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险资加码权益市场,首降债券比重!如何看待微妙变化?

自2022年以来,保险资金对于债券投资占比首次出现下滑。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的2025年三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7.46万亿元。具体到债券配置,人身险公司债券账面余额为17.21万亿元,财产险公司的债券账面余额为0.97万亿元。也就是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险资对债券的配置比重降至48.53%。

与此同时,险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进一步提升,股票占比突破两位数再创新高。如何看待险资资产配置的微妙变化?险资在资产端的配置出现战略转变了吗?

占比调降

最新的保险资金运用数据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在今年三季度,险资配置债券占比自2022年二季度监管公开相关数据以来首次下降。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人身险公司债券为16.92万亿元,财产险公司的债券账面余额为0.95万亿元。也就是说,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险资对债券的配置比重为49.32%。

从49.32%到48.53%,如何看待险资第一次降低债券投资比重?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自2022年以来保险行业债券投资占比首次出现下滑,预计部分原因在于第三季度利率上行导致债券账面价值减少以及保险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企稳于1.81%左右,我们预计,未来伴随国内经济复苏,长端利率若继续修复上行,则保险公司新增固收类投资收益率压力将有所缓解。”东吴证券表示。

中泰证券表示,“自2022年第二季度监管首次披露该数值以来,债券配置占比首现下降,归因来看主要系人身险公司配置占比下降所致。我们预计系债市调整与险企配置策略调整的综合影响”。

对于现阶段保险资金的投资战略,中国太保副总裁、首席投资官、财务负责人苏罡11月20日在“中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年会”分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亦有所提及。他表示,保险资产的特点是约90%源自保单负债,负债期限长,对资金端的长期化管理提出天然要求。负债端则有现金流刚性,成本黏性高,若资产端收益长期下行,将侵蚀资本、加大偿付能力波动。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是将长期资金配置到能穿越利率、信用、流动性冲击的资产,锁定安全垫,确保财务目标、客户保障与监管底线不失守。

积极入市

在险资降低债券资产配置的同时,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却在提升。

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股票的账面余额为3.41万亿元,财产险公司股票的账面余额为0.21万亿元,保险资金共持有股票3.62万亿元,权益资产的比例也提升至历史高水平。

在监管披露相关数据前,市场对于险资增持权益资产应该也有预期。从举牌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险资举牌至少31次,为2015年有举牌披露记录以来的新高。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险企系私募基金接连成立。包括国寿资产和新华资产共同出资成立的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资产设立的泰康稳行(武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保资产设立的太保致远(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资管设立的恒毅持盈(深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人保寿险设立的人保启元惠众(北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太平资产设立的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阳光资产设立的阳光恒益(青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

当然,险资对权益资产增持的背后,是政策合力的结果。今年以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提高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权重,降低当年度考核权重。

险资入市后,究竟青睐哪些股票?根据招商证券研报,第三季度险资股票投资重点加仓银行板块,减仓交运板块。根据Wind对保险公司A股重仓流通股统计,截至三季度末,险资在A股持仓数量占比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银行(51.6%)、交通运输(9.3%)、通信(6.5%)、房地产(6.3%)、电力及公用事业(5.4%);其中银行板块的占比环比提升幅度最大。

应对“利差损”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险资首次降低债券资产配置,亦是最大程度降低“利差损”风险的举措。

我国为稳经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

而在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下,今年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已经触发下调过一轮。其中,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0%,分红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为1.75%,万能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为1.0%,新旧产品切换在8月31日前已经完成。

在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下,我国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10月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

虽然最新公布的11月LPR维持不变,但不意味着后续不存在降息降准的空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引下,社会融资成本还有望在合适时机进一步下调。

11月18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指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可以预见,低利率态势短期很难改变。对于险企来说,一方面,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在负债端调整产品利率和结构,做到既能保证保险产品的质量又能做到降低负债端成本;另一方面,险企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策略覆盖负债端成本,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并助力实体经济回暖。股债投资策略的转化,用意即在于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