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收购“商誉高悬”,华测检测净利下降频遭处罚
大举收购“商誉高悬”,华测检测净利下降频遭处罚
检测领域龙头又收购了一家PCB测试服务领域企业。
12月13日,华测检测(300012.SZ)在其共众号“CTI华测检测”发布消息称,近期华测检测已成功完成香港大华亚太有限公司100%股份的收购事宜,从而间接取得麦可罗泰克(常州)产品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麦可罗泰克”)51%的股权。
据悉,麦可罗泰克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电子材料及印制电路板行业中主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海内外拥有超过2500家客户,以满足为汽车、高铁、通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品等制造业提供PCB、PCBA、CCL、塑料的符合性验证需求为主要业务。
这是今年以来华测检测发生的第四起投资案例,2024年前三季度,华测直接收购了希腊NAIAS实验室、协议投资入股了常州红海公司、通过旗下华测医药收购了合肥众鑫体检,分别涉足航运绿色能源领域、电动自行车检测领域和健康体检领域。
事实上,近些年,华测检测的资本动作并不少见,通过收购,华测检测大大拓展了其业务范围,从核酸、病毒检测到房屋检测再到低空飞行器检测,公司永远在政策热点一线,如公司财报所写“你的生活里,华测无处不在”。
然而投资者并不买单,截至12月16日,华测检测的收盘股价为13.35元/股,与自今年9月份开始的这轮涨势的最高价18.00元/股相比,跌幅达25.83%;与上市以来的最高价35.08元/股相比,跌幅超六成,市值下跌超330亿元。
营收缓增,净利下滑
今年以来,华测检测交出的成绩单一直饱受争议。10月25日,公司披露了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华测检测实现营业收入43.96亿元,同比增长7.71%;实现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减少0.80%。
华测检测今年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而拉长时间线来看,也可以发现公司营收、净利润明显承压。
据财报,2024年前三季度单季度分别实现营收11.92亿元、15.99亿元、16.0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是6.70%、11.14%、5.21%;而作为对比,2022年同期单季度实现营收的同比增长率则分别是19.16%、20.74%、20.08%,2023年的分别是23.07%、13.85%、5.70%。
可见,公司单季度的营业总收入的增速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失速明显。
同时,2024年前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分别是1.31亿元、3.07亿元、3.1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是-11.46%、5.49%、-1.59%。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2.42%,而在此之前,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单季度实现净利润的同比增速普遍在20%左右;另外,上一次单季度净利润负增长还是2020年第一季度,这意味着公司净利润在2023年第四季度以前连续14个季度都保持了正增长。也就是说,华测检测净利润在结束了持连续14个季度的正增长以后,在2023年第四季度大幅降速进入了负增长周期。
营收的缓增状态也在公司整体营运能力的指标上也体现了出来。据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39.94天,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含应收票据)为114.09天,也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
虽说华测检测在核酸检测业务的扩张相对谨慎,但还是受益颇丰。财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净营业总收入的同比增速高达66.80%,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626.19%。另外,医药及医学服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曾高达11.76%。
相应地,从业务上来看,比较明显的是华测检测的医药及医学服务板块的业绩萎缩。2024年半年报显示,医药及医学服务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6亿元,同比下降34.21%;该板块毛利率仅24.31%,同比下降50.89百分点。不过,目前相关业务出清的差不多了,医药及医学服务部分营收上半年仅占总营收的4.86%,贡献利润占总比2.38%。
此外,公司的海外业务的进展不力或许也是业绩表现疲软的一大原因。11月29日,华测检测在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华测坚定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有志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检测机构。”然而,2024年上半年,华测检测在境外实现的营业收入仅1.79亿元,占收入的6.41%,毛利率也只有40.48%,比境内业务毛利率低了10个百分点。
目前,华测检测还在努力走出核酸检测业务带来的高基数影响,再加上自身出海不利等因素,业绩疲软是情理之中。不过,除了业绩疲软,华测检测还潜藏多种风险。
频繁收并购,9亿元商誉高悬
检测行业是一个服务和赋能其他产业的发展的行业,这就造成了检测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整体呈““小散弱“”的特点,行业集中度较低,具有碎片化的特性。检测涉及众多行业,且每个细分行业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性要求,差异化需求明显,而实验室资质审批及研发投入周期较长,达到盈亏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通过外延并购,快速切入新领域是检测认证机构快速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之一。
