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毛利齐升、L4业务"落子成势",佑驾创新(2431.HK)战略升维推动价值重估
走渐进式路线的玩家亏损边际放缓,走跨越式路线的玩家仍在巨额烧钱,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智驾行业的最大印象。
确实,从过往的年度财务数据看,地平线机器人、佑驾创新这类渐进式玩家的净亏损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近期佑驾创新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再度验证了这一趋势。
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3.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1%;毛利0.52亿元,同比增长54.8%;毛利率15%,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净亏损率46.82%较2024年同期47.26%有所收窄,经营质量继续提升。
(图:佑驾创新营收与毛利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无人小巴的商业化落地已带动L4业务实现关键性营收突破。
可见,佑驾创新凭借成熟稳定的量产能力快速变现,又为L4业务商业化铆足劲头。这样来看,走渐进式路线的公司,或许是最早迎来盈利曙光的一批玩家,也蕴含着更多投资机遇。
智驾赛道"平衡术":兼顾"量产+研发"的典型标的
量产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也关乎商业化水平,如果企业能够做好技术转化,其商业化将势如破竹。
从佑驾创新最新财报来看,公司上半年发布iPilot 4 Plus和iPilot 4 Pro,向上扩充智驾产品矩阵,斩获4个中高阶辅助驾驶项目,同期还新增了4个主机厂的6个平台化项目。
这意味着产品与技术将适配同个平台下的多款不同车型,可以预见,公司中高端产品将迎来更大的量产规模,从而促进规模效应释放、摊薄成本,支撑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鉴于佑驾创新采用软硬件一体化交付,存货周转率数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量产效率。经计算,2025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率(年化)约为4.78次,较2024年的4.09次继续提升。
存货流转加快,意味着公司与更多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带动产品的规模化扩张,并在交付速度等方面建立优势,保障了更大规模的产品商业化和项目落地。公司也因此有效切割了更大份额的行业"蛋糕"。
与此同时,佑驾创新持续深化差异化的"驾舱融合"业务协同,以及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构筑规模化壁垒。
智舱业务方面,公司基于原有座舱系统,上半年新推出座舱大模型解决方案"智能管家BamBam",以及全栈自研的智能座舱DMS一体机iCabin Lite。
当前,车企出于自研难以平衡投入产出比、迫切提升整车销量等多重考虑,趋向于选择头部供应商合作。佑驾创新通过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有望全方位满足下游提升开发效率、管控成本、提高整车差异化竞争力等诉求。
出海方面,基于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当地法规需求,佑驾创新的解决方案被多家主机厂的出口车型采用,覆盖欧盟、韩国、迪拜、土耳其、墨西哥等目标市场。此外,通过与国际Tier 1供应商深度合作,切入国际主机厂供应链体系。
因此长期来看,佑驾创新深耕智驾、智舱,坚持"量产+研发"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方案的量产和可延展,从而牢牢绑定客户建立长期牢固的合作关系,为增长提供确定性。
另一方面,佑驾创新的利润结构将愈发健康,随着收入来源多元化、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最终驱动业绩"量价齐升"。
估值范式转换,重新审视佑驾创新的价值逻辑
站在投资的视角,佑驾创新的价值逻辑正在迎来范式转换,当前的估值体系尚未反映出以下关键变量:
1、政策预期下,行业贝塔的转换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释放"反内卷优供给"、缩短供应链账期等积极信号,短期内缓解产业链压力,上半年车市利润率已企稳回升;长期则提升产业健康度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使资源向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集中。
在行业政策上,AEB强制国标等推动智能化配置上车;政策也不断开放L4路权,优化制度环境,今年《关于加快邮政业科技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云仓在行业规模化应用"。这为智驾行业指明了方向和机遇。
(图:AEB存在较大可渗透空间)
汽车产业链上游面临的"阴霾"正在散去,行业景气度将持续上行。佑驾创新的业务模式与政策鼓励的方向高度契合,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撑,长期享受行业贝塔带来的估值溢价。
2、战略升维下,成长性的转换
对于佑驾创新这类渐进式玩家,一个容易被投资者忽略的是,在L4自动驾驶领域没有被充分定价的"成长性"。
今年2月,公司L4级无人小巴在苏州实现商业化落地,目前已在黑龙江、上海、杭州等多地落地运营,累计获得10余个项目。据了解,公司正在探索无人物流、干线运输、机场及矿山等特定场景商业化,第一代无人物流车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交付,成为继无人小巴后的新增长点。
(图:佑驾创新苏州L4级别无人小巴项目)
可以看到,公司通往L4商业化的路已初步跑通,真正做到在新领域"落子成势",持续兑现经营成果。考虑到短短半年时间,iRobo解决方案已实现超千万元的营收,未来L4产品加大投放、拓展运营区域,营收有望快速形成数倍成长空间。
更大的想象空间则在于,佑驾创新将技术和工程化能力复用到更多场景后释放的成长潜力。在笔者看来,公司L4商业化能够持续突破的核心优势在于:
一方面,场景选择精准。公司布局特定场景L4,更"接地气",商业化前景值得期待。乘用车等开放场景对智驾算法具有最高的技术要求,佑驾创新通过技术复用可以降维进入到港口、园区、快递支线等限定区域,具备更高的应用落地可行性。
中信证券近期在研报中表示,L4级别自动驾驶在多个场景中均呈现积极变化。其中,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快递、矿山、港口等多个场景兑现降本增效能力,开启规模化应用。
另一方面,技术经济性。公司在乘用车智驾领域释放规模效应,压缩L4核心元器件成本。公司通过车规级方案降本与算法优化,实现技术平移与商业边界的低成本扩张。未来若能在无人物流等特定场景跑通规模化盈利模型,有望抓住万亿级市场空间,打开增长的天花板。
因此,佑驾创新逐步构建"技术-场景-商业"三重飞轮,这让其俨然成为具备硬核技术壁垒的成长型公司,展现出可观的潜力。长期来看,随着L4业务持续兑现成长,将进一步改写这个智驾行业领先玩家的价值评估模型。
结语:
智驾行业的发展是一波接着一波的浪潮,有全情的投入,但更需要投入时机、投入力度以及技术沉淀的平衡——这关乎到企业能否坚持到盈利曙光来临,而非中途被拍在"沙滩"上。
佑驾创新这类渐进式玩家正向外界证明一条可行的成长路径:通过规模化量产构建造血能力,"以量产养研发",在全面开启L4战略布局后,利用现有优势快速建立有利地位,以技术复用不断拓宽护城河。这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范式——在技术新兴期避免盲目冒进,在商业化窗口期敢于投入,最终以扎实的技术沉淀穿越周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