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亏损、控股股东股权又遭法拍启迪药业股价还能涨?
独立 稀缺 穿透
作者:闻道
编辑:俊逸
风品:晨晨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一纸公告,揭开资本市场的又一场股权博弈。
6月17日,启迪药业公告称,控股股东启迪科服近期告知,因其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分行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其所持的启迪药业全部5860.70万股股票将被北京金融法院公开拍卖。拍卖窗口定于2025年7月14日10时至7月15日10时。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启迪药业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启迪科服及其一致行动人华清投资合计持有公司6315.14万股,占总股本的26.37%,为控股股东。
若拍卖最终完成,启迪科服将清零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届时,启迪科服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的表决权股份将锐减至454.45万股,对应持股比1.90%。即意味着其控股股东地位将实质性丧失。
本就无实控人,控制权变更风险再骤增,不禁疑问启迪药业后市怎么走?何以至此呢?
01
股价年内新高VS控股股东多难
股权遭法拍、24起冻结加限高
LAOCAI
实际上,这场左右启迪前景的司法拍卖,实为2024年未竟事项的延续。早在2024年10月30日,公司就首次披露该笔股权将于同年11月28日拍卖,然在开拍当日突遭变故,因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异议被迫暂缓。
时隔逾8个月,二次强制处置来袭,能否完成虽存不确定性,但兹事体大让各界不得不多些关切。要知道,2023年12月,启迪科服就因与海通证券的证券交易合同纠纷,最终持有的1021.60万股被拍卖,直接导致公司股东股权结构发生改变。
据启迪药业公告,2024年8月第二大股东弘湘投资增持公司股票1398.87万股,共持有4575.73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升至19.11%。启迪科服则降至24.47%。
也基于此,若7月拍卖如期实施,启迪药业最终控制权的归属将是一大看点。
启迪科服的烦恼远不止此。企查查、天眼查数据显示,启迪科服作为注册资本10.37亿元的科技服务企业,目前涉及股权冻结信息达24起,其中50%的案由集中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债权人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招商银行、中信信托等头部金融机构。
如(2024)京0102执10800号 信息显示,启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持有的珠海启迪宏誉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权益被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冻结,冻结日期至2028年1月1日,被冻结标的数额、其他投资权益数额达9.99亿元。
再如(2024)京74执1019号信息显示,启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持有的新致远股权投资基金权益被北京金融法院冻结,冻结日期至2027年9月11日,被冻结标的数额、其他投资权益数额达18.07亿元。
除了大额股权冻结,启迪科服还存多条被执行与限高信息。不禁疑问,其还有多少资本腾挪空间呢?
对于这场拍卖,启迪药业在公告中也连发风险预警:法院仍可能在拍卖前或过程中行使中止权,后续竞拍、资金交割、股权过户等环节均存在法律程序变数。
玩味的是,截至7月2日,启迪药业股价报收11.09元,创下年内以来新高,总市值26.60亿。以收盘价计,5860万股权市值超6亿元。
对此,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目前,距启迪科服股权正式开拍尚有半月的窗口期,股价走强,或许意味着各方资本势力正展开新一轮博弈。看似魔幻的背后,投资者需防范盲目追高被割韭菜,毕竟从基本面看启迪药业的颓态并没改善、即便控股股东易主,新接盘者的担子依然不轻。
02
营利连降、负债率再升
何以负重前行
LAOCAI
公开信息显示,创立于1956年的启迪药业,前身溯及百年药号“协盛西”衡阳分店,1996年成为湖南省首家医药上市企业,拥有中华老字号“古汉”商标及省级非遗产品“古汉养生精”。
公开资料显示,该药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方》为依据,可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足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遗憾的是,如此悠久沉淀、手握好牌的启迪药业,却面临亏损困境。
2021年-2023年,公司营收从3.01亿元稳增至4.05亿元。同期净利则起伏较大,分别为3500万元、1800万元、2500万元。
