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揭晓,中国总人口数为14亿1178万人,在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也透露出人口结构和趋势的变化,如冰山位移,缓慢而势沉。

其一,老龄化程度加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占比18.7%。特别是,65岁以上人口达到1.9亿,占比13.5%,逼近14%的深度老龄化警戒线。

其二,少子化趋势加深,生育率降低,平均家庭户人口为2.62人,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也面临着颠覆。

未富先老,将对现行的养老、医疗等社保体系构成持续的压力,政策如何调整,市场如何因应,企业如何绸缪,既是危局,也是机遇。

5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6家险企可以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开发创新的保障,并延续服务内容到更多的产业链上。

在养老产业道路上,谁将脱颖而出尚未可知,但保险+养老+医疗&医药的大健康赛道,已清晰可见。

布局!

再过两天,新华保险的首个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社区,新华家园·颐享社区将亮相。所谓CCRC,是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及服务,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坠。按照新华保险的说法,这是其大健康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帮助老人实现“积极老龄化”。

无独有偶。一周之前的5月9日,中国平安发布了自己的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以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观望多年的保险龙头平安入局养老,“带货”效应不言而喻。

在“七普”人口数据公布前后,新华保险和中国平安的两个“偶然”,埋藏着历史的必然。

这些年,保险公司布局养老社区,已经是基操和标配。布局养老不觉新鲜,谁还没有布局,才是新闻。国寿在落实,太平、太保、大家等也在落实。

在养老方面,泰康一马当先,2020年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提出了长寿时代的概念,并落地为行动。如今,泰康在22个城市铺开养老社区,将寿险、健康险和养老医疗服务形成长寿闭环,以此作为自己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上马容易,烧钱容易,但常态化的养老社区运营能力、真正将养老社区做成一门有稳定现金流和利润回报的事情,才是各家险企的核心竞争力。保险产品一般很难做到异质化,产品出来之后,同业复制成本较低,从百万医疗险到惠民保,同质化可见一斑。养老社区不然,不易模仿,但相应地,创新也难。

唯高端?

泰康模式如今被同行肯定和仿效,并非泰康已经盈利,而只是大家觉得这个商业模式能跑通。

不过,目前,受泰康影响,险企布局的养老社区项目,更多是定位高端,门槛并不低。泰康从燕园起步,一路高端。平安更是明言,养老社区聚焦一线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线市场的核心区位。原因不难理解,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服务,可能只有高净值的客户才能负担。医养成本越来越高,不问西东。对于现在纷纷强调价值和“三高”的险企而言,高端社区是最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

如何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保险产品本身并不能,只有保险产品衍生的医养服务,才能对高净值客户形成产品的辨识度。

高端养老社区,虽只有贵这一个缺点,但也是最难把握的不确定性。百万元起步的入住权,重资产且对运营能力、执行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甚高的医养服务配套,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想象出来的,有待时间的检验。让有钱的老人优雅地在养老社区社交,这么多头部险企一拥而上,问题是,找的着那么多有钱的老人吗?

高端养老社区之外,如何对标4亿中产阶层的需求,对险企而言,才是进一步的考验。如果只是金字塔尖的服务和产品,只是满足高知和富裕老人的需求,就难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险企的优势!

经过十数年的野蛮生长,依靠大进大出的人海战术,保险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但愈往后,增长愈难。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已经横亘在险企面前,告别规模至上,拥抱价值至上,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保险行业的负面新闻频频上热搜,原因很多,但与多年来代理人模式的粗放不无关系,此前埋下的雷,不过是刚好在今年集中引爆而已。

险企亟需突围。

就保险产品本身而言,追求更高价值的长险,是方向之一。但光卖保险,已经不能让险企赢得未来。从保险产品的一亩三分地跳出来,赋能养老、医疗并与之链接,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保险+养老,不仅是政策鼓励方面,也是市场用脚投票。

险企在大健康赛道上手握优势,一方面,作为金融企业,险企在资金上有优势,并且是长期资金,对同样具有长期性的医养产业,久期适配;另一方面,保险天然与养老、医疗&医药形成交集,并有沉淀的大数据支撑,能够导流。

险企投资养老社区,离不开保险二字,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单纯的养老产品或许不赚钱,但如果能从保险产品获利,便能够hold住对养老社区的投资。

与此同时,保险+养老社区,纸上谈兵,样样都好。但下沉到市场,并非朝发夕至用钱就能砸出来的产业。养老所需要的医护资源,在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供应不足的,并且受制于整个医疗体制。医护跟不上,遍地开花的养老社区就易引发纠纷和不满。

养老社区是重资产项目,虽然险企天然与养老有交集,但还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供给侧和需求侧迥异,投入大、回报慢、周期长、流动性差,能够深耕的险企屈指可数,能够留下来的,或许是赢者通吃的企业。

回到5月15日监管的发文,也鼓励试点险企积极探索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与养老、照护服务等相衔接。产品创新有限,服务延续则有更大想象的空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