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成舟

 在任何行业,都存在着这样一个“中国效应”,一个被西方垄断的行业,一旦中国研发成功打破垄断,价格就一定会随之降下来。

 而这个降价,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中国来定的,而是外国厂商们自己降下来,目的是通过价格战把中国前来竞争的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这个逻辑也并不难理解,欧美企业在工业上的先发位置,为它们带来了技术垄断和巨额利润,在垄断过程中收回研发成本,此后再出现竞争对手,就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把对方扼杀,这套手段西方国家屡试不爽。

 但这样的把戏搬到中国面前,却偏偏适得其反。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盾构机。

 国内最开始挖隧道时,使用是人海战术,不仅耗时长而且危险。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德国以7亿元的价格,伴随着只出售成品,绝不提供技术的购买条件,引进了两台二手盾构机,将它们用于开挖秦岭隧道,使得贯通秦岭隧道的工期比预计情况足足提前了10个月。

 当时,买到手的二手盾构机,由于长时间的运转而发生故障,人们又从德国找来专业维修工程师,不仅付出了每小时600欧元的高额维修费用,甚至在修理机器时,德国工程师为了封锁技术,在现场拉起来警戒线,不允许我国的工程师在场。

 直到2002年,隧道掘进机关键技术研究被写进国家重点工程,一支由18人组成的盾构机研发团队成立。五年后,我国首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中铁一号”落地,我国的盾构机才终于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随后,我国在盾构机领域的研发制造进入开挂模式。从引进到自主创新,掌握了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具有自主产品的盾构机生产技术,并先后收购了全球盾构机机头卡特彼勒公司全资子公司、法国NFM公司等。

 2017年起,中国制造的盾构机开始出口世界,中铁装备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不仅如此,随着中国制造打破西方垄断,盾构机也从上亿元一台到如今降价至以千万计价。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水平。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产业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存在。

 通过产品、技术等渠道构成或近或远的关联,中国拥有同时代下最优良的基础设施和上下游全产业链做配套,价格战的打法也许能在短期内打击某一家企业,但下游企业会因此成本降低,得到巨大的实惠。

 如此一来,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收益还能保持增长。

 不仅如此,中国制造的数字转型、智能制造等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守住传统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加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正成为中国粉碎了西方巨头们价格战阴谋的一把“利剑”。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