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推阿里云收入大涨,阿里绩后涨超8%,中概还有多少空间?
2月20日晚,阿里巴巴 (BABA.US)发布2025财年Q3财报,盘后收涨总营收同比增长8%至2801.5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6%至510.66亿元。其中,AI助推阿里云收入大涨13%。
2025年以来,科技风频吹,在DeepSeek、人形机器人、AI智能眼镜等多项AI应用用成果的催化下,中国科技“七姐妹”表现十分亮眼,股价表现一路飙升,中概互联ETF(513220)的标的指数——全球中国互联网指数年内涨超19%。
当前,中概资产交易到哪里了?接下来还有多少重估空间?
从近期的交易来看,近期港股科技的上涨,离不开南向资金的一路追捧。2月19日,南向港股通资金净买入额再度超过100亿港元,这是港股通资金连续第3个交易日净买入超过百亿港元。今年仅首两个月,南向资金今年的净买入额已经接近去年的四分之一,达1957.09亿港元。
而从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前十的标的看,今年北水偏好“科技+红利”的双配置,其中,阿里巴巴、 中芯国际、和以各大内地银行股为代表的港股红利资产受到追捧。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一方面南向资金和海外资金共振,推动港股成为资金配置焦点,另一方面中国内地AI主题叙事带动资产重估,使得港股表现持续强势。对于后续的港股的配置,关注盈利稳定、行业格局改善或政策支持的行业与个股。
外资层面上,在美股科技股高估值增长乏力的同时,显示出低位反转趋势的中概股成为2024年四季度国际机构加仓的重要方向。据媒体报道,亿万投资人David Tepper旗下Appaloosa LP的13F披露文件显示,这家对冲基金2024年第四季度全面增持了中概股和相关ETF,增持标的包括京东、阿里巴巴、百度、拼多多、Kweb ETF 等。
从基本面上看,当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仍在17X以下,收入增速在12%左右,部分公司如美团、阿里等利润增速仍维持较高水平。同时,互联网大厂持续加大回购力度,提振投资者信心,2024年腾讯控股回购总额超1100亿港元,占港股总回购额的42.14%。同时,美团、小米等港股科技企业亦为回购主力军。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事实上,中国优质互联网资产的业绩增速表现并不落后于美国同行业,但近2-3年来却存在显著的估值折价。随着AI的突破,或成为推动价值重估的关键催化剂,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业绩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表示,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投入领域包括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AI基础模型平台以及AI原生应用,投入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
华尔街分析师指出,中国资产的投资逻辑正从 “可交易” 转向 “可投资”。虽然投资者仍多以短线交易为主,但随着监管措施的改善和长期资本的增加,中国资产正吸引更多长期资金。
在此背景下,在AI领域领先取得突破+高质量增长+高股东回报的头部互联网公司,有望迎来长期配置价值,投资者或可逢低关注。中概互联ETF(513220)跟踪全球中国互联网指数,主要覆盖在港股、美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包括拼多多、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美团、网易、京东等互联网头部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特朗普上一任期(2017年1月-2021年1月),中概资产表现不俗,中概互联ETF(513220)所追踪的全球中国互联网指数同期涨超142%,表现甚至略微优于纳斯达克指数。这显示出全球科技行业的强劲增长趋势,以及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作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业绩具有波动的风险,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在投资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基金产品由招商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产品的特定风险详见公司官网https://www.cmfchina.com公告栏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部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