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称赞,硬刚西方抵制,香港女强人跋涉千里跑去新疆种棉花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溢达不可能向美国人屈服,更不可能为求苟且,卖身给美国。他们爱买就买,不买就拉倒!”
当新疆棉遭到西方列强莫须有的罪名抵制时,溢达集团掌托人杨敏德霸气凌然,“我溢达要是死了,你美国中产的衣服,要掉好几个档次!”
李嘉诚对这位香港女强人,则曾大为赞叹:“在香港,最有毅力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杨敏德。”
硬刚西方抵制
不上市、不多元、不玩兼并重组、不搞资本运作,只踏踏实实种棉花、做轧花、开工厂、造衣服。几十年来,杨敏德始终在埋头干纺织。
或许很多人对她并不熟悉,但她绝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家。90年代,杨敏德就带领溢达开创了一个先河,成为首个去新疆种棉花的港商。
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染整、制衣全产业链整合,近三十年来,溢达已先后在新疆吐鲁番、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创建了多家棉纺企业,为当地棉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依托优质的新疆棉花,溢达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全棉衬衫制造及出口商,曾连续十五年在全国男士梭织棉质衬衫出口额中排名第一。年营收一度达到13亿美元,年产超过1亿件成衣。
耐克、拉尔夫·劳伦、安踏、李宁、Hugo Boss、Abercrombie & Fitch等全球知名品牌都是它的客户,溢达是这些品牌面料和成衣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与大多数隐于背后的供应链企业一样,溢达在很长一段时间以“隐形冠军”姿态不为终端消费者熟知。直到“新疆棉事件”发生,才让这家企业走入了聚光灯下。
2020年,美国以莫须有的“强制劳动”为罪名,对新疆棉花发起了猛烈的抵制行动,溢达作为行业龙头备受打击。
当年7月,美国商务部把溢达集团旗下子公司昌吉溢达纺织等中国纺织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这直接导致溢达关闭了在毛里求斯弗拉克,以及马来西亚槟城和吉兰丹的工厂。
美国的作为对溢达影响巨大。要知道,溢达每年总营收近八成都来自海外市场,其中约四成来自美国市场。
但在这种情况下,杨敏德始终坚定捍卫新疆棉,不妥协。曾有人劝她认个怂,引进美国股东,曲线救国,杨敏德却说:“我就是把溢达砸个稀巴烂,也不送给美国人!”
至于制裁结果如何?
杨敏德并未就此倒下,得益于她迅速调转船头的战略,外销转内销,溢达部分流失的海外订单在内地得到了迅速的弥补。
在被西方列强抵制前,溢达约七八成订单来自欧美,现在已经倒过来了,国内订单量占到了约六七成,溢达与国货品牌李宁、安踏等达成了紧密的合作。
2021年,李宁印着“新疆棉”的服装标签出圈,标签上溢达的商标,还把溢达带入人们的视线,让它成为了“国货之光”。
“娘家”成为溢达坚强的后盾,杨敏德的心里也一直十分清楚自己的基本盘在哪里,她经常自称“龙女”,“我是一个中国人,能为祖国作贡献是我的荣幸。”
实业救国
巾帼不让须眉,巾帼亦不忘本。以“实业救国”之举干事业,杨敏德乃至父辈们,几乎每个人都不简单。
杨敏德的父亲杨元龙,是有名的“纺织大王”,他于1978年创立溢达集团,怀揣实业报国的心愿,率先进入内地设厂,成为最早一批进入内地的香港纺织企业。
之后,溢达在内地以“出资引进先进设备,指导合作工厂生产出口服装为主”的投资合作模式,陆续在山东、河南、湖北、北京、上海等地上马了多个项目。
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刚刚改革开放的国家较快的创造了外汇,还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及现代管理方法大大缩短了中国内地纺织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以“实业救国”信念立世,这样的家庭氛围,也从小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杨敏德。
杨元龙本是一名慈父,十分爱惜女儿,不想女儿吃苦,曾苦心劝说女儿,“别干服装这一行,太不容易了,好好读书,选个别的职业吧。”
15岁时,杨敏德就被送至海外,飘洋过海独立求学,先后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及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但杨敏德始终有着自己的抱负,“我父亲的实业救国理念,我从小就非常仰慕。如果我有能力,我也希望能够发展实业,让实业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由于杨元龙膝下没有男丁,只有两个爱女,随着父亲身体状况日渐衰退,1995年身为长女的杨敏德,也如愿成为了接班人。
杨敏德的经商能力,至此大放光彩。新官上任,杨敏德就马不停蹄对企业内部进行了大革新。
她的第一板斧,就“砍向”了自己。
在杨敏德上位前,溢达就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杨家一家独大,外人只有建议权,并无决策权,“一言堂”状况根深蒂固。
