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A股再添百亿美元BD大单,创新药“青苗”出海引担忧

近日,恒瑞医药再添海外BD(商务拓展)大单,首付款多达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不过,在国产创新药海外BD密集落地的背后,“卖青苗”的忧虑声也在业内流传。

恒瑞医药BD交易再添百亿美元大单

7月28日盘前,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公告披露,公司与交易方GSK(葛兰素史克)达成协议,公司将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包括中国地区)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不包括中国地区)有偿许可给GSK。

HRS-9821是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其他11个授权项目涉及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目前均处于非临床研究阶段。

据披露,恒瑞医药将主导这些项目的研发,最晚至完成包括海外受试者数据的Ⅰ期临床试验。根据协议,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如果所有项目均获得行使选择权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实现,恒瑞医药将有资格获得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此外,恒瑞医药还将有权向GSK收取相应的分梯度的销售提成。

资料显示,GSK是一家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恒瑞医药称,本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拓宽HRS-9821和多个在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治疗领域创新产品的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品牌和海外业绩。

从2024年数据来看,恒瑞医药国外营收7.16亿元,同比增长16.07%,但占公司总营收之比不足3%。

这笔首付款多达5亿美元的授权许可交易,是恒瑞医药众多海外BD中的又一重磅交易。不过,恒瑞医药提示,药品从研发到上市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最终HRS-9821和其他项目能否成功在海外获批上市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协议中所约定的未来基于成功开发的里程碑等付款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最终选择权行使费和里程碑付款金额尚存在不确定性。

二级市场上,7月28日,恒瑞医药H股收涨24.54%,股价报84.75港元/股;A股获10%涨停,股价报62.04元/股。

7月29日收盘,公司A股股价涨2.84%,报收于63.80元/股,盘中一度达到65.43元/股,创年内新高;H股盘中也创下87.80港元/股新高。

业绩增长第二引擎?

恒瑞医药主要业务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致力于新药的研发和推广,主要涉及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科学等领域。

近年来,恒瑞医药对外BD进展迅速。2024年年报显示,自2018年以来,恒瑞医药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了13笔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6个分子实体,潜在总交易额约为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为6亿美元,另获得若干合作伙伴的股权。

恒瑞医药在年报中称,公司创新药出海取得成效,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其中主要来自对外BD交易的首付款。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63%和47.28%。除创新药实现销售收入138.92亿元(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长30.60%外,公司2024年收到Merck Healthcare(隶属于默克)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以及Kailera Therapeutics1亿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等许可合作对价,并确认为收入,进一步推动经营业绩指标增长。

具体来看,恒瑞医药与默克的授权许可协议于2023年10月达成。根据相关协议,默克需向公司支付1.6亿欧元的首付款、高至9000万欧元的技术转移费和行权费,以及可能高达14亿欧元的相关里程碑付款、潜在付款总额;此外,恒瑞医药还可收取相关销售提成。许可产品涉及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PARP1小分子抑制剂HRS-1167等。

公司与Kailera Therapeutics的授权许可协议于2024年5月达成,该交易方同意向公司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总计1.1亿美元,相关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59.25亿美元,以及相关销售提成。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恒瑞医药还将取得该公司19.9%的股权。许可产品为恒瑞医药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

今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又收到IDEAYA Biosciences的7500万美元首付款,并确认为收入,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4%至72.0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90%至18.74亿元。

该笔授权许可协议签订于2024年12月,恒瑞医药向IDEAYA Biosciences授予在全球(除大中华区外)开发、生产和商业化SHR-4849(DLL3 ADC)的独家权利。

此外,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已达成两项海外BD大单,按照公告发布日期的汇率计算,两个项目首付款超15亿元人民币。

两个项目的交易对象为Merck KGaA(默克集团)和默沙东,相关产品分别为SHR7280口服GnRH受体拮抗剂项目、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包括名为HRS-5346的先导化合物),两笔授权许可协议中项目首付款分别为1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和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

国产创新药海外BD密集落地,引发“卖青苗”担忧

据医药魔方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同比增长32%;首付款总额达118亿美元,同比激增136%;交易总金额高达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了近50%的总金额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超70笔,首付款总额33亿美元,交易总额达480亿美元。

事实上,不仅是恒瑞医药,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海外BD交易频频落地,且不乏上亿美元的大单。

今年5月20日,三生制药(01530.HK)公告称将其自主研发的突破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独家授予给辉瑞。辉瑞将为此支付12.5亿美元(约合90亿元人民币)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后续三生制药还将获得总额最多为48亿美元(约345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和1亿美元的股份认购。

这一交易刷新了中国创新药BD交易首付款的纪录。公告发布当天,三生制药的股价创出了32.28%的单日涨幅。

同月,石药集团(01093.HK)宣布与多家国际药企就三项潜在授权合作进行深入磋商,每项交易金额可能高达约50亿美元。消息公布后,石药集团股价应声上涨12%。

但并不是所有BD交易都会刺激股价上涨。我们曾发布《荣昌生物官宣42亿美元BD大单,股价为何“唱反调”?》一文指出,在官宣BD大单后,6月26日,荣昌生物A股股价跌超18%,港股股价跌超11%,与此前多家药企公告BD交易后股价大涨的情况大相径庭。

此外,出海交易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参与到全球合作开发的大舞台,获取更多发展可能性。但在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密集落地的繁荣背后,“卖青苗”的忧虑声也在业内流传。

据悉,“卖青苗”是业内人士对临床早期创新药转让的一种形象比喻,将早期创新研发成果比喻为“青苗”,意指国内医药企业和药品研发机构在技术研究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将现有开发成果转让给大型外资药企。

有观点称,这些产品蕴含了企业的创新心血与核心技术,被海外企业大量纳入麾下是否意味着优质创新成果可能就此流失?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曾表示,要警惕优质的国产创新成果流失,如果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过度依赖这种方式,产业未来发展将受到制约。

澳门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胡元佳教授曾称,如果仅仅将好产品卖出去,而不保留海外权益,企业未来发展将会受限。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须重视对海外权益、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