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领跑、ETF转型加速天弘基金的本源回归大棋
独立 稀缺 穿透
一场价值马拉松
作者:闻道
编辑:一然
风品:乔治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进入7月末,公募基金“中考”成绩单基本全部出炉。
回顾2025上半年,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权益市场在震荡中板块轮动加速、债券市场先抑后扬。在此复杂格局下,固收大厂天弘基金长跑能力出众,旗下债券投资战绩不俗。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7月25日,天弘添利债券(LOF)E近一年收益率达35.94%,在738只普通债券型基金中,高居第4位。近2年收益率16.27%,在633只普通债券型基金中排名13位。
从资产配置力到市场节奏把握,综合长线收益能力不可小视,如何炼成的呢?还有什么隐忧挑战?
01
固收“大象起舞”
LAOCAI
“公募25条”高举回报旗帜,天弘基金上述成绩单可谓恰逢其时,再次验证了“稳中求进”并非口号,而是一种可复制的系统能力。
银河证券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天弘旗下全部固收基金近一年悉数实现正收益,其中56只产品年化回报突破3%,20只产品站上5%,更有12只产品收益超7%,在低风险赛道走出了一条“GSY曲线”。
还以天弘添利债券(LOF)E为例,作为天弘明星产品,实现超额收益的同时,保持着纯债产品特性。过去两年中投资组合始终保持零股票仓位,主要源于基金经理对中低价可转债被低估期权的精准挖掘,与天弘固收团队“安全边际优先”投资理念一脉相承:即严控风险前提下,通过深度价值挖取超额收益。
此外,天弘兴益一年定开同样不乏亮点,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7月18日,该基金近1年、近2年、近3年收益率分别为11.42%、13.15%、16.30%,分别排在同类型基金的38位、23位、25位。
在行业分析师王彦博看来,独创的“天弘五周期模型”,是天弘基金固收业务保持领先、大象起舞的秘密武器。该框架将宏观周期、政策周期、机构行为周期、仓位周期、情绪周期五维因子纳入统一分析体系,通过定量定性结合,来实现对债市波动的较精准刻画。帮助产品在历史行情中斩获亮眼收益,以“回撤更小、最大回撤修复更快”特征,赢得机构个人投资者的共同投票。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弘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达2071.58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排在171家基金的13位,稳居行业头部阵营。
人才储备方面,天弘基金对管理人能力要求极高。整合了固定收益部、混合资产部、宏观研究部、信用研究部以及中央交易室固收组,组建的大固收团队提升了综合实力与协同效能。公开信息显示,天弘投研团队中负责固收(不含货币)产品的基金经理23人,其中13人拥有超10年从业经验,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有机结合的人才梯队。
从单品爆发到多品类开花,天弘固收业务稳进的背后是投研团队的系统作战:前瞻模型、纪律化交易、多资产协同、风险前置管理,每一环节都在回答同一命题:用科学体系扎“稳”发展底盘,再把精“进”留给时间。
02
浮动费率破冰:
风险共担、真正用户为本
LAOCAI
2025年5月27日,中国公募业迎来里程碑时刻——首批16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仅用7个交易日便宣布成立,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品质价值混合基金位列其中。
批量闪电发行的背后,不仅仅是一次产品创新,更是公募基金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的重要破冰。
自2024年9月“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拳落地实施以来,公募基金业加速从传统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变。浮动管理费机制的推出,即是着力破解“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痼疾。
聚焦天弘品质价值混合,在业内首创“支点阶梯浮动管理费率”,将收费维度精确到每位投资者的持有时间与持有收益,彻底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绑,告别传统的“一刀切”收费模式。
具体来说,该基金将收费模式划分为三档:基准档:持有不足1年或年化超额未显著跑赢基准,管理费1.2%/年;升档:持有满1年且年化超额≥6%,管理费上浮至1.5%/年;降档:年化收益落后业绩基准≥3%,管理费直接腰斩至0.6%/年。细化到“单客户、单份额”维度,让市场可以更好的看需求写菜碟,却对基金公司的后台系统、数据治理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证券报,天弘基金拟出资1000万元自购该基金。用真金白银彰显了“风险共担”诚意。
行业分析师林永认为,浮动费率不是简单“让利”,而是一场“双向奔赴”。实现良性循环的核心在于,管理人必须持续创造经得起市场检验的超额收益。这既对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公平的付费机制,真正强化了良币效应、“业绩说话、按效果付费”的市场化原则。
浮动费率时代的来临,让“规模竞赛”全面让位于“业绩竞赛”。当管理费不再旱涝保收,基金公司唯有打造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收益,才能在新赛道中活下去活更好。目前看,天弘基金正经历一场从商业模式到文化基因的底层革命。本源回归开局不错,但今后的路依然漫长。需要每一位投研人员、每一个业务条线的通力协作、不断打磨投资研究、风险控制能力。
03
“换血”背后
权益基金差在哪
LAOCAI
选择浮动费率模式,是一场综合大练兵。审视业务线,相比传统固收项目,无论稳定性还是投研力,天弘基金权益产品均存较大的提升空间。
7月17日,天弘基金公告,任职6年的刘国江正式卸任天弘港股通精选A/C,基金经理席位由浙商系“外援”贾腾独挑。这场看似例行的人事调整,却像一枚棱镜,折射出天弘在主动权益赛道的人才短板。
拉长周期看,2024年李宁、陈国光、谷琦彬等任职三年以上的权益基金经理相继离职,让外界一度担心天弘基金陷入“青黄不接”困境。
