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000亿扶持银发经济!普通人如何把握红利?|政策解读
资本流向哪里,机会就在哪里
作者 | AgeClub 韩蕾
前言
近期,银发经济领域动作频频:主打中老年聚会旅游服务的"共比邻"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专注社区养老服务的田园之家获得数千万元投资;更有同仁堂健康等4家银发经济企业密集启动IPO进程。
这一轮资本热潮的背后,正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
AgeClub认为,《意见》从国家层面构建了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金融框架,一方面直接为银发产业注入资金活水;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养老金体系、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增强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本文,AgeClub将进行相关政策独家解读,毕竟无论对从业者还是普通人来说,这都将是一次难得的“政策红利期”。
PART 01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支持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28年和2035年养老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如今,《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出台,更标志着我国老龄事业进入“金融赋能”的新阶段。
《意见》在养老金融领域的突破尤为显著:
"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参加人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促进养老财富储备和稳健增值。"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对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以及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
从实体经济角度看,5000亿再贷款政策为养老产业创业者提供了难得的融资窗口,各地金融机构在政策支持下也持续加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
譬如上海"福寿康"通过浦发银行获得300万专项贷款,主要用于智能照护设备的采购和升级;河南邮储银行向中原农谷康养社区项目授信5.5亿元并落地3600万元贷款,用于建设服务型公寓及康养设施。
另外,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实施,参保人数持续增长。以招商银行"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采用"固收+"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追求适度收益。
PART 02
老年消费:支付优化+设施建设
得益于移动支付的普及与银发族群信任驱动的转化力,银发经济在流量构建上正展现出更高的效率与更强的粘性。
AgeClub认为,这种信任基础与支付便利性的叠加,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动能。
《意见》明确指出,
"持续提升适老化支付服务水平,优化重点领域外卡受理环境,深化信用卡消费与各类场景的合作,有效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服务需求。"
"围绕文旅体育设施、赛事演艺场馆、医疗养老设施、通信基站、充电装备、适老改造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探索创新适应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调研显示,在移动支付领域,60岁以上使用人群同比增长46%,老年版及适老化改造效果显著。
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的爆发力:京东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9月银发族线上成交单量、购物用户数、成交金额较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 238%、187%、105%,增速显著超越年轻群体。
市场潜力亟待释放,对普通人而言,可从两方面切入:
一是适老化支付服务:通过与社区合作开设培训班,系统化教授老年人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工具。这种轻资产模式门槛低、见效快,尤其适合社区创业者。
二是适老化改造市场:目前建行、中行等多家银行推出 "适老化改造贷",最高额度20万元,期限长达5年,利率较基准下浮10%。行业内从业者可寻找相关机会。
PART 03
养老服务:信贷投放+长护险
AgeClub认为,养老服务领域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
《意见》指出,
"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重点丰富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类金融产品,支持经营主体产业升级、业态融合,助力挖掘基础型服务消费潜力。"
"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意在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创业,如开办社区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可以依托政策导向申请专项信用贷款。
对从业者而言,保险经纪人可深耕 "长护险+居家护理" 组合产品,针对不同失能等级设计差异化方案;护理机构可通过参与保险定点服务,将分散的客户需求转化为稳定订单。
另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正在填补银发经济的关键缺口。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保险产品信息库数据,截至2024年12月18日,我国保险市场上在售的商业长护险产品有153款。
保险公司应不断开发多样化的商业长护险产品,采取多元化理赔给付方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比如与医疗机构、护理机构合作,向处于长期护理状态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加强实物给付。
PART 04
文娱旅游:投资基金+旅游保险
AgeClub认为,随着60、70后群体步入退休阶段, "康养+旅游" 成为最具潜力的细分领域。
《意见》指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政府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康养、文旅等消费重点项目和数字、绿色等新型消费领域。鼓励发行消费ETF等特色投资产品。"
"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康养文旅项目招商信息,通过入股、合作运营等方式参与建设,共享政策红利与市场增长收益。
譬如浙江某乡村依托政府投资基金开发的康养文旅综合体,整合田园采摘、中医理疗、亲子乐园等业态,开业半年即实现客流破万,为合作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
在保障端,老年旅游保险成为刚需。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报团旅游时往往面临诸多限制,多数旅行社对高龄老人参团持谨慎态度,购买旅游意外险也存在诸多门槛,这些痛点都将推动相关企业加速创新产品供给。
此外,消费ETF等特色投资产品的推出,为普通投资者间接参与老年文旅市场提供了便捷渠道,通过配置文旅消费主题基金,可分享景区运营、旅游服务等产业链企业的成长红利。
PART 05
智能科技+医疗健康
尽管我国的智能医疗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仍有科技企业将智能技术与养老服务结合,布局研发各种类型的护理机器人,致力于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
《意见》指出,
"鼓励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推动智慧养老、智能医疗等消费产品提质升级。"
科技创业者若研发智慧养老、智能医疗产品,可关注债券市场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债券获取资金用于产品升级和市场推广。
譬如武汉华康世纪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成功募集资金7亿余元,重点投向智慧医疗物联网云平台升级等项目。充分展示了债券市场对智能医疗产业的支持力度,也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融资路径。
在线问诊平台也为医生创造了新的服务场景。参与线上诊疗既能拓展服务半径,覆盖更多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又能获得合理报酬。数据显示,头部平台老年用户问诊量已占总量的35%以上,慢性病管理咨询需求尤为突出。
即便是普通投资者,也能通过投向智慧医疗主题的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分享养老社区智能医疗设施的运营收益。
结语
无论是想要转型的从业者,还是计划创业的普通人,只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深耕细分领域,都能在这个万亿级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当然,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新赛道上,政策红利只是起点。
真正的机遇属于那些能精准把握老龄化社会痛点,将金融工具转化为普惠服务的实践者。正如《意见》所强调的,唯有构建政府、市场、个人共担责任的生态体系,才能让金融活水真正滋养"夕阳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