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宇刚 

 30年后威震中美科技圈的全球光伏巨子,30年前,还是一个在农村研究养鱼的大户。

 这个人就是通威股份的刘汉元,从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一步跨到CCTV2(经济频道)的男人。

 今天,刘汉元带领的通威已成为A股第二家市值超2000亿的光伏巨头。

 通威股份的前身,是通威饲料。常常谈及跨界竞争,从鱼饲料到光伏能源龙头,刘汉元的跨界,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5年前,刘汉元发明了“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刷新了四川省养鱼的亩产纪录,并靠此积累了“第一桶金”,但他并没有沉迷于成绩,转而奔赴行业上游,又成了鱼饲料领域的全球巨头。

 不管下游竞争如何激烈,都脱离不了对上游的依赖。15年前,他又秉持相同的逻辑,进军光伏,杀入上游的多晶硅材料。

 “通力合作,威力无穷”,刘汉元凭借的就是一股钻研的精神,不论命运将他放在哪,他都能用自身的力量改变环境。

 2015年,通威股份营收140.79亿,同比下滑8.63%。截至此时,水产饲料还是通威股份的主要利润来源。

 与此同时,刘汉元花费数年布局的产业,终于开始见效了,这就是光伏。

 2016年,光伏业务挂牌上市,通威股份当年营收达208.84亿元,几乎较上一年实现了一倍增长。

 早在2004年,刘汉元就盯上了光伏。

 2004年,德国政府颁布《新能源法》,对光伏发电进行电价补贴,光伏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年底,德国超越日本,成为“多晶硅光伏发电”第一大国。而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德国,全球光伏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也在这一年迎来价格暴涨。

 立足差异化竞争,刘汉元往上游的上游走——入能氯碱化工项目。氯碱化工的下游产品三氯氢硅,是生产多晶硅的主要原料。

 通威的技术可将副产物回收再利用,使生产中的用电量、三氯氢硅的消耗都大幅降低,让成本降低一半。

 但未曾想,形势大变,2008年金融危机加2011年西方“双反”叠加,让中国光伏企业的经营急转直下。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数量为262家,2012年缩减至112家,中国前首富施正荣的无锡尚德、江西首富彭小峰的赛维等破产重组。

 但刘汉元并没有慌,他坚信未来光伏产业发展潜力,逆势扩张建设项目,还抄底了赛维等光伏企业。

 不仅如此,刘汉元提出了“渔光一体”的跨界发展之路。将他从事的两个行业,大胆地结合在一起。

 水面发电、水下养鱼,光伏板促进了鱼类生长、充分利用了鱼塘空间,同时还能发电致富,可谓一举三得。而这样的结合,恐怕只有水产养殖业出身的通威集团才能想得出。

 今天,靠着逆势扩张,渡劫成功通威已经打通光伏产上中下游,成为剩者为王的经典案例。最新的资料显示,刘汉元夫妻二人的身价已经达到了440亿元。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