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财经九号
作者 | 胖虎

日前,随着国有6大行2023年年报的陆续披露,也让外界得以一窥这些金融“巨无霸”们的业绩情况。金融行业告别以往的高增长,也已成为行业的共识,所以哪怕只要保持不退步,或者前进一点点,都会成为行业难得的一抹亮色。

邮储银行就是如此,尽管在国有6大行中,它的体量并不大,但业绩表现还可以,甚至成为6大行中为数不多的营收、利润、净利润、利息净收入等多项业绩指标同比保持增长的银行。

图片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企业预警通)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邮储银行营业收入3425亿元,同比增加2.25%,净利润增加1.25%至864.24亿元,归母净利润也增加了1.23%至862.7亿元,可谓是“利收双增”。

不过提及业绩质量恐怕难言乐观,多项盈利能力的指标表现仍然6大行垫底,此外,还存在个人不良贷款占比大增速高、贷款集中度风险长期超过监管指标,以及年报中受处罚情况表述失实的情况。

1

业绩质量不乐观,
盈利能力指标6大行垫底

虽然营收和利润同比有小幅增长,但邮储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似乎仍然是6大行中最弱的。

图片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企业预警通)

净利润率为例,邮储银行的净利润率仅有25.2%,较中农工建交的净利润率水平最少也差了11个百分点;而这一盈利水平放在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靠后的水平,甚至不如民生银行。

主要还是邮储银行的成本太高了,其成本收入比达到了惊人的64.82%,较其他5大行高出几十个百分点。邮储银行因其特殊性,邮储银行的很多经营网点,是依托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存在的,依托邮政代理网点开展业务,所以邮储银行要向邮政集团交纳代理费。

年报数据显示,邮储银行有近4万个网点,这一数据在全银行系统应该都是最高的存在,2023年储蓄代理费及其他就有1149.24亿元,较2022年增加126.7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2.4%。

图片

(数据来源:邮储银行年报)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邮储银行总的业务及管理费一共也才2220.15亿元,同比增加163.1亿元。也就是说,去年邮储银行的代理费就占了业务及管理费的一半,然后成本增量的74%都是来自代理费的增加。

合着还是大股东给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拖了后腿!

当然,邮储银行在资产回报率方面,在6大行中基本也是靠后的存在。比如邮储银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仅有0.58%,6大行最低;ROE为10.85%,略好于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

2

个人不良贷款规模激增,
贷款集中度风险长期超标


年报显示,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在国有6大行中最低,截至2023年底,不良贷款余额674.6亿元,不良率仅有0.83%。

不过拆解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结构发现,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中有约74%都是个人贷款,个人不良贷款余额高达498.75亿元,其中个人小额贷款的不良贷款规模2023年增加了47.46亿元。

邮储银行去年一年不良贷款的规模新增加了11.07%,约67亿元,合着个人不良贷款的增加额就占了总不良贷款增加额的71%!

图片

(数据来源:邮储银行年报)

作者从邮储银行的业务结构中发现,邮储银行2023年4983.27亿元的总利息收入中,有2037.86亿元利息收入是来自于个人贷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产生的利息收入,要远远高于公司贷款业务产生的利息,后者的利息收入仅有1091.88亿元。

业内都知道,做个人贷款业务,额度小、成本高,后续的风险也大,从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结构和增速就能发现,个人贷款业务成了邮储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主力军;而公司业务则成了邮储银行的业务短板。

图片

(数据来源:邮储银行年报)

邮储银行另一个值得探讨的点,就是贷款集中度风险长期超过监管指标。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邮储银行单一客户贷款余额占同期资本净额的13.34%,虽然超过监管要求10%的标准。

这一情况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邮储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最大的单一借款人为国家铁路集团,当初由邮储银行给予国铁集团2400亿元的授信额度,该额度得到监管机构许可。

虽然是监管机构许可的,但是这一监管指标长期超过监管标准,也是事实。

不过从邮储银行历年年报数据显示,最大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所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从2016年度的44.34%,一路下滑至近三年的18.72%、16.5%、13.34%。

3

去年被央行处罚3186万,
年报竟只字未提!

2023年7月,在中国人民银行挂出了一张天价罚单,邮储银行涉8项违法违规行为,被重罚3186万元。

违法行为涵盖了占压财政存款或资金、违反国库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等。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处罚公示)

在对邮储银行进行重罚的同时,还对时任邮储银行总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吉某刚、信息科技管理部总经理李某辉、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刘某民、内控合规部副总经理王某明、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周某辉、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经理朱某等6个总行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北京地区分支行的一些负责人进行了警告和罚款处分。

就是这样一份在业内引起轰动的大额罚单,居然在邮储银行的年报中只字未提!

图片

(数据来源:邮储银行年报)

在邮储银行2023年年报的第187页,关于“本行及本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受处罚情况”章节中,邮储银行表示报告期内上述5个对象并没有被中国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立案、处罚或处分的情况,控股股东和董监高也不存在涉嫌违法违纪违规的情形。

那么作者不禁要问了,中国人民银行去年7月份给邮储银行开的罚单,是被撤销了吗?

反倒是中国人民银行给邮储银行颁发的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第一名记得牢牢的,赶紧写进了年报里,典型的“记奖不记罚”么。

即便央行处罚中的违法事实发生在2023年前,但是处罚通知是2023年7月份下达的,仍然是在2023年报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处罚事件。

要知道,在邮储银行2023年年报的开篇就写道:“本行法定代表人刘建军、主管财务工作副行长徐学明及财务会计部负责人邓萍声明并保证本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这么多高管的保证呢!

此外,邮储银行还有诸多违反监管规定的地方,比如邮储银行董事长已经空缺许久,目前行长李建军自2022年2月份起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也已2年时间,远远超过了代为履职不准超过6个月的监管要求;

图片

(数据来源:邮储银行年报)

再如该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姚红,其执行董事任职接近8年,副行长任职自2006年12月起已经超过了17年;

图片

(数据来源:邮储银行年报)

该行副行长徐学明,自2013年7月担任邮储银行副行长至今接近11年;该行董事会秘书杜春野,自2017年4月担任邮储银行董秘至今也已7年。

上述关键岗位的高管们,其在同一重要岗位上的任职期限早已超过了监管要求的“7年轮岗期限”。(依据是2019年12月原国家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

所以,邮储银行的内控和合规,是否应当从银行的高管团队自身做起?国有大行,总不能老是搞特殊吧?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上市公司年报、中央人民银行官网、企业预警通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