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启技术(002625)的未来
关于大家讨论的 光启技术(002625) 的未来,这位网友分享的好像还不错~
——反复重申,没有实地调研,没有发言权。
最近在网上,很多人最近讨论了光启新基地建设,因为都没有调研,所以纸上谈兵,直接拿互动平台的交流内容与公司平时披露的信息做对比,然后按计算器按得冒烟,以此来推测业绩。
这种分析是刻舟求剑,无的放矢,严重误导市场。
不管是按土地面积的亩,还是按吨,都无法准确预测公司未来的真正产能和业绩。
因为,佛山一二期项目,在还没有先例之前,大规模建设,投入了大量设备、检测暗室、检测仪器。而检测方面,是公司盈利最大的部分,而不是制造产能,检测占地面积也很大,大家应该都看过我对光启24年中报的深度独家点评,光启的检测业务是全部放在子公司的光启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里面的,盈利能力即毛利率接近90%以上,净利润率远超过超材料生产的毛利率。同时,光启不仅有电磁检测暗室,还有超声波B超检测、X射线检测、破坏性检测等。没有关键检测数据,所有的产品均不能直接出厂交付,原来在没有这些检测装置前,所有样品均要运到山东某军工央企研究所进行检测,导致检测排队时间超长,检测价格非常昂贵,严重影响样品研制与产品批产交付。自从公司自己建设了相关检测室之后,所有出厂产品都要在自己的检测室内完成军品检测和验收,军方代表签字后交付运输至整机厂进行入库,再确认收入。
原来,公司最早期的业务是超短频天线等,有些产品是抽检的,所以不需要建设太多大型暗 室。随着新产品越来越丰富,大型结构件大幅度增加,比如前缘、机鼻头雷达罩,卫通罩、垂尾、水平尾翼、襟翼、腹鳍、进气口、进气格栅等,都要一一检测,由此导致电磁暗室需求量暴增,也影响了公司近期业绩的体现,因为没有检测完,所有已经生产完成的半成品都不可能交付确认收入。所以大家不用太纠结今年的业绩兑现。另一个原因,是公司获得了非常多的新型号研制任务,由此占用了超过三成的批产产能,使得24年的业绩按佛山一期加一期B设计产能60吨并不能实际贡献达到,这些研制产品要等新型号机型验收通过后,方能确认研制收入,再获得批产大订单,所以时间可能滞后一二年,目前即将获得大订单的,只是对应今年前半年确认的2.15亿元左右的研制产品收入,批产订单规模大约是其研制收入的10-20倍/年。因此,当年在研制产品的生产所占用的产能不能直接体现为当年的收入与净利润。佛山一期和一期B目前只能体现批产产品经过电磁检测后交付完成的产品所对应的收入和净利润。
为实现这个卡脖子瓶颈,公司在佛山二期生产线建设中,主要新增了电磁暗室的厂房很大一块面积,相当于原来一期的翻倍以上。但一小部分是在今年底建成,一大部分要在明年上半年中建成投产。然后才会正式释放佛山一二期的批产产能、收入和净利润。
同时,公司承接了非常多的大型结构件订单,原来公司的佛山一期主要占地面积中,被热压罐车间、层铺车间、机床加工车间、光刻机车间、涂胶浸料车间等占用着,真正生产大型结构件的工装摆放不下太大地方,佛山二期就大幅增加了这些工装占地面积,同时,佛山二期在设计时,首次采用了四层框架结构,每层楼面都有特殊加强支撑,以满足重型部件产品的安装。但最主要的生产产能,还是放在二期的一层楼为主,毕竟地面的承重力最强。
而未来二个新基地(株洲和天津)的建设,据了解,都采用一层横梁结构,追求施工速成,快速满足交付,建设期九个月,力争明年三季度陆续交付投产。所以对新基地来说,与佛山基地相比,土地面积与建筑面积间存在巨大差异,测算佛山基地产能时,实际是按建筑面积计算的。因此,大家用不同基地的土地面积去换算生产产能的建筑面积,很不科学。我原来讲新基地产能时,是按佛山一期基数计算的(与公司口径一致),即40吨,而不是60吨,更不是100吨或160吨。
