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百亿、冲刺港股后三只松鼠还有哪些挑战
作者:一然
编辑:张戈
风品:大鹏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与行业共舞,卡对趋势者才能行稳致远。
据艾媒咨询研报显示,2010年到2022年,中国休闲食品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4100亿元增至11654亿元。进而孕育了大批从业者,2023年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22.58万家,同比增长51.9%。
不过,再大的风口也有见顶的时候。2024年,休闲食品新增企业注册量24.12万家,同比仅增6.8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消费者对创新型、品质较高的休闲零食需求提升,逐步淘汰部分守旧型产品。新旧交替中,行业进入洗牌重塑期,紧跟趋势、与时俱进成为个体兴衰的分水岭。
以三只松鼠为例,2024年公司营收重回百亿大关、净利4.08亿元大增85.5%,体量双双创出新高、一举击破前五年的成长困态。如何做到的呢?在4月16日的第十八届坚果果干食品展览会暨采供洽谈会上,创始人章燎原分享了成功秘诀——“高端性价比”战略。
为进一步深化该战略,实现“制造、品牌、零售”一体化布局,4月25日,三只松鼠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二次上市,做大做强之心肉眼可见,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个中蕴含多少跃升契机、又还有哪些短板挑战呢?
1
从完善供应链到产品创新
“慢功夫”打造高端性价比
首先需明确“高端性价比”的内涵。
章燎原曾表示,于商业模式而言:是总成本领先前提下,实现高品质和差异化商品,实现最佳路径是自有品牌,因为只有自有品牌才能解决商品的定制与全链路优化,这不仅是中间环节的成本优化,更是商品原料和配方的优化;于消费者而言:是低价前提下的“与众不同、丰富可选”零食;于战略角度而言:有些类似山姆和好市多,本质是高端性价比。
基于这一战略,三只松鼠经营策略愈发清晰。通过对全链路、全要素的整合重组,做到“链路更短、工具更先进、组织更协同”,本质是从原料、制造到交付的三产深融下,激发出先进生产力。
具体而言,公司围绕“一品一链”供应链战略,持续推进全球原料直采与全品类供应链集约基地建设,强化自主制造能力,实现规模化效应与成本优化。
截至2024年末,继东区、北区、西南后,三只松鼠国内供应链集约基地再添华南;国际供应链则持续深入规模化集采,在东南亚进一步建设优势品类工厂。
同时,为提升零食品类竞争力、零食自产比,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建设华东零食产业园(弋江),规划七大零食工厂,目前肉食、手撕面包及蛋黄酥工厂已全面投产。
为何要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革供应链?正如经济学家帕拉格·康纳所指出的,供应链在21世纪已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组织力量。其高度分工和集中布局,一旦把控力不足就会让企业灵活性下降、抗风险力较弱。谁能全面掌握供应链,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聚焦三只松鼠,掌控供应链的核心在于掌控品质。品质是品牌生命线。如以牺牲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来追求所谓“性价比”,无疑舍本逐末、不可持续。通过源头把控、全球资源整合,优化供应链每一环节,三只松鼠提升了“高端性价比”,也为业绩发展注入动力。
例如,重点推动从树坚果到籽坚果的品类延伸及爆款打造。其中瓜子、花生、板栗和豌豆四大籽坚果单品销售额均已超亿元。
得益于打造供应链底盘,三只松鼠加速零食上新、构建“全品类”产品矩阵。2024年,累计上线超1000款SKU,打造辣卤礼包、1 号蛋、高蛋白肉脯等爆款产品。其中,水牛乳千层吐司、黑猪午餐肉等上线仅数月就快速突破千万销售额。