背后或许也有急迫与无奈。天天基金网显示,2024年陈国光旗下多只产品任职回报亏损超20%,谷琦彬因重仓锂电新能源板块面临更大的回撤,其离职前在管的主力产品,天弘高端制造混合A,任职回报率为-36.13%。
聚焦接棒者贾腾,在之前浙商基金任职期间,产品收益率缺乏亮点。天天基金网显示,其曾经在管的15只基金中,5只任内收益率亏损超40%。相比之下,刘国江受益相对稳健,8只管理基金中,6只任内正收益。
截至7月17日,刘国江此前在管的天弘港股通精选A年内收益率为10.72%,2296只同类基金排名652位。不过拉长周期看,该基金近3年收益率为-2.43%, 2039 只同类基金排名919 位,表现中规中矩、较优秀尚有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天弘港股通精选A近一年来基金收益表现亮眼,可从基金规模看、投资者认可度还需提升。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最新规模为1.29亿份,规模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新低。
04
余额宝“神话”褪色
呼唤新增曲线
LAOCAI
若将视角拉大到整个权益版图,或能更深感受改善的急迫性。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7月25日,天弘基金股票型基金近6个月收益率为6.81%,相比之下同类型基金涨幅达14.64%。即便拉长些周期,公司近1年收益率为27.66%,依然低于同类型基金31.87%的涨幅,股票型基金整体跑输行业基准。
规模端看,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票型基金规模仅4.75亿元,排在104家基金的第68位,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另一厢,货币基金的转型也不轻松。其和债券基金虽同属固收类产品,可相比后者不断强化的护城河,天弘基金需思考如何守住货币基金的竞争优势。
截至2025上半年,天弘余额宝总规模已降至8080.94亿元,较一季度末的8177.34亿元,环比下降1.17%。较巅峰期的1.69万亿元已缩水过半。
褪色的不止是规模,还有收益率。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天弘余额宝货币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至1.0870%。拉长周期来看,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仅有1.31%,在873只货币基金中排名728位。是否有些高规模、低收益矛盾呢?
要知道,天弘基金对货币基金的规模依赖仍未有效缓解。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7月23日,天弘基金总规模12453.12亿元,其中截至6月30日,货币基金为8540.86亿元,货币基金占公司总规模比例仍超六成。
如何尽快培育新增曲线、激活更多新增动能,应是一道严肃思考题。
05
卡位高景气赛道
打造天弘指数天团
LAOCAI
当然,天弘基金正在查漏补缺。得益于上述布局试水、自我突破,一些积极改变振奋人心。
如截至2025年6月30日,混合型基金规模185.61 亿元,排在169家基金的39位,相比2025年一季度排位有所上升。
喜变背后,盘点整个2025上半年,天弘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的局部亮点有所浮现。据天天基金网,天弘医药创新年内收益率达43.11%,近一年收益率60.53%。在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基金排名为166/4528、326/4331,成为天弘权益突围的尖兵。
与医疗赛道的短期表现相比,“长跑健将”天弘通利混合则诠释了长线复利价值。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该基金近一年、近二年、近三年,收益率分别为29.28%、25.37%、41.96%。高于同期同类型基金的22.54%、6.54%、-3.76%。
面对货币基金引擎失速,ETF业务担起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2024年以来,公司一年内新设19只指数基金。截至6月30日,天弘被动指数产品线已覆盖宽基、主题、策略、商品、跨境、债券六大类别,形成一只“指数工具箱”。
在这场主动变革中,天弘基金创新推出“双轮驱动”战略:在传统ETF领域,重点布局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赛道,形成27只产品的全品类矩阵;在创新产品线上,着力打造Smart Beta系列,构建策略透明化的新型投资工具。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天弘旗下55只指数基金近一年回报超30%。其中,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发起联接A近一年回报率65.89%,天弘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发起联接A近一年收益率63.55%。精准卡位高景气赛道,为主题投资打了样儿。
5月12日,天弘基金一口气为8只ETF“换新名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集体更名,涵盖沪深300等核心宽基旗舰,食品饮料、芯片等高弹性赛道,阵容之齐整堪称“天弘指数天团”。遵循了“标的指数+ETF+天弘”的统一范式。看似微小字符调整,背后却有将ETF竞争从“流量战”升级为“体验战”,打造特色护城河的深意。
好产品好服务均离不开专业投研能力。2024年,天弘基金上线了TIRD一体化投研平台。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把研究、投资、风控全链路打通,为基金经理提供实时、精准的决策支持。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天弘基金连续四季度获天相投顾“主动股混三年期AAAAA评级”。拉长维度,从2015年首批布局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到2025年实现规模1444.77亿元、跻身头部阵营,天弘指数军团十年磨剑完成了从“工具提供商”到“解决方案专家”的蜕变。
流水不腐、唯变不变。正是一次次自我革新、趋势卡位、用户本源回归,才有了天弘基金持续向上生长。长远看,基金业投研为翼、质量为基、回报为本的重塑大幕刚刚拉开,能否在马拉松角逐中不断领跑、下好本源回归这盘大棋,天弘基金的新叙事答卷也刚刚打开。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