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矿区无人驾驶第一股”,易控智驾胜面多大?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作者:大鹏
编辑:一然
风品:张戈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2025是港股的大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港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已逼近3000亿港元,同比增超350%。香港科技ETF近1年净值上涨70.55%,居可比基金第一。
水大鱼大,继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上市后,上月末易控智驾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其专注矿区无人驾驶,按2024年收入计,在全球所有L4级无人驾驶公司中排名第一。
上市是企业大事,讲求天时地理人和。当下前两者都有了,能否如愿“矿区无人驾驶第一股”,剩下的就看自身实力成色咋样?
1
营收、净亏均连增
根据SAE分类,无人驾驶分为L0级(无自动化)到L5级(完全自动化)。目前在矿区、港口、工厂等受控环境中,已普遍实现L4级。
借着市场东风,易控智驾收入规模不断攀升,2022年-2024年(报告期内)营收为5991.7万元、2.71亿元、9.86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05.8%。2024年国内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占率高达49.2%。已部署超1400辆活跃无人驾驶矿卡组成的车队,服务于国家能源集团、紫金矿业等头部企业。
只是,亏额也在同步扩大,2022年公司净亏2.16亿元;2023年为3.34亿元;2024年扩至3.90亿元,三年累亏9.40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1.54亿元、2.84亿元、3.00亿元,三年合计超7亿元。对此,易控智驾表示,主因前期技术和商业基础投资等。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率为-360.4%、-123.2%和-39.5%。持续收窄可喜可贺,但仍为负值,折射出费用控制、盈利能力改善的任重道远。
现金流压力也值警惕。报告期内,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451.1万元、-2.51亿元和-7.13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602.7万元。
自成立以来,易控智驾一共历经10轮融资,总融资额超12亿元。投资者包括闽西兴杭、上海辰韬、紫金矿业、斯道资本、蔚来资本、宁德时代等,可谓不缺资本热度。然何时烧出核心盈利能力、达成真正的规模效应,是一道严肃考题。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在矿区无人驾驶领域,拔得头筹、营收高增,无疑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然而,规模速度只是一方面,盈利质量决定了发展的健康度、可持续性。尤其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居多、更为专业理性。上市虽能缓解资金压力、却非万能解药,在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易控智驾需继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开拓更多客户,在规模质量间找到平衡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警惕大客户依赖
深入业务面,易控智驾客户群体主要是矿业公司及其总承包商。截至2025年6月18日,公司拥有11家终端客户集团,相关产品方案的认可度较高。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在所有终端客户集团中保持100%的留存率。
但这不代表无懈可击,比如收入高度依赖少数大客户。2022年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99.9%、94.4%和83.7%。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3100万元、1.13亿元和5.37亿元,占总收入的51.8%、41.7%和54.5%。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大客户集中有利降低运营成本、也展现了行业影响力,可若过度依赖,容易对收入稳定性、议价能力等产生相应隐患。易控智驾想增加发展稳健度、市场话语权、防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需优化客户结构、市场更多元化。
不算苛求。据深圳商报读创,2022年至2024年,易控智驾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2950万元、1.15亿元、6.2亿元,占当期总收入比达49%、42%、63%。除了衍生现金流压力,还需警惕坏账减值等风险。
同时,还存大客户与股东间重叠的情况。比如紫金矿业,据金融界,其通过紫地投资、紫牛投资合计持有易控智驾4.13%的股权。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即是客户又是股东,容易引发外界对公司业绩成色、合作公允性、有无利益输送等审视。且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白刃。紫金矿业作为头部企业,不排除与其他智驾供应商建立合作的可能性。如何防范于蔚然、降低运营不确定性,易控智驾需未雨绸缪。
3
轻资转型利与弊
客观而言,易控智驾也有优化意识、自我改善能力。
