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8万股民喜极而泣!中公教育,起死回生!

中公教育的天终于要亮了。

根据业绩预告显示,中公教育(002607.SZ)2024年净利润1.85亿元-2.35亿元,同比增长188.34%-212.21%;单看四季度,取中位值净利润为4184万元,而上一年同期是-4.5亿元。

或许,换个角度看更直观。

2021年至2023年,中公教育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11亿元和-2.1亿元;2024年,取中位值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增长200%。

在股价跌去95%,市值蒸发2500亿元,历经整整四年的漫长冬天后,中公教育终于起死回生。

事实上,中公教育的股价已经有所起色。

2024年7月,中公教育股价一度跌至1.34元,到2024年底反弹至4.5元,涨幅超过200%。尽管说,这更多是触底反弹的结果,而且相比与此前巨大的跌幅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但不管怎么说,也代表了基本面改善的预期。

那么,中公教育是否真的起死回生了呢?

众所周知,中公教育的爆发,始于2010年。这一年,中公教育推出了“不过包赔”的模式,即若未通过考试,则全额退费,不收取任何费用;再后来,公司借壳上市,并超额完成对赌协议,整个资本市场都对中公教育的盈利能力羡慕不已。

但没想到的是,奔溃来得如此之快。

众所周知,中公教育的营收一半来自公务员考试培训,另外近3成是教师、事业单位考试培训。按道理说,随着每年公务员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同时越来越多人想拥有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中公教育的生意应该会越来越越好,但结果事与愿违。

一方面,由于通过率越来越低,导致退费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的缘故,培训被迫转至线上,导致退费费率由2019年的44.14%猛增至2021年的68.46%。

这么说吧,“不过包赔”像是一剂毒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同时更多学员选择了协议班的高退费班次,结果就导致公司盈利能力迅速恶化。

注意,这种恶化不单单体现在亏损上,而是债务层面。

2020年,中公教育的总现金接近70亿元;2021年,骤降至23.17亿元;到了2022年,进一步骤降至3.85亿元;截至2024年3季度末,这个数字仅为2.21亿元。

与之对应,截至2024年3季度末,仅“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就达到了4.78亿元,债务压力依旧巨大。

不过,以上都已是明牌,否则中公教育也不会跌得如此之惨。

事实上,正如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提到的,“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经营提振计划,优化产品结果和市场策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坏账准备在以前年度已经进行了充分计提”。

也就是说,尽管债务问题依旧严峻,但相比于过去几年来说,已经大幅好转,毕竟,公司终于扭亏为盈。

另外,截至2024年3季度末,中公教育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7亿元,同比增长246.66%。也就是说,只要保证净利润和现金流持续为正,那么债务问题就有望得到解决,最坏的局面也将过去。

有人说,跟刚借壳上市时候比,中公教育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套现超过100亿元,且股价一路下跌一路减持。但我想说的是,相比于套现而言,如果中公教育经营依旧稳健的话,按巅峰时期的持股比例计算实控人家族身价在千亿以上。

只能说,对实控人而言减持并非是最优选项;在中公教育股价一路下跌的过程中,无论是实控人还是广大股民,包括员工甚至学员,都成为了输家。

2025年1月18日,中公教育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完成2亿元增持计划。尽管说增持过程一波三折,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兑现了承诺。

对中公教育来说,想要重拾昔日的辉煌,并非易事甚至说不太可能。但至少,情况不会再糟下去了,也让28万股民看到了希望。

来源:泡财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