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生物制药“破茧成蝶”

传统大药企的创新狂潮,真的是杀疯了。

恒瑞医药成功赴港上市、创新药收入占比突破50%,到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超60亿美元BD合作震动业界,再到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超53亿美元合作,无不彰显传统Pharma龙头的创新崛起。

另一边,中国生物制药也不甘落后:一则,凭借12项临床研究入选2025 ASCO年会口头报告,创下中国药企的新纪录;二则,在近期举办的第46届高盛全球医疗健康年会上,资本市场负责人雷鸣表示,对外授权已成为公司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近期将有一笔标志性的重磅对外授权交易落地。

这表明,BD交易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的经常性收入和利润来源,这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国际化收入占比,开启业绩第二增长曲线,还有望成为带动公司估值重估的催化剂。

很显然,中国生物制药正在“破茧成蝶”。

01

创新转型蝶变在即

作为传统Pharma龙头之一,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转型走到哪一步了?

经过多年耕耘,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产品从2018年的3个快速攀升至2024年的17个,包括安罗替尼、贝莫苏拜单抗、安奈克替尼、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等,其中2024年获批4个1类新药,成为年内获批1类创新药数量最多的企业。

2024年,中国生物制药实现总营收288.7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达34.6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凭借丰富的创新产品矩阵,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21.9%至120.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攀升至41.8%。

另外,2024年,第十批集采产品仅占本集团总收入的1%,仿制药集采影响基本出清,整体仿制药收入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3.1%至168.1亿元),预计未来仿制药板块业绩将平稳增长。目前,中国生物制药的布局策略向“首仿加专利挑战”进军,通过布局难仿产品以及国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市场提高竞争力。

中国生物制药预计,2025年创新药收入占比将突破50%,标志着公司阶段性创新转型成功,而且未来三年计划每年上市约5款创新产品,到2027年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60%。这一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公司“自研+BD”双轮驱动的持续推进。

对比来看,2024年翰森制药、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占比分别达到77.3%、74.3%,恒瑞医药、三生制药创新药收入占比分别超过50%、40%。

图片来源:浙商证券研报

为了加速创新转型,中国生物制药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金,2024年研发费用达约50.892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约17.6%;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投入金额同比增长约17.2%。

在创新药研发上,中国生物制药持续专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和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的新产品研发:截至2024年底,共有在研创新药70个,其中肿瘤用药39个、肝病用药7个、呼吸系统用药13个、外科/镇痛用药 6个,其他类用药5个。

中国生物制药预计,未来三年(2025-2027年)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和外科/镇痛领域,分别将有6个、1个、2个和4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合计达到13个。

可见,中国生物制药的重头戏即将来临。

02

抗肿瘤管线丰富多元

抗肿瘤领域是中国生物制药的第一大收入来源,2024年占收入比重达37.2%。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国生物制药亮相了45项研究成果(包含12项口头报告),涉及10多个创新药,覆盖ADC、双抗等领域。

根据2025 ASCO大会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化疗后序贯联合安罗替尼(简称“得福组合”)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相比,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10.12个月vs. 7.79个月),试验组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36%,成为全球首个对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sq-NSCLC取得阳性结果的Ⅲ期临床研究,或将改变现有治疗模式,提供一个创新的一线治疗模式。

得福组合头对头帕博利珠单抗(K药)在一线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PFS的重大突破,尤其在PD-L1高表达(TPS≥50%)人群中获益更高,进一步巩固其“无化疗新一线”的临床价值。另外,安罗替尼在三阴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适应症中,展现出了持续增长潜力。

“得福组合”头对头K药III期研究

图片来源:中国生物制药公告

在抗肿瘤领域,中国生物制药共有超过30个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TQB3616(CDK2/4/6抑制剂)、TQ05105(JAK/ROCK抑制剂)、LM-108(CCR8单抗)、M701(CD3/EpCAM双抗)、FS222(CD137激动剂/PD-L1抑制剂)、 TQB2102(HER2双抗ADC)、TQB2868(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TQB2922(EGFR/cMet双抗)、TQB6411(EGFR/cMet双抗ADC)、TQB3002(四代EGFR-TKI抑制剂)等。