细分解决方案有两种:一个是TaaS(持车)模式,即由易控智驾拥有并运营无人驾驶车队,并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包括部署、日常运营、维护及技术更新等,属于较重资产模式;另一种是ATaaS(不持车)模式,即矿卡由客户购买或租赁,易控智驾只提供矿区无人驾驶技术、软件支持及辅助服务,属于较轻资产模式。在早期阶段,易控智驾以TaaS持车模式为主导,导致成本较高、盈利承压。
好在,公司正在向ATaaS(不持车)模式过渡,收入结构上有较明显体现。据蓝鲸财经,报告期内来自ATaaS(不持车)模式的收入分别为0、1.13亿元、4.53亿元,占比0、41.7%、46%;来自TaaS(持车)模式的收入为5983.5万元、1.53亿元、5.20亿元,占比为99.9%、56.5%、52.7%。
得益于一升一降、轻资转型,公司毛利率由负转正,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9.5%、-18.6%、7.6%。
考量在于,轻资产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利于成本控制,也潜藏风险,如易增加品控难度、降低供应链稳定性,一旦经营环境变化,业绩可能受冲击,成长性受限。随着易控智驾经营规模扩大,尤其上市后的市场扩容,需防范上述痛点随之放大。
此外,轻资产模式较依赖技术实力。2022年至2024年,易控智驾研发开支为1.09亿元、1.77亿元及2.08亿元,尽管占营收比逐年下降,可绝对金额持续增加也侵蚀着盈利水平,同期研发费占亏损额的比例分别为50.54%、53.13%和53.44%,
当然,也必须要加码,放眼L4级无人驾驶业,高迭代强竞争,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均是强劲对手。易控智驾招股书坦言,若竞争对手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或解决方案,其市场份额可能下降。因此,公司仍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监管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无人驾驶技术属于新兴赛道,方兴未艾的同时也受政策影响较大。各国对安全标准、运营许可的要求不同,可能影响从业者的部署计划。且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涉及复杂的工作环境,存在较高的安全考量。任何涉及无人驾驶系统的事故都可能引发负面舆论,继而牵扯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心 ,因此极考验企业的专业能力。
公开信息显示,易控智驾成立于2018年5月,由蓝水生、刘冬梅夫妇创办。据蓝鲸财经,IPO前,蓝水生持股30.61%,刘冬梅持股2.68%。前者作为CEO,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其中,易幻网络在游戏业有一定知名度,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共发行超200款游戏。
不过,蓝水生并没有太多智驾相关的技术背景,主要负责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及组织架构管理;技术方面主要靠拥有工科背景的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张磊,在加入易控智驾前,其曾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智能化技术研究工程师。
4
长坡厚雪、查漏补缺
当然,种种痛点槽点背后,易控智驾也有自己的长坡厚雪。
2024年,中国L4级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达到约54亿元,前三大参与者的合计市场份额为36.8%。按截至2024年末活跃无人驾驶矿卡数计,易控智驾是全球最大的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深入业务面,凭借“车—能—路—云”融合技术,易控智驾构建起覆盖矿山运输全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在北京、上海、郑州设立3大研发基地,并在中国及澳大利亚布局本地化服务网络,形成了智驾研发、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技术交付及培训维保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矿业在所有细分赛道中商业化进程最为领先。无人驾驶矿卡减少了对人类操作员的依赖,提升了危险环境中的安全性,已成为变革性工具。
2024年,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20亿元,2021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4.7%,长期潜在市场总规模1850亿元。仅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量就达到2500辆,较2023年实现120%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8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1.0%。仅澳大利亚市场,2030年规模就有望破27亿美元。
在海外市场,易控智驾海拔5000m铜矿矿区已实现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行,与澳大利亚Thiess Group等国际矿业工程公司达成合作,正在加速海外首个无人驾驶标杆项目落地。
综合来看,智驾赛道前景广阔,细分王者易控智驾前景可期。但当下暗含的隐忧不足,仍提醒企业要查漏补缺、尽快夯实基本面。毕竟大市场更强竞争,想持续拔得头筹、增加IPO赢面,就必须加快进化步伐、讲出更稳优的成长故事。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吹响IPO号角的易控智驾,已站在一个崭新起点。
本文为首财原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