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走吧!只要三分钱
停运的公交公司
1942年,上海公共租界里的一辆公共汽车驶进终点站,没人知道,或者也无人有暇在意,今天就是它正常运营的最后一天。这辆汽车此刻仍属于英商中国通用公共汽车股份公司,但明天,它就将被日本人扣押。
由英商中国通用公共汽车股份公司在上海运营的汽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上海租界的格局:日军进驻公共租界中区和西区,仅暂未染指轴心国同盟意大利和维希法国的势力范围。 租界内的英资业务大多被日伪政府接管,中国通用 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也名列其中。
上海公共租界内电车和汽车路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通用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称为The China General Omnibus
Company, Limited(CGOC) 。该公司于1923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由沙逊家族集团掌控,它
负责上海公共租界和其他地区的公交车运行业务,公司地址在法租界辖区内的杜培尔路(今常德路 ) 。1924年10月9日,该公司的第一条公车线路开通。到1930年代。该公司已经开辟了20多条线路,这其中还有一条完全由双层巴士承运的路线。
由英商中国通用公共汽车股份公司运营的双层汽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失效的代币
在公交车停运的当天,生活在租界里的你发现,手里原先可以用来搭乘公交车的代币 (token) 突然不管用了。
这是一种1939年出现的铝制代币,由英商中国通用公共汽车股份公司发行,供乘客搭载公交车使用。它一面刻着一辆公交车,下面是公司的英文名字。另外一面是像蜗牛壳一样的同心圆图案,中间刻着面值“3¢ (三分)”。
这枚代币的出现,也离不开战争的阴影。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华界沦陷,因为日本
暂时不去“招惹”各列强,被华界包围的租界尚一切照旧,舞照跳,公交车照跑,俨然一座孤岛。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欧洲进入战争, 铜、镍等金属大多被各国政府用来制造军备武器 ,同时在上海,日军对铜圆的恶意收兑更造成租界内辅币严重短缺,需要大量辅币的公司 (如电车、公交车公司)就采取自己发行代币、代价券的措施以维持正常营业。英商中国通用公共汽车股份公司在这个时候发行了一套面值有一分、三分、五分的代币。因为其他金属更稀缺,所以选择了相对容易获得的铝,而铝的轻便与耐用,也让它更适合日常携带和保存,得以在今天被放入PCGS封装盒中。
在那个一切都紧张的战争年代,拿着这样一枚做工有些粗糙的三分钱代币,你就能在上海租 界里搭上一辆公交车,坐上一小段。如果还想去往更远的地方,那就要搭配其他面值的代币 或代价券 。
短暂的畸形繁荣
代币,其实早就出现在了租界内的某些行业中。例如1920年代,英商中国通用公共汽车公 司就发行过二分半、三分、五分等面值的代用币,以在付钱和找零时起到补充作用,方便乘 客根据自己的路程,与现金搭配使用。但代价币/券/筹在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还是要等到 孤岛时期。
华界沦陷之后,来自各阶层的大量上海居民涌入租界,给这里带来了短暂的畸形繁荣。一面 是兴盛的商业,一面是紧缺的货币,一时间的掣肘,让人们不得不用起小额邮票和印花税票 来作为找零。
华界沦陷后,上海民众涌入租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邮票和小额税票毕竟是小小的纸张,转手几次就会破损污秽不堪,因此更耐用,功能更明确,
甚至可以打广告的“专业”代价用品逐渐成为了商家主流的选择。有不完全统计认为,
在1939年到1942年之间,上海租界内发行过代价币、代价券的商业主约有三千家以上,
种类达两万多种,包括了像现在依然营业的大光明和国泰影(戏)院、美国人开的电-话公司,
以及大大小小的餐厅、咖啡厅、理发店、俱乐部等等 。
这些代价工具并不是由政府统一发行,理论上自然也无法得到官方的认可,仅能作为
“编外货币”在租界内通行使用。 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它成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救市
行为。租界能够在动荡中实现经济秩序的相对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这些五花八门、形式各异的代价货币。
从货币到钱币收藏品
日军穿过各国租界的防线后,上海结束了维持数年的孤岛状态。汪伪政府规定民间要以“中央储备银行券”作通用货币,各商家发行的各类代价币、代价券、代价筹皆需要被回收作统一处理。风行一时的代价货币就这样失去了它们的作用,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再到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金圆券等又不断地恶性贬值导致物价飞涨,购买任何生活物品皆需大额纸币,甚至是金银贵金属,这些小额的代价币就更被生活在风雨飘摇中的人抛在了脑后。
直到现在,一些尚保持原样的代价币和代价券被人发现,送入PCGS进行评级封装,并送上拍卖会,才让更多人重新了解到一段特殊的经济历史。它们曾是货币流通的权宜之计,如今 却成为了收藏中的见证者——在PCGS的封装盒中,它们重新获得被看见、传承的可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