华测检测也不例外,通过并购,从早期的以贸易保障检测为主要业务到目前覆盖到食品及农产品、环境、建筑工程及工业服务、医药及医学、计量校准、新能源汽车、船舶、芯片及半导体、化妆品及宠物食品、低碳环保和绿色认证、轨道交通和航空材料等相关行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产业的服务。
然而,投资并购交易在给华测检测带来业务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公司埋下了巨大隐患。
通过收并购,越来越多企业并入华测检测麾下,为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外,也给华测检测带来了巨额商誉。
数据显示,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华测检测的商誉价值逐渐增高,2014年该项仅为1.31亿元,而截至2024年9月30日,华测检测的商誉规模已高达9.35亿元,占比总资产超10%。在这十年里,仅2016年年报时,商誉进行过大规模减值,从同年三季报时的2.37亿元降为1.94亿元。另外,从2020年开始,公司商誉增加的速度就开始加速,每年一季报时的商誉规模较上年同期最少增加一亿元。
这么高的商誉也引起了审计机构的关注。2023年审计报告中认为将评估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减值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由于商誉对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同时在确定是否应计提减值时涉及重大的管理层判断和估计,特别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包括对预测收入、长期平均增长率和利润率以及确定恰当的折现率所作的关键假设,这些关键假设具有固有不确定性且可能受到管理层偏向的影响。”
“口是心非”,频遭处罚
另外,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口是心非”也让人担忧。
在今年半年报“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栏中,华测检测这样写到“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品牌和公信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近年来,华测检测及其旗下子公司却频遭处罚。
2019年6月,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发布通报,称根据该厅对武汉华测公司监测报告数据问题进行的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司判定武汉华测公司存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并决定依法撤销武汉华测公司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且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2020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发布一则《关于暂停苏州世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检验检测机构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信息系统使用全选权限的通告》,称5家检验检测机构存在未按规定的检验方法要求开展检验等问题,被暂停检验信息系统使用权限,并接受整改。其中华测检测由于未按规定的检验方法要求开展检验、未查见部分微生物检验项目的实验记录和物品、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报告变更等原因而被列入其中。
2021年11月,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称该局执法人员于2021年5月17日对上海华测艾普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的功能医学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后者使用无证产品进行功能医学检测,决定罚款41万元。
2023年11月,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处罚决定,成都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因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被罚款3万元。
今年以来,先是8月份,安徽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由于中标后又以组织结构调整,短期内无法完成人员招聘为由放弃中标资格,被灵璧县财政局判定罚款9000元。
10月,同样是安徽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其两天内先后获得滁州、合肥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通报处罚。2024年10月11日滁州市生态环境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该机构停业整顿并罚款10万元,同时对公司法人罚款2万元;2024年10月12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该机构责令停业整顿并罚款16.8万元。处罚理由分别是检测报告不实和篡改监测数据。
此外,据历年财报,公司营业外支出中“罚款及滞纳金”一栏的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半年报披露该项为18.52万元,到2024年中报时,华测检测的罚款及滞纳金已经逐渐涨到了48.92万元,5年间罚款及滞纳金翻了一倍还不止。
不禁令人发问,为何在检测行业这样一个需要公信力的行业,旗下子公司却几乎每年都有因为真实性问题或者资质问题被处罚的案例?
另外,在财报中也写道“创新研发优势”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2024年三季报披露,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3.86亿元,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8.78%;销售费用为7.25亿元,占比16.49%,几乎是研发费用的两倍。
目前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而华测检测也应当主动进入深度调整状态,优化业务条线,处理累积的风险,这样才能在新一轮周期中抓住机会。(《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