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大方正人寿3亿债券投资,1.6亿减值损失!给险企带来什么警示?

北大方正人寿一笔3亿元的资本补充债投资所造成的资产减值损失正在扩大。

10月21日,北大方正人寿发布临时信息披露公告称,“2017年4月,公司投资一笔金融机构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投资本金共计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12月,该笔债券的发行人通知我司暂缓支付本年度利息。该债券于2025年1月计提部分减值损失,公司已进行相应信息披露”。

根据2025年10月3日公司减值测试报告,该债券新增减值损失6450万元,累计减值共1.61亿元,对公司偿付能力造成一定程度下降,但未对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构成重大影响。

在今年1月时,北大方正人寿就已披露对于该债券投资的损失情况,根据2025年1月3日公司减值测试报告,该笔债券计提减值损失9675万元。但当时,北大方正人寿表示,该减值未对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构成重大影响。

造成偿付能力下降

从北大方正人寿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报告来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这笔资本债投资尚未对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造成显著影响。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北大方正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5.42%,127.78%。

而北大方正人寿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北大方正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3.34%、125.62%。

这也意味着,在今年三季度,该笔资本补充债投资让北大方正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到影响。

翻阅北大方正人寿的年报来看,其对信用风险有着明确的定义:指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时履行其合同义务,或者信用状况的不利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为保险资金投资的信用风险,主要为债务人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到投资产品,目前公司保险资金投资中涉及到信用风险的主要为公开市场债券、非标金融产品、银行存款等。

不过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其在公开市场的债券投资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关键风险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北大方正人寿AAA 级债券账面余额占比在95%以上。

对于公开市场债券的信用风险,北大方正人寿其实建立了一套事前、事中、事后风险评估体系。根据北大方正人寿2024年年报,每笔债券投资前,在参考外部评级的基础上,用内部信用分析模型对债券的发行人、担保人进行评级,将内部信用评级结果递交信用评审委员会投票,达到内部可投级别后方可进行债券投资;每半年对上一期末持仓类债券进行跟踪信用评级,并将跟踪评级结果及时反馈至固定收益投资团队;持续收集、跟踪持仓债券的公开信息,尽早发现可能引起信用风险的重大事件。

即便对于债券投资的风险防范思路如此“缜密”,北大方正人寿还是出现了“纰漏”,对于这笔3亿元资本补充债券的投资造成过亿的资产减值损失。

并非“个案”

所谓资产减值损失,通俗讲就是保险公司投资的股票、债券等资产,因为市场下跌或对方还不上钱等原因,导致其价值发生了“缩水”。这笔缩水的金额在账面上被确认为损失,它会直接拖累保险公司当期的利润,就像你买的股票套牢了,在卖出前虽然只是浮亏,但账面上你已经亏钱了。

因投资债券造成资产减值损失,北大方正人寿并非“个案”。今年7月11日,和泰人寿发布重大投资损失信披公告称,和泰人寿持有的“H20杉杉1”于2025年2月违约,截至2025年6月末和泰人寿累计计提资产减值7592万元(其中6月末计提6507万元)。

和泰人寿的公告显示,该事项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已体现在2025年一季度偿报上,减值后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此次资产减值对公司偿付能力无新增影响。公司已对相关资产增信质押物采取法律措施,将通过增信措施进行积极追偿,以争取对公司的影响降至最低。

其实,这是和泰人寿今年第二次披露债券投资造成资产减值损失。根据其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和泰人寿斥资2.7亿元投资“20深业03”债券造成报告期内重大投资损失。损失本金为1614.86万元,发生损失的原因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已展期未违约债券下调五级分类,并计提减值准备1614.86万元”。该笔损失导致和泰人寿偿付能力下降3.42%。

可以看出,和泰人寿两只造成资产减值损失的债券主体均为流动性出现问题、遭遇相关财务危机的企业。“H20杉杉1”的发行人为杉杉集团,发行日期为2020年12月,发行规模为9.5亿元,发行利率为6.98%。2025年2月,杉杉集团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发行的“H20杉杉1”债券提前到期违约。

“20深业03”为深圳深业物流集团公开发行的2020年第一期公司债,发行总额23亿元,发行利率为7.5%。近年来,深业物流集团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并且受母公司宝能系债务危机拖累,再融资困难,已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投资收益与风险并存

在资产端,无论是人身险公司还是财产险公司,债券投资都是“大头”。

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从资金运用的账面余额来看,人身险公司的债券投资占比为51.9%,财产险公司的债券投资占比为40.29%。

财通证券将保险公司所有债券总买入规模进行统计,截至今年10月17日,保险公司债券累计净买入规模为2.8万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2.1万亿元。但保险公司对信用债的净买入有明显减少。而且在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的信用债累计净买入量异常低,一直到7月份以来市场调整过程中,才加大信用债净买入。

对于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信用债净买入量低,财通证券认为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今年以来信用债收益持续下行,由于期限不长,越来越难以满足保险的配置需求。另外,牛市背景下,保险加大了对股票的投资,信用债的客观需求也降低了。

在债券投资方面,保险资金整体保持以利率债、信用债和银行存款(含现金及流动性资产)为主的配置结构。而从配置的债券品种来看,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如地方政府债、国债政金债都属于利率债。

信用债通常由企业或公司靠自身信用发行,信用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往往通过提高·收益来进行补偿,收益率较利率债高。

然而,从和泰人寿“踩雷”的两只债券就可以看出,高利率也意味着高风险。当险企对发行人的信用资质评估不足够准确时,往往会因为过度看重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风险。一般而言,险企投资一些由公司发行的信用债后,应该时刻对公司的经营保持关注,而不是等到债券投资的主体真正出问题了,再来面对错误投资带来的“烂摊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