招股书也解析了三只松鼠的产品策略,称产品与其他大牌相比具有更好的质价比和产品丰富度,与白牌相比具有更优的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使公司收入实现快增。
这也令营收结构出现改变。招股书显示,三只松鼠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坚果,从2022年的41.07亿元涨至2024年的53.66亿元,但占比则从56.3%滑至50.5%。综合零食收入从2022年的8.73亿元涨至2024年的20.17亿元,占比从12.0%上涨至19.0%。
2024年,儿童零食品类品牌“小鹿蓝蓝”收入同比增长35.01%至7.94亿元。招股书称其已实现单品牌盈利,是中国前三的婴童零食品牌。
尝到甜头的三只松鼠还想继续孵化更多品牌、更多品类。就在3月18日,公司宣布进军饮料赛道,并推出60款硬折扣单品,覆盖果汁、功能乳饮、苏打水等多项饮料细分赛道。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看似供应链建设是一个慢功夫,一旦建立起特色壁垒,爆发的价值潜力往往是惊人的。可以说,三只松鼠2024年的业绩大增源于厚积薄发。高端性价比+全品类矩阵,让公司黏住了用户、提升了消费体验。
2DY崛起、零售量贩拓展
线上线下双重奏
好产品还需要好渠道。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言,企业应全力以赴发现分销渠道,分销渠道越多,企业离市场越近。
众所周知,三只松鼠起家于电商,收割过一波电商红利。2019年收入规模破百亿时,97%收入来自第三方电商平台。不过,随着线上流量去中心化、红利见顶成本增加,三只松鼠也陷入了一段成长迷茫期、业绩停滞乃至倒退。好在,公司能够居安思危、及时调头改变打法,一点点调整打法、布局DY、零食量贩等新兴渠道。
2024年三只松鼠持续加大DY渠道的投入力度,发力短视频内容,创始人章燎原也亲自下场,个人视频号和DY号频繁更新,吸粉近30万。
据21世纪商业评论,三只松鼠董事兼短视频电商总经理郭广宇曾表示“做DY能成功的一大原因是,低价。”这与三只松鼠 “高端性价比” 的定位高度契合,“低价、好物”。
据平安证券,2024年1-11月三只松鼠已与超7万名DY达人合作,其中以腰部达人、小达人和尾部达人的合作居多,且收益相当可观。DY电商罗盘策略数据显示,2024 年 12 月 28 日三只松鼠DY渠道总销售额 1.35 亿元,其中贾乃亮专场直播带货销售额破 1.12 亿元,刷DY食品业单日品牌专场记录。
2022年-2024年,公司来自短视频平台收入分别为7.17亿元、14.07亿元、26.35亿元,营收占比一路攀升,分别为9.8%、19.8%、24.8%。而传统电商平台渠道收入虽获增长,占比则不断下滑,分别为55.8%、49.8%、41.3%。
2023 年,三只松DY平台销售额12.04 亿元,同比增长118.51%;2024 年收入达21.88 亿元,首次超过天猫系的 19.37 亿元。收入增速更达到81.73%,远超天猫系的11.45%和京东系的11.95%。
线下渠道方面,继 “万店计划搁浅”后,“鸣鸣很忙”等零食量贩店的兴起为三只松鼠提供新思路。如2023 年起开始打造 “国民零食店”店型,通过自有品牌及供应链升级降低成本,入局量贩零食市场。
同时,为快速实现线下分销规模百亿的目标,三只松鼠还通过投资并购来搭建线下渠道。2024 年公告收购湖南爱零食科技有限公司(爱零食)、未来已来(天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爱折扣)、安徽致养食品有限公司的控制权或相关业务及资产。章燎原公开表示,通过这三次投资,三只松鼠完成了零食量贩和全品类硬折扣在需求端的布局,而供给端的投资则涵盖致养食品、五大供应链基地以及 17 条生产线。
在 2024 年 “111 线下品销大会” 上,章燎原表示:“过去,我们 70% 的营收来自线上,30% 来自线下,未来 2-3 年,我们将调整这一比例。” 他认为,2025 年将是量贩零食到量贩零食 + 以及全品类折扣超市的真正元年。接下来的硬仗是在线下,希望未来2-3年扭转三只松鼠营收结构,将线上线下占比调整至5:5格局。
不难发现,三只松鼠在推进“全品类+全渠道”模式,以及“制造、品牌、零售”一体化布局上不断加码,这些都为“高端性价比”战略打下基础,也是二次上市的最大底气。
