平台,正式推出短期百万重疾险产品“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这也标志着市场反响度较高的“健康福”百万重疾险系列,在成人版、少儿版长期产品之外,再添短期产品。
纵观“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的保障责任,其投保年龄覆盖范围较广,在满足健康告知要求的情况下,首次投保年龄最高为70周岁;并且投保方案灵活,提供20万版、60万版、100万版三种保障方案,基础保障责任覆盖125种重疾,另外还有25种中症和50种轻症为可选的保障责任,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搭配保障方案。
如前述所言,“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以30岁男生为例,选择100万的保障方案,投保基础保障责任,首年每月保费约需60多元,这充分考虑到了普通工薪阶层的购买力,以非常亲民的保费价格,大大降低了投保门槛。
可能有人会好奇,相较传统的长期重疾险,“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缘何能拥有如此高的性价比?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健康福百万重疾险采用了更灵活且持续的“分段给付赔付方式”,据了解,与传统重疾险确诊后一次性赔付不同,健康福百万重疾险的用户首次确诊重疾后,可一次性获赔100%重疾保险金基本保额,之后一年内,住院且因重疾接受手术治疗或因恶性肿瘤——重度,接受放化疗/肿瘤免疫疗法/质子重离子疗法,经保险公司审核符合赔付条件后,按月可获赔10%重度疾病持续治疗保险金基本保额,最多可赔10个月,基本覆盖首年治疗期。
举例来看,若用户选择了100万的保障方案(含50万重疾保险金、50万重度疾病持续治疗保险金),如实填写健康告知,成功投保,且在等待期过后不幸罹患保障范围内的重疾,经保险公司审核确认后,首次赔付50万元,后续一年中住院且接受特定治疗,经保险公司审核符合赔付条件后,每个月可获赔5万元,累计最高50万元,总计可赔付最高100万元。
如上不难看出,健康福百万重疾创新运用的分段赔付机制,是该产品能够以低保费撬动高保额,实现高性价比的关键。
普惠化、降门槛成新风向
站在行业维度观察,以“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为代表的短期百万重疾险的创新推出,不仅有效迎合了普通工薪阶层对高性价比重疾保障的需求,还与监管鼓励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相一致。
2024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普惠保险作为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保障民生、服务社会,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得、广泛覆盖、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要主动承担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责任使命,立足自身经营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并推动普惠保险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分析称,受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影响,长期重疾险价格普遍上涨,消费者获取同等保额需要支付更高费用,这使得保障杠杆率相应降低。
在此背景下,重疾险分段赔付不仅提升了产品性价比,还让不同经济条件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适宜的保障,极大增强了产品的普惠属性。这种创新赔付方式,为重疾险市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借鉴价值,有望推动行业在产品设计与服务模式上不断革新,以更好契合消费者日益多元的保障需求。
事实上,随着重疾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重疾险产品普惠化、低门槛正在成为一种创新风向。早在去年10月,多家险企就在蚂蚁保平台率先推出“健康福”成人长期版百万重疾险,凭借低保费、高保额,以及创新的分段式赔付机制,普惠型重疾险产品一经问世就广受追捧,已累计服务超百万用户,其中近七成用户为3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且接近一半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如今,“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在价格上相对更具优势,且年龄覆盖广,更加适合工薪阶层家庭购买,特别是分段给付模式能够有效助力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初创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等人群,在患病期间有持续资金应对疾病治疗、后续康复及生活开销。
值得一提的是,从普惠保险配置方案上看,蚂蚁保数据显示,已经有近四成百万重疾险用户同时持有百万医疗险保单。蚂蚁保平台重疾险负责人邱翔表示:“医疗险报销治疗费用,重疾险补充康复收入损失,通过这样的双重保障模式,用户可系统性应对重疾带来的直接医疗支出与隐性经济损失,极大程度降低因病返贫的风险。”
在此方面,阳光财险也凭借较强的客户需求洞察力及产品创新能力,不断丰富多样化的健康险产品与服务供给。截至目前,该公司除“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外,还有好医保·住院医疗(0免赔)、好医保·门诊险等多款医疗险产品上线蚂蚁平台,同时其也是首家接入蚂蚁保安心赔项目合作险企,通过全流程线上化理赔和风控体系,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简单、快捷、安心的高效理赔服务。
当前,保险业正在大力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鼓励险企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相信以“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为代表的短期百万重疾险产品的推出,有望进一步推动重疾险朝着普惠化、低门槛、广覆盖的方向创新迭代。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