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尘埃落定,告别高德信、迎接高德信
能否坏事变好事?
作者:大鹏
编辑:一晨
风品:俊逸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严把入口,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去年三月,吴清履新“首秀”时的发言依然掷地有声。
强监管下,裸泳者浮出水面。2025年1月13日,北交所IPO欺诈发行第一案“落户”高德信。公司在四年里连续披露虚假财务数据,还将其用做上市,涉嫌欺诈发行。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公司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1000万元罚款;对相关高管予以警告并合计处以2270万元罚款;对实控人兼总经理黄永权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执法力度着实不小,也为上市准上市公司们敲响了警钟。不禁疑问,监管利剑高悬仍铤而走险,且造假跨度这么长,高德信何以如此任性、又有啥难言之隐?
1
财务造假+欺诈发行
信誉金身崩塌
资本市场,信誉重于泰山。
通过深圳市圳通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昊铭阳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虚构商企互联网接入、数字电路等服务业务。2018年至2021年,高德信分别虚增营收1318.29万元、5651.01万元、7593.02万元、6865.57万元。通过伪造用户数据等方式虚增家庭宽带业务收入,同期分别虚增营收4689.07万元、6735.58万元、6173.02万元、6084.96万元。
两方合计,高德信上述期间分别虚增收入6007.36万元、1.24亿元、1.38亿元、1.30亿元,合计虚增收入4.5亿元,占当期披露营收比达38.11%、59.77%、75.26%、63.27%。
如此连续造假、大规模造假,可谓罕见。2021年11月3日,高德信向新三板申请并在精选层挂牌。当年11月9日公开披露《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说明书(申报稿)》等文件,所涉报告期为2018年至2021年6月。
但仅过半月,2021年11月24日和12月10日,高德信召开董事会会议和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将发行申请变更为在北交所。此时申请文件中,仍引用2018年至2021年报的虚假财务数据。
2021年12月起,高德信接连收到北交所两轮审核问询。第一轮问询涉及募投项目的合理性问题,包括“募投项目覆盖区域是否存在市场空间不足风险”“新增固定资产和发行人生产经营规模是否匹配”等方面;
第二轮涉及资产核算准确性及减值计提充分性、客户供应商重合情形下交易的公允性、收入确认合规性、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是否充分、合作商模式下交易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等。
可以看到,高德信存在的质疑点不算少,此后公司虽进行了相关回复,并更新2021年报数据,但2022年4月1日突然撤回上市申请,并于同年4月12日终止审核。
彼时公告中,高德信解释称因近期资本市场的变化及政策导向,基于公司现状及战略发展的需要,审慎考虑决定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一直到2024年3月18日,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立案,高德信涉嫌财务造假案正式浮出水面,此时距离撤回北交所IPO申请已过去2年多。
违法操作最终害人害己。伴随造假实锤,高德信的信誉金身崩塌。股价已从2021年10月25日高点14.38元/股跌至2025年1月13日停牌价0.14元/股,区间累计最大跌幅达99%,总市值仅剩0.14亿元。
相比高管的千万罚单,受伤害更大的无疑是众多股民。业内律师表示,凡于2019年3月28日至2023年6月27日期间买入高德信股票,并在2023年6月27日收盘时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或可向公司索赔。2025年1月14日,黄永权提出离职。高德信表示这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换言之,除了千万罚单、终止IPO,高德信后续还有烦心事。如何修复信誉金身,是一个灵魂考题。
2
保荐券商追问
一个疑问在于,申请上市过程中,高德信引用了长达四年、且占比极高的造假数据,保荐人难道没发现?
公开资料显示,高德信的主办券商兼IPO保荐券商为华安证券。双方合作已多年,如2015年6月高德信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主办券商就是华安证券。
从被证实参与造假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看,操作用法并不多高明,存在一些较明显疑点。
以圳通通信为例,据申报材料显示,其是高德信2019年至2021年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11289.46万元、10405.68万元、5190.42万元,占高德信当年采购总额比51.19%、46.64%、24.86%。同时,圳通通信还曾是高德信大客户,2018年向后者采购了543.40万元的商品服务。供应商与客户重叠,容易引发利益输送、财报不真实、内幕交易等风险质疑,常是监管审查的重点,但华安证券未进行过说明。
再者,高德信向圳通通信采购的项目包括带宽资源、工程施工以及软硬件。并没从三大运营商直接采购宽带资源,其中,高德信向圳通通信采购的大部分光缆产品,也是圳通通信从湖南中锐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佐博欧电子商行等采购。那么问题来了,本就位于深圳的高德信为何要通过圳通通信“绕道”采购?