3
200亿野望
短板挑战知多少
不过,期许之外,一些挑战短板也不能忽视。
首先,回顾过往,三只松鼠曾历过数年低谷期,2024年业绩改善可喜可贺,可能否持续仍需时间观察。
2019年,三只松鼠成为国内首家百亿元规模的休闲零食企业,然当年净利2.49亿,同比下降17.8%,隐隐透出传统电商流量红利见顶的隐忧。随后四年公司收入持续下滑:2020年营收97.94亿元,2021年97.7亿元,2022年收72.93亿元,2023年71.15亿元。净利也从3.01亿缩到了2.2亿元。
面对困态,三只松鼠2023年报立下“军令状”,明确提出2024年总体目标是“重回百亿,在全品类中做强”,最终如愿达标验证了战略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只是鉴于之前数年的困顿疲态、以及外部竞争的日益激烈,回到百亿擂台后,如何守住并延续这个良好势头也是一大挑战。
要知道,在此前召开的2024年全域生态大会上,章燎原表示,三只松鼠接下来的目标是在2026年营收达到200亿元。可谓声惊四座,对二次上市是个诱人的资本故事。可就2024年刚破百亿的业绩而言,意味着两年内体量几乎要翻一番,再造一个三只松鼠,是否过于乐观乃至激进了。
其次,细观2024年报并非无懈可击。营收重过百亿,对线上依赖仍重。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电商平台—消费者、电商平台—批发端、短视频平台这三大线上渠道分别给三只松鼠贡献70.8%、73.8%、69.7%的营收。
过度线上依赖,让企业面临高昂的线上流量成本和营销费用。以2024年为例,销售费18.68亿元,同比上年的12.38亿元大增50.92%,增幅超过营收。其中,平台服务及推广费支出达12.24亿元,占同期销售费比超过65%,同比增长超57%。2019年至2024年,三只松鼠销售费累计达到107.2亿元。其中,广告及推广费累计近60亿元。
另一厢,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中国零食市场的线下销售占据80%的市场份额。这对线上依赖较重的三只松鼠不是好消息,线下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022年起,三只松鼠开始进行门店收缩。截至2024年底线下门店仅333家,较2021年底的1065家明显减少,线下门店收入仅4.04亿元,占总营收比约3.8%。要知道早在2019年,公司就提出“万店计划”,计划五年内开设1万家线下门店。章燎原曾公开表示,线下门店才是把握在企业自己手中的护城河。希望三只松鼠迅速占领线下市场,并摆脱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打造一个全品类、全渠道、全域协同的生态经济平台。
2024年,三只松鼠线下销售营收32.15亿元,占比30.27%;线上渠道约74.07亿元,占比69.73%,营收结构较往年基本没大变化。而线下营收增长更多来自线下分销收入增长。
目前,“爱零食”、“爱折扣”拥有超1800家爱零食门店和80家爱折扣门店。完成对这两个渠道品牌的收购后,叠加自有品牌专业零食店,三只松鼠线下渠道门店数将达2000多家。
不过,目前线下门店对营收的贡献仍较有限。而放眼量贩零食业竞争日益激烈、凸显头部效应,两大龙头鸣鸣很忙集团和万辰集团分别在今年2月和3月宣布门店总数破15000家。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全国量贩零食店将达4.5万家,三只松鼠想攫取更多线下市场,竞争压力想来自知,需进一步做透性价比、质价比,费用端精细化运营自然很关键。
再者,深入业务面,过去几年公司推出众多子品牌,可主品牌仍是营收大头,贡献占比九成。2024年,三只松鼠92.49%的营收来自旗下主品牌“三只松鼠”。“小鹿蓝蓝”虽在母婴渠道快速打开市场,2024年营收近8亿元,占比却仅为7.48%,“铁功基”、“喜小雀”等其他品牌总营收更只有0.03亿元,占比0.03%。
放眼中国零食业高度分散,大量白牌占据较多市场份额。以2024年零售额计,排名前五和前十大的公司分别仅占国内零食总市场份额的5.9%及10.4%。这意味着,三只松鼠要想维持快增、业绩翻倍,势必要虎口夺食、面临更激烈竞争,仅依靠主品牌开拓,增长空间或有限,而跨界子品牌的多元化发展又有一个过程。
