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前阵子看了个新闻,说一位王女士无意中发现不识字的婆婆居然买了好多份保险,加起来合计240多万,为了查清真相,她不惜去保险公司卧底一年。

当时猫妹就觉得这里有不合理的桥段,为了查清真相,并不需要卧底,其实合同都在手里,认真捋一捋就能弄明白。

当然,如果没有保险知识想去学学没问题,但是也不需要一年那么久。

因为想在保险公司生存一年,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容易,至少得卖出去好多份保单才留得下来的。

所以真相可能并不是为了卧底而去卖保险,更像是卖了保险后发现了这件事儿。

果不其然,那位王女士在把这件事情捅给媒体并在新闻满天飞后选择了回避媒体,称“双方已和解”。

保险公司回应,并不是240万的保单全部有签名问题,而是王女士婆婆的7份保单有问题,现已帮她办了补签名手续。

看来,诉求达到了,这位王女士应保险公司要求撤诉并封口。

至于诉求是啥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看新闻的人,好多都不会去追后续,只会在心里再默默的给保险画一道黑线,这保险果然都是骗人的!

猫妹一直说,保险产品本身并不骗人,骗人的都是“人”。

可以说,绝大部分保险纠纷都是来自于人祸。

是卖保险的人在销售过程中挖了坑、埋了雷。

就比如不识字老母亲买了240万保险这件事,就存在硬伤。

● 最主要的是代签名。

《保险法》中虽然对代签名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应当是当事人之间真实意思表示,代签名的合同显然是无效的。

但保险又和普通合同不大一样,如果签订保险合同的意思是实的,又缴纳了保险费,只是名字是别人代签的,那么保险合同则可以被认定为有效的,所以保险公司回应称,已经办了补签名手续,应该是双方协商后达成了一致。

但如果投保人坚称意思是虚假的,被欺骗的,依据这一条也是可以认定合同无效的。

● 另一处,就是是否存在可保利益。

比如新闻里提到,这位老母亲给自己的不仅给自己买了保险,而且还给儿子、儿媳和孙子都买了保险。

王女士质疑称婆婆和儿媳、孙子之间不存在可保利益,但实际上《保险法》中对投保人具有保险利益的人员的第三类,写的的是“前项意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抚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这就有些模糊,要看保险公司掌握的尺度。

有些公司在部分产品上,确实开放投保人给不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投保。

但这些产品,一般都是理财性质的,不具有骗保条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道德风险。

所以,这一点并不是业务员能自作主张,还是需要保险公司系统的开放配合。

当然,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是否有误导销售等行为就不得而知了,但猫妹相信,光是签名这个bug,如果监管部门追究下来,肯定是要有后续处罚的。

销售行为不规范,销售误导,这些事儿,真的是伴随着保险业的成长,估计短时间内也得不到解决。

猫妹想说的,还不只是这些。

其实,老人买了N多保险,类似的情况不光是王女士家有,很多人的家里都有。

老人一直是各类推销的重点对象。

老人被骗的点,一般有两个,一个是长生不老,一个是跟钱生钱有关。

像保健品、保养品、药品,就是瞄准了前者,不少老人买起来各种养生食品、保养品、各种治疗仪、玉石床啥的,一点不手软,下手贼狠。

在钱的方面,老人一般都是先苦后甜,年少时年轻时都没什么钱,现在的钱也是慢慢攒下来的,所以他们虽然现在有些钱但是很多都还很节省,比如很多老人在小区捡瓶子纸箱子,吃剩菜,不舍得打车,但是他们一边省吃俭用另一边却希望能钱能生下更多的钱。

所以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保险就成了不少老人的看似更好的选择。

银行存5年,我们只需要存3年,银行到期给8千,我们给1万,保本保息……就这么简单,很多老人就买了。

至于为啥很多老人要给孩子、孙子买,其实也挺简单的,因为有些产品有年龄限制,过了60岁后老人就不能当被保险人了,所以老人会当出钱人(投保人)让子女、孙子女做被保险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人觉得自己还能活几年,想把钱留给晚辈,而且他们做被保险人也比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累计生息,自己成不了富二代就让孩子、孙子当吧,这也是一份爱心。

但实际上,保险虽然不像股票那么风险高,不像P2P那么坑,不像非法集资一样来无影去无踪,但想保住本金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比如有些业务员宣称自己的产品只要存三年,但等老人三年后去兑付,才发现,这个产品只是缴费期是三年,合同的存续期是20年、30年甚至是子女、孙子女活到105岁、150岁这样的,如果现在就想取出来,那对不起,现金价值还没本金多呢,按照退保走,就得承担蚀本的损失。

像这样的情况,保险并没有做到保本保息,也没做到比银行存款收益高。

但如果真的是持有几十年,那么保险收益超过年化3%的收益率还是很有希望的。

所以,你说保险骗人了吗?骗人的到底是谁呢?

趁着过年,建议大家都跟老人交交心,聊聊天,看看父母手里有没有这样胡乱买下的保单,买的到底是个怎样的产品,到底啥时候能回本,利息有多高。

如果真的是被骗了,那就找到真凭实据去理论,如果是无凭无据,那么建议上当一次就不要再继续了。

还是那句话,保险本身不骗人,大部分纠纷都是人祸,既然如此,我们就得想办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