进入2024年基本面出现恶化,全年营收3.43亿元,同比下滑15.18%;归母净利亏损1.25亿元,同比暴跌596.98%。
对此,启迪药业解释称,市场环境恶化、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毛利率,叠加商誉减值及业绩补偿拖累是主因。
2025年一季度疲态仍未改善:营收6522.03万元、同比下降15.40%,归母净利-1625.62万元,同比下降96.23%。
追其原因,内外皆有考量。
据新浪财经消息,2025年1月,投资互通平台上,有投资者对启迪药业旗下衡阳制药厂停产后的债务及土地补偿款问题提出疑问。
投资者称,衡阳制药厂自2013年停产以来,每年需负担1500名员工的薪酬福利、社保费用等近2300万元,均通过向启迪药业借款,截至2022年已累计形成超4.7亿元的隐性债务。此外,来雁新城建设支付的9000多万土地征收款能否要回也备受关注。
对此,启迪药业董秘回应称,衡阳制药厂因产品结构老化、产销价格倒挂等原因停产,目前仅原料药生产线正常生产。坦言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人员负担过重也是造成制药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正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同时统筹人力资源,努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关于土地补偿款问题,公司已成立工作小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而对于投资者提出的隐性债务问题,启迪药业并没有给出明确回应。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启迪药业货币资金规模为3.43亿元、2.51亿元、2.35亿元、1.90亿元、1.77亿元。连续四年下滑。同期资产负债率则从27.72%增至40.67%。
2025年一季度达到42.76%,同比增长12.26%,货币资金则缩至1.45亿元,短期借款3000万元增长21%。
此外,企业担保风险也不容忽视。5月26日,启迪药业公告为全资子公司湖南启迪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银行衡阳高新支行的10,000万元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贷款期限15年,用于“启迪化工(医药)科技园建设项目”。此前对启药科技担保额为0万元,担保后为10,000万元,剩余可用担保额度500万元。
截至公告披露日,启迪药业及控股子公司担保总额18,000万元,占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30.09%,无逾期债务担保。此次担保有助子公司项目建设,但担保额度占净资产比较高,且剩余可用担保额度有限,需关注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2025一季报显示,启迪药业财务费为73.37万元,体量真心不算多,可同比超33%的增幅不算小。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2024年转负、为-5379.1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4225.99万元减少27.29%。
经营现金流是企业重要的造血能力,从外部环境看,中医药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自2018年,带量采购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医保局已完成10批药品集采,平均降价超50%,惠及了无数患者、也压缩了从业者利润空间。
另据中国中药协会数据,中药原材料价格三年累计上涨23%,导致中成药企业毛利率持续承压。前后挤压下,启迪药业日子自然不太好过。
03
销售费率超20%
错付什么、借鉴什么
LAOCAI
只是外因之外,自身的一些短板积弊不能忽视。
作为核心单品,古汉养生精对启迪药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成败皆萧何,这个大单品全国化进程迟缓。财报显示,近几年公司省外销售占比始终低于10%。而与之相似的竞品如汇仁肾宝片、六味地黄丸,均早已是“家喻户晓”,全国化进程远远领先古汉养生精。
客观而言,为了持续推进古汉养生精全国化步伐,启迪药业没少花心思。先后在北京、深圳等多家省设立销售公司,2016年还斥资2604万元收购古汉医药70%股权,试图以此为跳板拓展全国市场。无奈最终结果并不算讨喜。
打深一度看,或许方向上需要纠偏。2020年—2024年启迪药业营收分别为,2.75亿元、3.07亿元、3.51亿元、4.05亿元、3.43亿元。同期销售费为3829.38万元、4615.70万元、6472.89万元、8981.56万元、6943.28万元。销售费占比达13.93%、15.03%、18.44%、22.18%、20.24%。
反观同期研发费分别仅为959.42万元、828.95万元、1310.36万元、1281.97万元、1316.60万元,费用占比为3.49%、2.70%、3.73%、3.17%、3.84%。相较销售费用,无论体量还是增速,研发投入均明显不足。都说不创新无未来,到底靠啥驱动核心成长、打造竞争壁垒呢?