2024年10月,三只松鼠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拟加大投资孵化新子品牌的议案》,计划通过增资、借款等方式向子公司合计投资不超1亿元,以进一步助力新子品牌发展。回望2024年,三只松鼠推出“围裙阿姨”、“超大腕”、“蜻蜓教练”等多个子品牌,跨界进军预制菜、方便速食、健康轻食、新式滋补等领域。
2025年以来,又新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三只松鼠宠物食品有限公司、芜湖第二大脑咖啡有限公司,分别用于孵化“金牌奶爸”、“第二大脑”等子品牌,转战宠物食品、咖啡等赛道。在第十届中国快消品创新大会上,更宣布全面进军饮料赛道,推出60款硬折扣单品,涵盖果汁、苏打水、乳酸菌饮料等多个赛道。
频频落子、频频进击,做大做强之心肉眼可见,这些对资本市场肯定都是诱人故事。只是,最终能实现多少、是否暗含隐忧也需深思。
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表示,多元化布局可助三只松鼠分散风险,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比如巧克力、方便速食、饮料等都是其基于原有的产业链、供应商、消费者习惯等因素进行的拓展,这些品牌可共享三只松鼠在物流、供应链、用户数据等方面资源。不过,多元化布局也会分散精力,最终可能导致各板块都没做好,甚至威胁主业发展;另外,其他赛道也面临强劲竞争者,想抢占市场,需投入较多成本进行市场教育和拓展消费者认知。
的确,更多跨界,意味着更多成长性、更多价值空间。也意味着更多竞品、更多投入、更多专业化、特色化、品控风控要求,往期看,不少企业因跨界步伐太大、协同性不完善,最终反拖累了主业、侵蚀了业绩。毕竟术业有专攻、贪多嚼不烂,进击的三只松鼠需对此有所审视。
4
要速度更要质量
走好平衡木
或许,基本功夯实更为急迫。虽持续加大供应链建设、自主品牌打造、提升自产比,OEM代工模式仍起着重要作用。2024年,三只松鼠的OEM产品(含税)采购金额达44.82亿元,占其主要采购内容金额比超50%。
据新华网,对坚果类产品,三只松鼠自建制造工厂,向上游直接采购夏威夷果、碧根果等产品原料,通过自有工厂进行生产加工、质量检测。但对部分自有工厂尚未覆盖的坚果品类,叠加淡旺季需求影响,公司就安排合作供应商收购产品原料并按其要求进行生产加工,最后交由其进行质量检测、产品筛选及分装。
三只松鼠年报披露“采购模式及采购内容”时称,对于零食类产品,公司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合作,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公司的各项要求。
只是,一些产品质量投诉仍困扰三只松鼠。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2315平台公示,2024年12月25日至2025年2月5日,三只松鼠新增54件投诉,其中聚焦食品安全的投诉达30条。浏览黑猫投诉,截至2025年4月29日,三只松鼠累计相关投诉2559条,涉及吃出异物、产品发霉变质、客服不作为等质疑,投诉数量也高于良品铺子、洽洽食品等同业品牌。
诚然,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质疑或许也有偏颇片面处。但必须认识到,食安无小事、产品体验是企业发展根基。特别是“高端性价比”战略、二次上市背景下,提升了各方期许度、审视度,三只松鼠需以更高标准审视质量服务,加强查漏补缺。
一番梳理,机遇挑战并存,刚刚打了业绩翻身仗的三只松鼠仍不能松劲。而爬坡较劲的关键时刻千头万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贵在把钱要花在刀刃上。目光回到2024年的费用支出,相较18.68元的销售费,同期研发费仅2839万元,两者相差65倍。
都说营销是面子、研发创新是里子,只有表里合一,才能真正做透高端性价比、精进主业、跨界分羹。如何找到两者平衡点、做好长益短利间的博弈取舍,考验三只松鼠、章燎原的大智慧。本文为首财原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