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医疗科技(02506)2024年财报:技术跃迁与商业闭环共振,AI商业化加速
讯飞医疗科技(02506)以一份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财报,向市场展示了技术赋能医疗产业的颠覆性价值,更揭示出 AI 医疗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底层逻辑。
这家被誉为 “医疗大模型第一股” 的企业 2024 年的财报显示,该年实现营收 7.34 亿元,同比增长 32.0%,较 2023 年 17.9% 的增速几近翻倍,亦远超 2021-2023 年 22.09% 的复合增速,三年营收直接翻倍,显示规模化加速。
讯飞医疗科技历年营收及增速一览表
在这一财报中,有一数据更清晰勾勒出技术驱动型企业的非线性成长轨迹 —— 亏损收窄 8.5% 至 1.33 亿元,显示出讯飞医疗科技商业化进程正在跨越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 G 端业务的稳健筑基、B/C 端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以及星火医疗大模型技术壁垒的持续深化。
当传统医疗企业还在争论 AI 的边界时,讯飞医疗以 AI 技术为基,在多个业务板块的全面突破取得进展,悄然重塑行业规则 —— 其医院服务收入激增 103.4%、患者服务收入突破 2 亿元,B 端和 C 端业务占比从 26% 跃升至 47%,标志着其正式进入 “市场驱动” 的新阶段。
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业务结构优化升级
讯飞医疗的增长图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业务结构的优化。
财报显示,32% 的营收增长中,主要得益于医院服务和患者服务业务的强劲表现。其中,医院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103.4%,达到 1.32 亿元,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患者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56.6%,达到 2.11 亿元,显示出公司在 C 端市场的快速拓展能力。
讯飞医疗科技 B/C 端业务历年占比一览表
B/C 端业务增速,不仅远高于公司 32% 的增速,同时在业务占比中的比例增加 21 个百分点 —— 从 2023 年的 26% 增至 2024 年的 47%。
医院服务收入的激增,背后是星火医疗大模型在智慧医院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融合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的 “华西黉医” 医学大模型,已服务门诊患者 640 万人次,AI 质控准确率达到了 90%;与华为共同研发的私有化部署方案,推出了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医疗助手 —— 讯飞星火医疗一体机已在华西医院等多家医院上线,有研究认为可单院年均节省人力成本超 200 万元。
这种技术的渗透,不仅带来收入增长,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医院对 AI 系统的长期依赖 —— 当医生习惯用 AI 完成基础工作,企业便掌握了医疗数字化的 “入口权”。
C 端市场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
讯飞晓医 APP 用户突破 2000 万,日均咨询量达 30 万次,用户好评率达 98%,用户主动推荐率达 42%,为公司未来的商业化路径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值得注意的是,C 端业务毛利率高达 56.22%,远超 B 端的 51.5%,这印证了消费医疗市场的高溢价潜力。公司通过 “硬件 + 服务” 闭环,将 AI 从工具升级为健康管理平台,用户从 “使用产品” 转向 “订阅服务”,商业模式发生质的飞跃。
B/C 端业务的崛起,对讯飞医疗而言具备商业模式转型的意义:公司成功突破传统医疗信息化企业对 G 端市场的依赖,构建起 B 端(医院服务)与 C 端(患者服务)双轮驱动的增长引擎。
在 B/C 端业务的背面,传统的 G 端业务仍然是公司的重要基石。
从数据看,尽管 G 端的基层医疗服务收入微降 1.14%,但其贡献的 2.37 亿元收入(占比 32.3%)与 60.1% 的毛利率,具备更深层的战略意义 —— 覆盖 7 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智医助理系统,累计产生 9.1 亿次辅助诊断数据,这不仅是星火医疗大模型训练的 “独家燃料”,更构成了政策壁垒 —— 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 “数据要素 ×” 典型案例在医疗领域的代表,公司在县域医共体、省级公共卫生平台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 “数据 — 模型 — 政策” 的三重护城河。
从另一层意义上而言,G 端业务的小幅减少,并非市场竞争力下降,而是主动调整资源配置的结果,由此形成独特的 “金字塔” 生态架构:底层通过 G 端业务构建数据底座,中层依托星火医疗大模型形成技术壁垒,上层借助 B/C 端应用实现价值变现。
技术转化的双螺旋突破:从技术研究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价值跃迁
技术创新始终是讯飞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024 年,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 2.97 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 40.4%,同比增长 3%,并聚焦 “算力优先 + 场景聚焦” 的策略。
2024 年,公司推出了行业首个医疗深度推理大模型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 X1”,通过优化算法和加强机器学习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医疗 AI 领域的技术优势。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 X1 的推出,标志着公司在医疗 AI 领域的重大突破。这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大模型,在医疗专业知识增强和医生循证思维优化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在诊断推荐、健康咨询等医学任务上效果均超过了 GPT-4o 以及 DeepSeek R1。而其技术突破已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讯飞医疗不仅是技术的引领者,也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作为全国唯一参与制定 “医疗大模型技术评估体系” 的企业,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制定涵盖安全管理、数据治理、临床应用等多个维度累计 7 项标准;联合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发布全谱系全模态医学影像大模型开放合作计划,吸引全球 200 余科研团队参与,形成 “技术外溢 - 场景创新 - 数据反哺” 的生态闭环。
市场地位印证了该技术战略的成效。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讯飞医疗 2023 年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排名首位。依托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NLP 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讯飞医疗在医疗多模态交互、复杂语言理解上形成代际优势,持续巩固 “医疗大模型第一股” 的行业地位。
政策红利与行业刚需共振:迎来产业增长逻辑的黄金窗口
在中国医疗 AI 行业规模迅速扩展的背景下,2023 年市场规模已达 88 亿元,并预计到 2033 年将激增至 315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3.1%。这一增长势头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潜力。
此外,2024 年国家相关重磅政策指引,也为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从基层到等级医院,全方位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优化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又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的信息化能力,推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在国家战略与技术创新同频共振的时代浪潮中,凭借在医疗大模型核心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成熟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覆盖,讯飞医疗正迎来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财务数据显示,应收账款中 76% 来自政府、国企及医院客户,资信状况良好。近期国务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财政部 "应支尽支" 政策加速落地,地方政府付款周期有望缩短。随着相关经济刺激政策落地实施,将显著改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降低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龄和坏账风险,减少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提升净利润,讯飞医疗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有望获得双重提升。
展望未来,如果讯飞医疗能够在实现 B 端收入占比突破 50%,同时 C 端付费用户达到超过 10%—— 对应讯飞晓医 APP 的下载率及硬件的客户数,这将标志着公司成功实现了从单一的技术提供商向综合性消费医疗平台的战略转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