此外,高德信存在与圳通通信签订光缆采购合同但报告期前已确认相应资产的情形,同时存在所签光缆采购合同签订日期晚于合同履行截止日期的情形。无独有偶,2019-2021年高德信在与第二大宽带资源供应商的盟邦科技合作中,同样存绕道三大运营商的现象。2019年至2021年,高德信从昊铭阳网络采购的宽带资源金额分别为1143.08万元、951.7万元、842.82万元。
据新浪证券上市研究院,目前参与高德信财务造假的7家供应商、客户,有5家注销,盟邦科技处于清算状态,经营异常比例较高。而回顾华安证券过往,2024年上半年其被安徽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措施,一个原因即是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质控、内核把关不严,持续督导不到位。
聚焦此番高得信造假案,华安证券有无失职失察瑕疵,不做评价等待时间作答。但据高得信2025年1月22日公告,公司已累计 2 年未按协议约定向华安证券支付持续督导费用。后者拟单方解除高德信的持续督导协议。
若华安证券单方解除持续督导协议后满三月后,如果无其他主办券商承接公司的持续督导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全国股转公司将可能终止高得信股票挂牌。
3
铤而走险背后 业绩过山车
广东业务占比超九成
偷鸡不成蚀把米,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不过看看历年基本面,或会对这番铤而走险多份理解。
2020年起,高德信业绩犹如坐上“过山车”、起伏加大。2018年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1.58亿元、2.07亿元、1.83亿元,同比增速28.42%、31.47%、-11.74%。同期净利为4,154.33万元、5,714.45万元、6,060.92万元,增速73.48%、37.55%、6.06%。
2021年至2023年,营收2.05亿元、1.62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速11.91%、-20.70%、1.58%;扣非净利7018.71万元、-1.20亿元、1707.77万元,增速18.99%、-270.32%、114.29%。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年报发布也不乏坎坷。2023年4月末,高德信发布预计无法按期披露的公告。次月又发布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直到2023年6月28日,2022年报才姗姗来迟。2024年4月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况下,审计机构——深圳皇嘉会计师事务所又对2023年报出具保留意见报告。
截止目前,高德信还未披露2024年三季报,据2024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9026.62万元,同比增长18.48%,净利961.12万,同比下滑20.45%,每股收益0.1元,净资产收益率3.01%,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仅0.2505元,
公开信息显示,高德信是一家专业的增值电信运营商及服务商,主要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和专线组网等服务。
虽是线上业务,市场却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以2021年为例,证监会首轮问询中公司回复显示,当年上半年,高德信分布在广东、其他地区的业务占比分别为97.05%、2.95%。
高德信也坦言,公司根据业务资质许可的经营范围,主要在广东省内开展增值电信业务,导致报告期内来自广东省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区域集中度较为明显。若公司未来不能有效开拓广东省以外市场,仍将面临市场区域集中的风险。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区域集中有利企业更高效匹配资源、降低成本、赢者通吃,然若过度依赖易带来成长天花板,尤其市场出现波动或突发不确定性,对企业业绩影响也会很大。
从行业视角看,赛道正处洗牌调整期。据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1—11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1—11月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放缓,利润总额降幅收窄。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6186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较1—10月回落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434亿元,同比下降0.3%。
4
轻装上阵、坏事变好事?
从上市监管看,此番造假翻车也反映出IPO难度加大、查处力度不断加大。
实际上,财务造一直是打击重点。证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共办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397件,其中造假案件203起,占比超五成。证监会表示,案件查办情况中,欺诈造假的上市公司只是少数,但一定程度上损害上市公司群体形象、动摇投资者信心。
2024年初,证监会明确表态,让造假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当年11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再次强调,针对财务造假顽疾,证监会加强部际协调和央地协同,加快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强化立体化追责。
据财联社,2024年前10月查办相关案件658件,罚没款金额110亿元,已超去年全年。
同频上“紧箍咒”的还有第三方监管,如2024年7月,证监会等六部门发文明确指出,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强化对造假责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责。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财务造假特征及演变趋势,依法从严打击通过伪造变造凭证、利用关联方虚构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实施系统性造假的行为。全面惩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以及专业化配合造假的职业犯罪团伙,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2024年10月,中金公司因在思尔芯科创板IPO保荐业务中未勤勉尽责,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没800万元。
在首财看来,长牙带刺的强监管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振投资者长期信心大有裨益。比如申报即担责,对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发行人,即使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仍难逃追查和惩处。进而有助从根本上整治“一查就撤”现象,阻断发行上市“带病闯关”,从源头上重塑良币生态、保护投资者权益,让违规零容忍落到实处。
世间事往往祸福相倚。对高德信而言,此番处罚“靴子”落地也非完全坏事。若能以此痛定思痛、沉下心补短板、打补丁,坐透业务精进的冷板凳,未来卷土重来、再战IPO江湖也未可知。
随着黄永权辞职,下一接棒人是谁?能否轻装上阵、守正创新、重振雄风,把坏事变好事?告别高德信、迎接高德信,一切刚刚结束、一切刚刚开始!
本文为首财原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