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启明创投押注,未来智能要在「AI耳机之后」做什么?
作者:七佰
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正在重塑千行百业的技术底座与价值逻辑。
在这场热潮之下,消费级AI硬件也开始受到市场和资本的关注。
国庆节刚过,AI 硬件公司未来智能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本轮由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这已是未来智能在年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百模大战”之后,资本出手愈发谨慎。未来智能在当前节点能够拿到亿元级融资,无疑被视作是资本对AI未来发展关键一环的战略性下注。
那边大模型卷得差不多了,这边AI硬件竞争也已悄然开启。
未来智能在一众大厂环视中能够脱颖而出,绝不仅仅因为它只是一个改变办公逻辑的AI耳机,更在于其“AI为人所用”的产品开发理念以及极富想象空间的Agentic AI办公助理。
在AI硬件画饼时代,一个已跑通闭环的“未来之星”
自AI硬件概念诞生以来,市场上出现的大多数产品都是昙花一现,很少有口碑产品出现。
即便是OpenAI投资、估值一度高达10亿美元的Humane,也只是AI硬件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厂商都在追求AI功能的大而全,而往往忽略了一点——AI硬件产品最终的使用者是人,不能为使用者创造价值的产品,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未来智能的AI耳机之所以能够成为近年市场上最出色的AI硬件产品代表之一,就是因为其开发真正为人所用的产品。
用未来智能CEO马啸的话来说就是,回到用户中去,回到场景中去。
科技行业有一个“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思想。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克·维瑟对普适计算做了如下描述:
计算机的目的是帮助你做其他事情;
最好的计算机是安静的、看不见的仆人;
你越能按直觉做事,就越聪明。计算机应该扩展你的潜意识;
技术应该创造宁静。
这一思想在AI时代同样普适。马啸曾多次公开谈到,人工智能的本质其实很朴实,就是如何用技术真正地提升人的工作效率。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模拟并强化人的能力,而不是神话它。
要让AI有用,首先要让它更懂人。这需要长时间地伴随用户,观察和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习惯,也就是“听其言、观其行”。
这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本末倒置。要先明确场景,再让硬件配合场景落地,用户在具体场景下需要什么,就用技术和AI应用去匹配。最怕的是认知错位——先手握一项看似炫酷的技术,然后再费力地去寻找应用场景。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未来智能大火的AI耳机有一条非常清晰的产品边界,聚焦于办公领域,更进一步,就缩窄到“会议”这个具体场景。
在这一场景,用户最核心的痛点是信息的留存与处理。因此,他们果断地砍掉了闲聊等看似热闹的通用语音交互功能,一心一意只做会议的“记录者”和“翻译者”。
2023年大模型的逐渐成熟,让未来智能AI耳机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到今年最新推出的产品,其功能已经包罗做个性化会议摘要、自动生成标题概览、脑图构建、AI嘴替,以及深度互动问答和语音唤醒等等。
这是一次关键且及时的“加法”,也让未来智能凭借早在AI爆发前就布局办公场景赛道的先发优势,率先将AI画的“饼”,做出了“美味”的一角。其产品也因切实解决解决职场会议、沟通、信息处理等核心痛点,具有了极强的不可替代性和用户粘性。
据未来智能披露,到今年5月,未来智能累计用户突破100万,覆盖50余行业、180+国家及地区;用户累计使用时长突破700万小时,AI功能累计调用破千亿,月活人数同比增长超2倍。
马啸形容,这就像从一条窄路突然走进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投射到市场端,未来智能已经在2024年实现了全面盈利,其产品在618、双十一大促期间也是绝对的AI耳机赛道榜首,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条聚焦细分需求、以技术实用主义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可行的,也为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资本价值。
今年1月,未来智能对外公布,完成Pre A轮融资,万物创投领投,初心资本跟投,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三个月后,未来智能再次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与上海国投孚腾资本联合领投。到今日公布的亿元级 A轮融资,未来智能在年内已完成了三轮融资。
当众多AI硬件公司烧钱讲故事的时候,未来智能已跑通商业闭环,这是向投资者证明其商业模式成功的最有力证据,极大地降低了投资风险。
获得无数资本机构的热捧,这背后当然不止是因为一副AI耳机,未来智能的想象空间还远不止于此……
AI耳机是前菜,Agentic AI办公助理才是未来智能的未来
凭借AI耳机,未来智能已经跃升为一线AI硬件公司。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
AI耳机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明确可量化的价值,但在未来智能的战略里,这仅仅是其智能办公助理形态的一个小小的破局点。
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出软硬件一体的Agentic AI办公助理。
大模型出现后,未来智能发现AI耳机这条原本看似狭窄的路,背后悄然衍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AI时代下,AI耳机可以接入大量办公场景的日常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加工、学习这些数据,可以提供更“有用”的服务。
“耳机本身是耳朵,后来我们进一步意识到,除了耳朵,还能拓展出更多具备感知属性的硬件。”马啸说道。
由此,一场从“工具”到“助理”的办公革命正式开启。
当前AI大多处于被动响应阶段(你问,它答)。而Agentic AI是下一个前沿,其核心是主动性、目标导向性和执行性。它能理解复杂目标,自主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并完成它。未来智能的野心正在于此——打造出真正能“帮你干活”的AI办公助理。
今年5月,未来智能正式发布viaim大脑,一个面向个人的商务办公AI智能体(AI Agent)。这意味着未来智能战略的一个重大演进:未来将以viaim大脑为核心,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办公硬件。
AI耳机是“耳朵”,将来还会有具备视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能力的硬件终端。这些硬件如同延伸出去的感官,收集个人办公场景下的多维数据,传回viaim大脑进行整理、分析和决策,未来甚至能够自主执行任务。
“一脑多终端”的体系下,一个感知、决策、行动一体化的智能办公生态正在形成,AI硬件也将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真正进化成能主动辅助的Agentic AI办公助理。
马啸透露,明年是未来智能的产品大年,不仅会有一款面向高频记录场景的划时代办公产品发布,用户还将看到更多非耳机类产品,进一步丰富其AI办公硬件矩阵。
强大的产品力,让未来智能有了在国际上与同行竞争的底气。自2024年起,未来智能就以香港、新加坡为试点启动海外战略。今年1月借CES展会宣布以“viaim”品牌进军全球,首阶段聚焦北美与亚太市场;7月进入中东市场,因创新设计及用户体验获青睐;9月IFA期间宣布下半年进军欧洲,补齐全球销售网络。
既有扎实的产品落地能力,又有清晰的全球市场拓展布局,未来智能无疑成为了AI硬件领域中那颗最为耀眼的“未来之星”。其每一步战略布局,都很自然地踩在了AI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交汇的节点上。
更为难得的是,未来智能在追求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同时,始终坚守着“AI为人所用”的产品开发理念。正是这种实用主义,使得未来智能的AI硬件产品总能精准地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而不是给用户十足期待最后又不出意外的失望。
如今,顶级投资机构的进场,也为未来智能“viaim大脑”的持续进化与Agentic AI办公助理的落地注入了更强的确定性。未来智能后续将如何加速技术研发、拓展产品矩阵以及全球化布局,向着“重新定义人类工作方式”的目标持续迈进,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