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已至!双碳政策再加码,制造业绿色转型路线图出炉→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一、政策背景:转型的必要之举
这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的方向。
作为制造业大国,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也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将步入一个以绿色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深度绿色转型为目标的新时代。
二、转型路径:多领域协同发力
1、绿色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加快绿色科技研发,推动节能降碳、清洁生产等先进绿色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升绿色创新支撑能力。
通过研发和应用新的绿色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新型工业化奠定绿色基础。
例如,开发更高效的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生产技术等,并将这些技术广泛应用到各类制造企业中。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
《方案》提出“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具体举措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重点行业绿色改造。
结合国家政策,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应用先进工艺装备,加快淘汰低效设备。
聚焦八大高耗能领域,通过数字化和低碳工艺革新降低单位能耗。
以钢铁行业为例,今年2 月份,工信部印发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 年版)》,着力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更新提高了工艺装备、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安全生产等基础指标要求。
钢铁企业通过设备更新与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了竞争力,为绿色制造体系构建提供了支撑。
3、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
对于新兴产业,《方案》强调加大清洁能源在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推广绿色产品,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例如,加大光伏、风电装备供给,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完善风电产业链;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市场应用,并与消费端联动,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政府通过补贴、购置税优惠等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和技术进步。
4、共性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
共性技术攻关聚焦低碳工艺、碳捕集等关键领域,强化公共资金引导,推动产学研合作。
加快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鼓励龙头企业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建设碳达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诊断、认证等一站式支持。
例如,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方面,政府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的资金支持,推动 CCUS 技术在电力、钢铁等行业的应用,提高CO2的捕集和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利好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的有力驱动与市场的积极响应下,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正席卷而来。
这一转型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更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引擎。
(一)技术装备产业
《方案》推进下,制造业对先进绿色技术装备需求激增,促使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绿色技术装备产业蓬勃发展。
节能设备制造企业市场机会增多,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满足节能需求。
(二)清洁能源产业
《方案》强调加大清洁能源在制造业应用,为清洁能源产业拓宽市场。
光伏、风电等企业受益于制造业旺盛需求,产品应用推广加速,同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提升清洁能源生产效率与经济性。
(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方案》提出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构建新型回收体系,助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相关企业在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加工领域迎来更多机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获促进。
(四)节能环保服务业
随着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企业对能源管理、环境咨询、绿色认证等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产业前景展望
我国将发展绿色制造视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行动方案》的出台,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之举。
政策驱动下,绿色制造领域未来三年有望在技术、产业、资金、制度方面获得更多支持,全方位助力制造业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绿色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底色,加快绿色化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政策助力下,绿色制造板块有望获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升级与产业扩张,提升企业盈利与竞争力,为投资者创造潜在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