另外,公司目前的整机结构件产品订单中,是包括二种类型的订单,一个是大家熟知的隐身复合材料结构件订单,这块业务的毛利率最高,超过50%以上,所有原材料或辅材,大部分是自研的,而只有超材料基材是外购的。另一个是大家混然不知的航电设备订单,这个航电设备是最近才新增的,是安装在隐身复合材料结构件内部的,与传统整机生产完全不同,传统的是分开供应,由整机厂负责组装,事先设计好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上,由此导致相关的数据链接很繁琐,稳定性不足,容易在飞行次数多之后,产生设备故障等,造价成本也高。而现在采用与超材料设计同步配套,将天线、雷达、电子对抗、电子干扰等设备,全部转化成由超材料的电磁设计来解决,通过芳纶蜂窝的超材料设计与强度支撑,再与相关外购电子元器件等一起组装,再通过预埋安插电路信号线,在整机生产时,只需要将隐身复合材料结构件插入整机其它主机部件上,联接上电源信号,就能实现相关的航电功能了。即光启提供的是定制化产品,不仅定制隐身结构,还定制航电系统,根据整机设计的需要来配套,一分钱一分货。因此,光启现在要同时签订二份合同,即隐身结构件合同和定制航电系统合同。而航电系统中的很多电子元器件产品是外购的,所以毛利率不一定有隐身结构件高,价格也没有隐身材料贵,同时重量增加很多,这也会影响对产品产能及收入的测算。如果用吨来计算,只能是模糊偏差的。
再者,公司签订的军备合同,都是按计件的,从来没有按吨过。为了保密要求,故意换算成吨,就是为了避免大家测算出数量。而不同结构件的设计不同,重量相差巨大,单位价格相差更巨大,有的轻的产品,价格极为昂贵,而重的产品,价格便宜。现在只能取平均值,但这个平均值并不能直接线性外推,它没有一个合理的系数。目前,按23年收入数据和了解的情况,平均每吨单价是4000万元,交付30吨左右,实际产能是40吨(一期B实际是23年年底才建成试产,并没有贡献太大产能),这个平均数据,随着航电系统的增加,未来预期会逐步往下走。
有鉴于此,光启24年实际交付确认收入的数据,初步预期是在18亿-22亿区间,净利润是在7.5-9亿区间,大家可以取中值分析(影响值在电磁检测进度)。即8亿净利润为中值。而公司本次财务战投定价就是采用24年业绩预期平均值的100倍定价,即800亿元市值,800亿/21.5459亿股=37.13元,按5%股权转让,对应40亿元整数。大家很多人感觉莫名其妙,为啥是定价这么高,取了一个37.13元数值,道理就在这里,100倍估值,是对应公司预期明年业务翻倍,业绩翻倍,所以PEG=1时,100%增长对应估值即为当前业绩基值的100倍。
株洲和天津新基地,主要是建设批产基地,而非研制为主。因此,它的批产收入要单独按佛山一二期中的批产部分来推测,这对任何人来说,要想精准预期都是相当困难的,除非你能深度调研。这就需要专业人士长期跟踪研究了。目前因为在联合调研时,参会的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不方便就此问题公开展开交流了。
但是,大家只需要记住,眼下的产能严重不足,急需扩产,才能满足未来的大订单需求。就行了。而当前的股价,并未能充分反应这种趋势。虽然获利盘巨大,震荡幅度巨大,换手率巨大,成交金额巨大,很多机构、游资、大户最近都在这个高点大幅减仓了,但时代的高铁不会停滞,短暂轮岗休息,还将迎来新一轮的战斗。
刘董40亿的外债虽然还得靠财务战投成功实施来解决,虽然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很多人还在质疑这个财务战投的背景不够有实力,也只是锁定六个月也要卖出,当前股价仅略高于37.13元的财务战投定价,能否成功发行战投组团基金无法判断,但本轮大行情也不完全是为此而服务的。它反映的是军工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任何人都不能阻挡!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