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东方证券明星子公司,被一桩4亿元官司拖累了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一桩历时五年的诉讼,最终以原告诉求被驳回而告一段落。

7月2日晚,建元信托一纸公告显示,上海金融法院的《民事判决书》,驳回了原告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证资管”)高达4.02亿元的诉讼请求,205.15万元诉讼费由其自行承担。

对于东证资管而言,这份判决无异于“雪上加霜”。就在三个月前,其母公司东方证券发布的2024年年报已经散发出阵阵寒意:东证资管全年营收下降30%,净利润下降32%,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萎缩9%。

而此次败诉,更是将这家昔日的“券商资管标杆”推至两难境地:要不要继续上诉?如果继续败诉该怎么办?

01

4亿索赔被驳回

这场诉讼的导火索,要追溯到近九年前的一次信托合作。

2016年10月,东证资管代表“东证资管-平安银行-龙江银行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作为委托人和受益人,与安信信托(建元信托前身)签署了一份《信托合同》,投资金额4亿元,期限24个月。

《信托合同》订立后,东证资管与安信信托又另行签订了一份《信托收益权转让协议》,约定安信信托需在2018年10月11日完成全部转让价款的支付。

结果,到期之后,安信信托并没有如约足额支付信托收益权转让款。

协商无果后,东证资管将安信信托告上法院。2020年9月18日,安信信托收到了上海金融法院的《应诉通知书》,东证资管请求判令安信信托“立即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款3.72亿元、同时支付因延迟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款给被告造成的资金占用损失,约为0.30亿元”。

天眼查显示,上海金融法院对上述案件的开庭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9日,相关案由是“信托纠纷”,但是此后再无更新消息。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彼时,因爆发流动性危机之后,安信信托已经自身难保。在前期展业过程中,安信信托存在与部分第三方签署《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框架合作协议》或出具《流动性支持函》等形式提供保底承诺的情形,由此引发的诉讼数额较大。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安信信托因提供保底承诺等原因引发诉讼50宗,涉诉本金184.91亿元。

安信信托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根据《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信托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产品的受托人与受益人订立的含有保证本息固定回报、保证本金不受损失等保底或者刚兑条款的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条款无效”。因此,就前述情形,安信信托认为“依法认定保底承诺无效,不构成违规对外担保”。

此后,在监管指导下,安信信托进入风险化解程序,重组不断推进,最终在2022年12月更名为建元信托。

但是,东证资管的诉讼始终没有进展消息,直到2025年7月2日晚,建元信托的一纸公告才透露,东证资管的诉讼已被驳回,4.02亿元索赔突然没了着落。

败诉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耗时5年仍败诉?东证资管下一步会不会继续上诉?东方证券是否查过该笔信托的真实损失原因?带着这些疑问,7月3日,源媒汇致函东证资管母公司东方证券,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02

资管“优等生”光环褪去

天眼查显示,东证资管成立于2010年6月8日,注册资本3亿元,法定代表人杨斌,公司前身是东方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总部,后改制为有限公司,目前由东方证券持有100%股权。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2005年,东证资管首批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行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东方红”品牌由此诞生;2010年成为国内首家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2013年成为业内首家获得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非基金管理类公司,并在此后凭借多只业绩领先的权益产品一战成名。

成立之初,王国斌、陈光明、任莉组成的“铁三角”,不仅是东证资管创始团队成员,也是公司巅峰时期的灵魂;林鹏、饶刚等明星基金经理,更将东方红品牌推向巅峰。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7-2021年期间,除2019年位列第二以外,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均排名第一位,是资管行业的“优等生”。

然而,随着核心团队成员陆续出走——2016年王国斌离职、2018年陈光明创办睿远基金、2020年林鹏“奔私”、2021年任莉转投泉果基金,东证资管的光环逐渐褪去。

东方证券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东证资管的营收从14.27亿元增至37.47亿元,净利润从4.11亿元增至14.38亿元,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从1078.71亿元增至3659.29亿元。

在任莉离职后,东证资管总经理权杖交到了张锋手中。

但是在张锋执掌的2022-2024年期间,东证资管的营收从27.30亿元降至14.35亿元,净利润从8.28亿元降至3.33亿元,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从2847.52亿元降至2165.68亿元,三个指标均连续三年下降。

尤其是2024年,东证资管的营收同比下降30%,净利润同比下降32%,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同比下降8%。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661.69亿元,较2023年下降9%。

图片来源于东方证券2024年年报

管理规模缩水,就会导致管理费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这就是东证资管过去三年盈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此次4.02亿元诉讼被驳回之后,不知东证资管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建元信托公告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民事判决书》如是说。

03

新帅能否提升盈利能力?

相对于东证资管的业绩下滑,母公司东方证券的成绩单比较亮眼。

2024年,东方证券实现营收191.9亿元,同比增长12.29%;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21.66%,扭转了2023年业绩下滑的趋势。

东吴证券认为,东方证券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显著提升——2024年达到58.34亿元,同比增长129.36%。


深度分析东方证券的各项业务可以发现,该券商2024年的“财富及资产管理”营业收入为123.41亿元,同比增长7.84%,毛利率为7.05%,较2023年增加2.26个百分点;“机构及销售交易”营业收入为36.13亿元,同比增长93.37%,毛利率为79.61%,较2023年增加18.49个百分点;“国际及其他业务”营业收入为30.50亿元,同比增长2.09%,毛利率为15.97%,较2023年减少30.70个百分点。


但是,东方证券2024年的“投行及另类投资”营业收入为13.60亿元,同比下降33.66%,毛利率为33.49%,较2023年减少9.29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于东方证券2024年年报

除了东证资管以外,截至2024年末,东方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和主要参股公司还包括: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证券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东方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添富基金”)。

和东证资管一样,汇添富基金(东方证券持股35.412%且为第一大股东)也是东方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之一。但是汇添富基金的业绩表现略好于东证资管,2024年资产管理总规模约1.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9%;营收为48.28亿元,同比减少10%;净利润为15.47亿元,同比增长9%。

曾凭借东方红品牌笑傲行业的东证资管,业务陷入转型阵痛。与此同时,历史遗留问题依旧存在,与建元信托的诉讼是否要继续上诉,是否充分计提了风险准备,尚未可知。

2025年4月3日晚间,东证资管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斌代行总经理一职。5月9日,国信证券原副总裁成飞成为东证资管新任总经理。

资料显示,成飞出生于1983年9月,曾任职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等公司,并出任过国信证券副总裁、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国信弘盛私募基金董事长等职务。

此次换帅,能否重新提升东证资管这艘资管巨轮的盈利能力,能否打赢对建元信托的4.02亿官司呢?资本市场正拭目以待。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