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成本上涨,中药企业生意难做,中康科技贾海彬:“中医+生活”是未来增长点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傲华
被“前后夹击”的中药行业应该求变。
“中药工业正在面临跨周期挑战,这主要是产品和渠道存量的收窄。2023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24.08%,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设定的2030年核心指标尚有5%左右的空间,差距较大。”在第二届中医药产业生态论坛上,中康科技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专家贾海彬表示。
据上市公司报表及中康CMH数据库、中康云瓴中药产业数据库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72家中药上市公司总营收为2692.66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滑2.76%;净利润287.64亿元,同比下降9.64%。与此同时,中药饮片板块却逆势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药饮片营收增长6.1%,这主要得益于中医资源的下沉和原材料的涨价。
近两年来,中成药、中药饮片集采都逐步进入“深水区”。据交银国际发布研究报告,2024年全国中药饮片、中成药集采正式启动。全国中药饮片联采扩展至全国范围,共涉及45个品种,降幅20%以上、价差1.2倍是拟中选的关键因素。全国中成药集采也扩大至全国范围,涉及95种中成药。此次纳入了17种中药注射剂,包括双黄连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
在集采和消费市场的变革之下,中药行业两头承压。2023年,中成药集采平均降幅49%,但原料成本招标前后上涨38.76%。贾海彬在报告中指出,在中成药、中药饮片集采过程中,为了确保中标和市场份额,一些企业采用低价战略竞争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导致中药品牌流失及质量下降。最终,还会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局限了产业发展空间。
“跨周期的挑战是多元化发展时期的一个阵痛期,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消费方向从向上消费转为向下消费,在消费特征从统一标准化转变为多元和个性化。消费结构上,物质消费不再是主导,精神文化逐渐成为引领。在消费渠道上,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结合成为新趋势,这些新的变化都值得我们关注。”贾海彬表示,“当聚焦在中医药产业时,民众对于健康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这一维度,而是向更高层次延伸,如强身健体、美容保养、身心疗愈等,他们需要的事身心灵三个层面、全生命周期的关怀。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我们中医药认知体系和评价体系,相较于多元化市场发展的需求,就显得滞后。”
贾海彬认为,未来,整个中医药产业必然进入一个三足鼎立的时代,以支撑16万亿元规模的广阔市场。严肃医疗、消费医疗、“中医+生活”三极竞争将加速洗牌。其中,中医中药在严肃医疗领域的功能将逐步弱化,核心的消费增长将来自于“中医+生活”大健康产业,如中医+银发经济、中医+旅游经济、中医+宠物经济等,将创造更加有想象空间的广阔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开始探索生活化、消费养生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中药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举措。
例如,近年来掀起的“中药+养生茶饮”风潮,在对年轻群体的传播中赚足了眼球。2019年,同仁堂推出了新零售业态品牌“知嘛健康”,推出了枸杞拿铁、益母草玫瑰拿铁、肉桂卡布奇诺、罗汉果美式等一系列“养生咖啡;东阿阿胶选择与奈雪的茶联名,推出“奈雪东阿阿胶奶茶”,在2024年元旦期间成为奈雪的“销冠”单品;今年5月,浙江省中医院推出的“网红”乌梅汤,在互联网医院上线后就卖爆,24小时下单超115万帖,最高一天突破1000万帖,在下单者中20岁~35岁的年轻人占比超80%。
在消费医疗服务方面,中医馆遍地开花。2023年内新增中医馆及中医诊所1.2万家,增幅创历史新高。
《纲要》指明,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