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压力之下,企业多实施了减免息费,暂缓还款,收缩规模,严控客群质量等措施,其本身的赢利水平遭遇考验。在五级分类标准趋严背景下,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上升趋势明显,从部分持牌消金公司披露财务数据来看,由于风险准备而增加计提,部分公司盈利增速下滑、业绩明显承压。

而碰上场景金融暴雷的机构,比如与蛋壳公寓等合作的机构,更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有些小机构的生存也受到了挑战。

行业之前一直认为,场景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的完美结合,消费场景方得到了发展,金融机构取得了利息收入,消费者分期减轻了付款压力,堪称一举三得。然而这类资产都没有经受住考验,我们又该如何拓展业务呢?

一些企业又回到了抵押贷的思路上,认为经济环境再怎么不好,房产受影响有限。而且有抵押在手,信用风险也不是不可控。这类业务在一二线城市做得不多,主要是这些城市的房价高,消费信贷的额度不高,开展业务起来并不匹配。他们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开辟市场,以求安稳。

这类业务按理说,并不合规,也不是行业主流。但是暴露出一个核心问题:消金到底还可以做哪些业务呢?

说起这个问题,这里最为重要的,还是得看下宏观环境。这几年暴雷多,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承压下行。银行业信用收缩导致企业风险点加速暴露。于个人而言,对宏观的不确定性增强后,收入增长受限,由此借贷活动频繁而导致发生多头借贷。尤其是在房贷压力下,个人周转需求一直是消费信贷的重要来源。年轻一代养成的先消费后付款,也日渐成为消费信贷的一支主力。但他们还款能力弱,在不当营销下过度借贷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以为多赚钱就可还上,结果还是因为经济气候不给力,工资上涨乏力。甚至是社会上暴雷不断,钱没还上,反而遭遇了投资理财的巨亏。

如此,消费信贷似乎进入了虚假的繁荣里。也就是,有了泡沫。近期央行官网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首次提出了“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的观点。原因就在于,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不过,过度负债,主因到底是在承受范围之外过度消费,还是疫情影响之下经济承压收入增长受限?我们更倾向于后者。

因此,消金到底还可以做什么,主要还要看宏观经济的强弱。原来的业务逻辑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系统性的风险毕竟是少之又少。在我国金融监管严密还有消费习惯之下,负债问题并不是主要矛盾点。只要经济向好,个人收入增长能回到正轨,再加上房住不炒落实,那些借信贷买房的冲动减少,那么消费信贷的负债相对就能降低。

当下,宏观方面,多份报告已经显示,预计金融业的经营业绩将触底反弹。得益于成功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这一最大基础,我国金融业运行的整体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2020年我国GDP仅在一季度大幅收缩6.8%,随后二、三季度均同比增长,使得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已经恢复正增长。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疫情不会突然反复的情况下,由于低基数效应,2021年我国经济大概率实现较高的增长水平。目前,银行业经营状况在实体经济恢复后已逐渐好转。

如果经济复苏明显,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反弹明显,那么信贷周期性过剩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于具体业务而言,虽说场景金融的风险等于场景交易风险叠加金融的信用风险,但从市场运营与服务客户的角度看,这一业态又是天然匹配的。因此,行业也不能因噎废食。在经济明显转暖以后,家电、家装、旅游等消费行为肯定会加强。而近年兴起的轻奢、医美等项目,也会因为经济恢复而回到增长的轨道上。

眼下,央行对于“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的定调,可能将使行业发展的步伐放缓。不过市场应对消费市场抱以信心。再加上行业整改的三四年时间,市场被清理整顿,清朗的空间也正在打开。我们相信,传统业务的资产质量将会有明显改善。同时,新兴业态也将恢复增长。消费市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才刚刚打开快速增长的通道。消费金融尽管发展速度慢一些,也会在消费的巨额增量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规模增长。

金融市场的周期性较为明显,消费金融也是如此。在2021年,新消费风潮之下,资产质量或将触底反弹。当下美团、快手等新消费领域公司纷纷布局金融,也将给消费金融生态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