《2025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显示,TOP10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已超60亿元,平均研发投入高达6.2亿元。头部企业动辄数亿元的研发投入,不仅反映了在创新领域的战略决心和资源倾斜,更凸显了中药行业研发竞争的白热化态势。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销售费只是面子,能一时快拉业绩,却也有边际效应、双刃效应。想真正乃至黏住市场用户,无论主业提振还是新业务开拓,都离不开特色品质,背后是研发创新这个里子打底,唯有表面合一才能让企业笑看周期。尤其面对医改大潮,提质增效降价、鼓励创新已是大势所向,启迪药业需打破单一产品依赖、路径依赖,通过创新激发新活力。
不算多苛求。放眼行业,启迪药业并不缺少借鉴的标杆。比如云南白药,将传统中药的核心技术创造性应用于日化领域。推出的云南白药牙膏,凭借“减轻牙龈出血、肿痛”等独特功效定位,迅速抢占高端牙膏领导地位,开辟出一条远超药品增长天花板的第二曲线。
再如片仔癀,也是依托绝密级中药配方,大力拓展“大健康”战略版图,特别是将片仔癀的品牌价值与功效认知延伸至保健品领域。开发的片仔癀牌系列保健品(如含片、胶囊等),主打“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养生保健概念,精准切入高净值人群的日常保健需求。
将传统药品的稀缺性转化为保健消费品的溢价能力,实现从“药箱”到“生活”的跨越,继而打开新成长空间、提升市场广度深度,这些经验路径对启迪药业的颓势突围是否有启发借鉴呢?
04
并购失败启示录
分歧裂痕与破茧成蝶
LAOCAI
自身创新不足的情况下,启迪药业希望通过外延并购来缓解大单品焦虑。
继2022年收购广东先通药业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后,启迪药业2024年初又拟1.41亿元收购名实药业55%股权,最终因交易对手单方面终止协议而流产。
回溯这场交易的决策过程,争议的种子早已埋下。2024年1月11日的董事会表决中,七名董事中有三人投出反对票。其中包括具有第二大股东国资背景的副董事长倪小桥和财务总监唐婷。反对意见直指交易的核心风险:标的公司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主力产品依赖委托加工模式、保健品行业政策风险加剧,以及高达400.72%的评估增值率缺乏合理支撑。
尽管存在诸多质疑,该议案仍在1月29日的股东大会上以55.46%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表决结果显示,约6214万股赞成票对阵4990万股反对票,其中近七成中小股东投出反对票。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这场从开始就充满争议的收购案,折射了公司转型困境、内部治理矛盾。名实药业最终选择单方面终止协议,或许从侧面印证了当初反对意见的预见性。渴望突围提振业绩的心态值得理解肯定,要最忌“病急乱投医”。
不算苛求。2022年收购的先通药业旗下“益心舒片”等产品,至今营收贡献仍不足10%,未能有效改善公司产品结构。接连受挫后,启迪药业尝试开辟“中医药+文旅”第二战场。2024年初全资子公司古汉中药启动工业旅游景区项目,计划投资2768.71万元建设康养文旅业态。前景可期,只是文旅项目培育周期漫长,恐怕一时难解当下业绩之渴。
一番梳理,启迪药业的困题牵绊不算少。往期经验看,老字号药企转型升级从不是轻松话题。普遍须跨越三座“大山”——拳头产品全国化、研发体系重建产品矩阵化、利润结构优化。启迪药业三项均存阻点、业绩露颓态就在情理中。身处关键转型的爬坡较劲期,此时若控股股东动荡,或进一步压缩战略试错空间。这对其股价走势是否加分项,投资者需有所审视。
当然,企业经营之道,素来如攀越层峦叠嶂,鲜有坦途。前行路上的每个问题挑战,如同待翻“山丘”,每次化解就是一次价值跨越。贵有老字号,手握独特品牌价值、制药工艺,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资产,若真能借此变更迎来白马骑士,在新思路新资源新资金的盘整助力下,启迪药业也有被点石成金的可能。
不迁怒、无贰过,破茧成蝶应有时。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