学识渊博的杨敏德深知,这种企业模式,是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的,必须做出改变,才能让企业避免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
而后,她迅速邀请了几位外人独立董事参与到董事会的重大决策中,打破了溢达的“一言堂”格局。如果她做得不对,这些外人有权当场提出反对意见,甚至可以直接否决。
杨敏德的第二板斧,又砍向了“老臣”。
曾经的溢达,是一个规矩颇多的地方,元老们论资排辈,年轻人才华难以施展,极大的束缚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杨敏德快刀斩乱麻,引进和启用了一大批海外名校的年轻人,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鼓励他们摆脱顾虑,敢说敢干。至于曾经的繁文缛节,都被她毫不留情的丢进了垃圾桶。
经过一系列的内部革新,溢达的面貌最终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企业内部活力四射。
《商务周刊》杂志曾评价:“在由男性主导的纺织行业,杨敏德创造了属于女性的奇迹。她把高科技的标准和管理贯穿到了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中。”
思维和视野无比开阔的杨敏德,而后还做了一个重大决策:进军产业链上游,去新疆种棉花。
冲入新疆
年幼时,父亲杨元龙就常跟杨敏德说:“你一定要记住,要是没有人种棉花,你就没饭吃。”
杨敏德是个好孩子,不仅牢牢记住了父亲的叮嘱,日后甚至拨涉千里,跑到了祖国最西边的新疆去种棉花。
上世纪90年代的制衣行业,企业家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降低成本,用价格抢市场,紧盯廉价劳动力。
杨敏德却有不一样的看法,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靠廉价劳动力、拼价格,早晚成为过去式,而只有比拼质量,才是正道,才能走得更远。
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使用优质原料。“棉花质量必须是顶级的,足够纤长柔韧,这样纺纱后,织出来的布才更耐蚀,制造出的衬衫才能经受住免烫处理。”杨敏德说。
她果断决定,走一条与同行不一样的路:进军产业链上游,棉花产业。
而后,她的目光投向了新疆。
在新疆生长着的长绒棉不仅洁白柔软,且拥有更细长强韧的纤维,做成的衣服在亲肤度、舒适度、弹性和光泽方面都十分优越,这简直就是杨敏德的“梦中情人”。
但当时的新疆棉花产量极度有限,内地还对棉花实行着限额分配,并不是有钱就能买的,而且当地纱厂技术和机器相对落后,因此杨敏德很快萌生了去新疆建纱厂的念头。
“纺织大王的女儿要去新疆吐鲁番建纱厂了!”当时这一消息传回香港,令业界大为震惊。
杨敏德盘算着把香港一幢物业卖掉,把资金调到新疆。对于这个重大决定,杨敏德的内心其实也有过犹豫。
毕竟在那些年,新疆绝非投资者眼中的风水宝地。地处大西北的新疆,不仅环境荒凉,且交通等基础设施十分不便。
初涉商圈不久的杨敏德,最终决定去拜会香港纺织界大亨唐翔千和香港商界精英李嘉诚,听听他们的建议。
没成想,他们都十分认可自己的想法,李嘉诚还对她说,“如果我再年轻十年,一定会去新疆投资。”
前辈们的鼓励,让杨敏德信心大增。此后,她开始在新疆大肆开纺纱厂、种棉花。一边在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建纺纱厂,一边又开拓达10万亩的农场,专门种植高质量的长绒棉。
杨敏德还带领溢达团队,与棉农打交道,开始在新疆收购棉花,成为了新疆棉农眼中重要的收购商家。
起初,杨敏德去收棉花,农户们对这个“外人”还并不信任,溢达棉花收购进展因此十分缓慢。但杨敏德没有退缩,并很快就想到了解决方法。
经过一番了解,杨敏德得知,其他商家收棉花时,总喜欢拖欠棉花款、打欠条。这样做的后果是,棉农无法及时拿到钱,整天提心吊胆,且无法继续投入种植棉花。
杨敏德当即下令,凡是溢达收购的棉花,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绝不打白条(欠条),这迅速让其获得了当地棉农的信任和赞赏。一时间,当地不少棉农表示“卖棉花只卖给溢达”。
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我到新疆去》中,杨敏德面对镜头还说:“跑到新疆去,买棉花不打‘白条子’。这可能是我将来觉得,自己做得最有一点作为的事。”
对于新疆棉农而言,杨敏德打破了新疆买棉花打“白条子”的格局,意义非凡。毕竟可以卖完棉花即拿钱,不被拖欠棉款,何乐不为。
扎根新疆,为民为己。多年来,溢达还坚持在新疆做公益。修缮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并捐助了700多个小型图书馆等,有力支持了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在杨敏德的带领下,溢达的业务已拓展至世界各地,生产基地遍布新疆、广东、广西、江苏和越南等,销售网络遍及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等。
溢达还在积极求变、进取,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派”和“十如仕”,主张质量至上,取材于优质的新疆长绒棉,在中国发展培育属于自己的时装品牌。
从棉花、纱线、面料、衬衫,再到自有品牌“派”和“十如仕”,杨敏德已成功完成了溢达的一体化布局,她也成为了香港商界的传奇人物。
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称她为“棉花公主”,业界称她为“纺织女皇”,媒体为她冠上“李嘉诚大赞的女商”。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