TQB3616(库莫西利胶囊,Culmerciclib)已递交上市申请,用于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内分泌经治的H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据研究结果显示,与礼来的阿贝西利(年销售额超38亿美元)相比,TQB3616对CDK2和CDK4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提升,其增强的抑制活性可能有助于克服当前CDK4/6抑制剂的耐药问题,且有望覆盖乳腺癌一线、二线及辅助治疗的多线患者。

TQ05105是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JAK/ROCK抑制剂,已经递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

LM-108在胃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均展现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I期注册临床研究,用于联合PD-1单抗治疗既往接受抗PD-1/PD-L1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dMMR的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其开发进度在中国同靶点项目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

TQB2102目前正在开展多项III期临床研究,包括晚期初治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和抗HER2治疗失败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等。

根据2025 ASCO大会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针对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TQB2102展现出与德曲妥珠单抗(T-DXd,DS-8201a)相当甚至更优的疗效,而且针对既往接受DS-8201或T-DM1等ADC治疗的患者,仍显示良好活性,ORR达44.4%。

03

多领域开花

除抗肿瘤外,中国生物制药在其他疾病领域也布局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潜在重磅药物。

在外科/镇痛领域,截至2024年底,中国生物制药共有6个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中国首个申报上市的加南类抗菌肽创新药物PL-5(抗菌肽)、First-in-Class候选药物TRD205(AT2R抑制剂)、TRD303(罗呱卡因缓释溶液)等。

TRD205正在中国开展Ⅱ期研究,用于治疗慢性术后神经痛、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前及早期临床数据显示,TRD205可显著降低疼痛评分且安全性优异(不良反应率<15%),有望解决传统镇痛药物疗效有限、成瘾风险高的痛点。

目前,全球尚无其他同靶点药物进入临床,TRD205凭借首创机制及多适应症布局,或将成为首个改写神经痛治疗范式的创新疗法,抢占超百亿美元疼痛治疗市场先机。

在肝病领域,截至2024年底,中国生物制药共有7个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泛PPAR激动剂Lanifibranor(拉尼兰诺)TQA2225(重组人FGF21-Fc融合蛋白)等。

口服小分子药物拉尼兰诺正在全球开展III期研究,用于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III期的MASH药物,有望填补中国市场空白。

TQA2225用于治疗MASH的II期临床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是中国同靶点药物中研发进度最快的产品,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FGF21融合蛋白药物。据临床数据显示, FGF21对F3/F4级MASH患者的肝纤维化有逆转效果,具备填补重症MASH治疗临床空白潜力。

图片来源:华源证券研报

在呼吸系统领域,截至2024年底,中国生物制药共有11个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TQC2731(TSLP单抗)、TDI01(ROCK2抑制剂)、TQC3721(PDE3/4抑制剂)、TCR1672(P2X3R拮抗剂)、TQH2722(IL-4Rα单抗)等。

TQC2731正在中国开展Ⅲ期研究,用于重度哮喘、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TSLP单抗(目前国内尚无TSLP单抗获批上市)。

当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一款TSLP单抗获批上市,来自安进和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Tezepelumab(特泽利尤单抗,Tezspire),用于治疗哮喘,2024年销售额达12亿美元,已在中国申报上市。

TDI01正在开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Ⅱ期研究,预计今年启动Ⅲ期临床;TCR1672正在开展用于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的Ⅰb./Ⅱb期研究,有望成为中国前三个获批上市的P2X3R受体拮抗剂。

吸入用TQC3721混悬液已在中国启动III期临床,用于COPD的维持治疗。目前,国内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全球仅一款吸入性PDE3/4抑制剂获批上市,即Verona Pharma公司的恩司芬群(Ensifentrine,商品名Ohtuvayre),上市8个月累计销售额已达1.14亿美元。

04

结语

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狂潮已杀入深水区,未来几年将见证其创新药批量上市的盛况。

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正在重新定义中国生物制药的价值坐标。在良好的预期推动下,今年以来中国生物制药股价累计上涨超过60%,总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港元。

未来若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迈入千亿市值只是一个开始。

参考资料:

1.中国生物制药的财报、公告、官微

2.浙商证券研报

$恒瑞医药(600276)$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