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辰们崛起,“零食第一股”来伊份仍在自救,半年关店百家还亏掉4151万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陈泽旋
连续两年收入下降后,上海老牌零食企业重回增长通道。
8月26日晚间,来伊份(603777.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将近19.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7亿元,同比涨幅达8.21%。
针对营收增长的原因,来伊份指出,主要是公司拓展新业务渠道及新模式业务收入增加所致。
尽管来伊份在今年上半年顺利逆转收入颓势,盈利能力并未随之改善。上半年,来伊份由盈转亏,亏损总额达到4151.91万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半年度亏损纪录,而去年同期盈利1899.52万元。
时代财经了解到,今年6月,来伊份管理层曾通过上证路演平台,回应投资者关于何时盈利的问题,管理层称“门店结构调整导致的营收下滑不具备持续性”。
近些年,消费环境整体处于低位复苏,受消费分化的影响,又面临渠道变革的冲击,零食企业普遍增速放缓。2021年,以直营模式为主的来伊份重点推进加盟,此后又先后跨界至生鲜、茶饮、预制菜、数码产品、美妆护肤等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领域;2024年9月,来伊份还进军仓储会员赛道。
从目前来看,来伊份的一系列转型动作,尚未能带领公司走出业绩低谷。
靠加盟商扩张,直营门店再减380家
来伊份是一家传统的零食企业。上世纪90年代,郁瑞芬从江苏南通来到上海,和丈夫施永雷靠着3000元借款起步,通过冰淇淋生意攒下第一桶金,随后在1999年创立“来伊份”。
在当时,连锁模式的零食集合店是一个新鲜“物种”,填补市场空白的来伊份得以迅速发展,一路成长为零食行业的龙头品牌,后于 2016年11月登陆A股,拿下“主板零食第一股”。
来伊份的高光时刻并未长久延续下去。随着消费分化趋势显现,量贩零食赛道强势崛起,叠加电商渠道的猛烈冲击与新型商超的客流分流,定位中高端且依赖线下的来伊份,逐渐在市场博弈中显露疲态。
关于上半年亏损的原因,来伊份在7月发布的预亏公告中称,是受到主营业务相关调整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双重影响,于上半年,来伊份对部分区域的门店店型及结构进行调整,直营门店店数及收入出现同比下降,导致当期利润不达预期。
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来伊份直营门店实现营业收入8.75亿元,同比减少2.37亿元,对应的减幅为21.32%。
在门店结构上,来伊份的策略是调优传统小型直营门店,扩大加盟商规模,以及拓展以生活店为标准的新店型。2024年底,来伊份的加盟店数量达到1600家,占比52%,首次超过5成;2025年上半年,加盟店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3%。
“这几年发展较好的是以量贩模式为代表鸣鸣很忙、万辰集团,和以制造研发一体化为代表的卫龙、盐津铺子”,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表示,量贩模式具有强性价比,能够满足大众消费者的诉求,而制造研发一体化的企业则具有强产品力。
早年市场竞争不充分时,直营模式虽耗资金,却也给来伊份带来了较大收益,但当劲敌逼近,直营模式反而拖了后腿。王国平指出,来伊份在渠道方面以自营为主,需维持高毛利,才能稀释租金和人工成本,产品则以代工为主,导致产品研发和食品安全能力较弱。此时,来伊份受到量贩零食企业和一体化企业前后夹击。
与直营模式的重资产属性不同,加盟模式无需企业承担全部门店运营成本,是一种更灵活也更高效的轻资产扩张方式。
2021年,来伊份决定重点推进加盟业务,并着手将直营店转加盟店。效果立竿见影,截至2021年年底,来伊份全国门店总数显著上涨,同比增加484家至3488家,其中,直营门店减少175家至2194家,加盟门店增加659家至1294家,全年加盟签约店数破千家,均创历史新高。
这一战略持续至今。据时代财经统计,2021年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含2021年变动),来伊份直营门店合计净减少974家,加盟门店合计净增加949家。截至2025年6月30日,来伊份加盟门店数量为1584家。
关店同时开出会员店,自救多年后亏损扩大
重仓加盟模式曾短暂地带动来伊份的业绩。2021年,来伊份实现了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又于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在当时,来伊份将业绩转好的原因归结于完善业务布局、优化门店结构等“一系列经营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不过,来伊份的营收在2022年触及上市以来的峰值后,于2023年便进入下行通道。
2022年,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43.82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229.14%。2023年及2024年,来伊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77亿元、33.7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99.23万元、-7775.63万元。
关于业绩走低的原因,除了受到非经常性损益影响,2023年还包括“提高整体组织效能,对部分渠道业务进行战略调优”,而2024年则包括主营业务在主要销售区域受市场环境的挑战较大、转型期业绩不及预期以及公司推出新店型并进行部分门店优化。
实际上,在2023年门店数量达到历史高峰的3685家后,2024年起,来伊份同时开启闭店动作,2024年门店合计净减少600家至3085家,2025年上半年,来伊份门店数量较2024年底净减少106家至2979家。
与此同时,来伊份持续开发与拓展创新品类,试图架设第二增长引擎,包括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锁鲜卤味、冷藏糕点、预制菜、水果生鲜、粮油调味等品类,还探索和布局非食品类和跨境品类,涉足日用百货、数码产品、美妆护肤等。
去年9月底,来伊份正式进入仓储会员赛道,全国首家仓储会员店在上海松江区正式营业,商品广泛涵盖休闲食品、生鲜、蔬菜水果、酒水饮料、米面粮油、家清个护、纺织家电、百货、烘焙熟食、猫粮狗粮等各个品类。
王国平认为,来伊份只是众多企业中探索仓储会员店的一员,“短期跑不出来,能稳住就可以了。因为仓储会员店里,除了休闲食品是来伊份的基本盘,其它品类业务并不擅长,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和选品能力,难以实现高周转高坪效”。
在王国平看来,仓储会员店需要高配采购验厂团队,后台成本会被快速放大,“来伊份既没有店王也没有规模来稀释(成本),会面临庞大的成本压力,这也是国内仓储会员店失败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目前来看,来伊份的一系列转型动作,未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来伊份由盈转亏,亏损总额达到4151.91万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899.52万元;归母净亏损5068.39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492.45万元。
今年 6 月,有投资者在上证路演平台向來伊份管理层追问盈利时间表,管理层称“门店结构调整导致的营收下滑不具备持续性”,但未对具体盈利节点作出明确答复。
关于何时盈利的答案,恐怕当下连来伊份自己,也在探寻之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