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创业板公司上半年“砸”950亿搞研发,谁是“领头羊”?

2025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研发创新投入持续加大,1384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合计949.89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19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5亿元,集中在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等行业。

创业板公司研发“砸”950亿,“宁王”断层领先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研发创新投入持续加大,1384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合计949.89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188家公司研发费用大于1亿元,宁德时代(300750.SZ)、阳光电源(300274.SZ)、汇川技术(300124.SZ)等8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

公司层面上,宁德时代“断层式”领先。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7%至1788.86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33.33%至304.85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48%至100.9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六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2.1万名;境内、境外拥有专利及正在申请专利分别为29709项、19638项,合计达49347项。

不过,创业板中有约53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足1%。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整体研发强度2.33%,同比小幅提升。其中,创业板研发强度为4.89%,科技属性进一步凸显。

营收方面,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增幅明显,分别为9.03%、4.90%、6.08%,创业板净利润增速11.18%,远超市场整体水平。此外,目前创业板民营企业已突破1100家,占板块公司家数比例超80%,占A股民营企业家数比例超三成。

“5亿元俱乐部”里都有谁?

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有19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超过5亿元,按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主要分布在电力设备(6家)、电子(4家)、计算机(4家)等行业。例如电力设备行业的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欣旺达(300207.SZ),电子行业的蓝思科技(300433.SZ),计算机行业的深信服(300454.SZ)。

此外,机械设备、医药生物、传媒、通信行业也有公司跻身研发费用“5亿元俱乐部”。

研发费用是衡量生物医药公司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300760.SZ)研发投入17.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61%,其中资本化、费用化金额分别为1.7亿元、16.07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近5200名研发工程师。

迈瑞医疗称,公司已经完成了“设备+IT+AI”的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搭建,以医疗物联网和设备融合创新为基础、“瑞智、瑞检、瑞影”专科信息系统为载体,并结合持续进化的启元AI垂域大模型,最终实现精准诊疗个体化,开创数智医疗新范式。

业绩层面,迈瑞医疗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8.45%至167.4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2.96%至50.69亿元。迈瑞医疗表示,经公司初步测算,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将转正,且营业收入将呈现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

在创业板56家通信公司中,研发费用超5亿元的有两家,分别为锐捷网络(301165.SZ)、中际旭创(300308.SZ)。

其中,中际旭创2025年1-6月研发投入为5.86亿元、同比增加11.12%,占营业收入的3.96%。中际旭创披露,在今年光纤通信会议(OFC)上,公司现场演示了单波400G的技术,目前已经具备3.2T产品的开发能力。

上半年,中际旭创营业收入为147.89亿元、同比增长约37%,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光模块业务,该业务毛利率约40%,和上年同期相比提升超过6个百分点;同期净利润42.42亿元,净利润率约28.7%。

9月3日,光模块概念持续回升,截至收盘,中际旭创股价报426.19元/股,总市值约4735.48亿元,位列创业板第二。约半个月前,8月18日,中际旭创的市值首度超越迈瑞医疗,排名创业板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以中际旭创为例,受研发加计扣除影响,公司上半年所得税费用减少1.06亿元。

扩产意愿同步升温,这些研发强企带头

数据显示,在研发投入加码的同时,创业板公司投资扩产意愿显著增强。上半年,全板块长期资产投资合计1822.32亿元,同比增长9.43%。受行业景气度回升与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电子、电力设备行业长期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大幅增长35.98%、14.78%。

其中,阳光电源在2025年上半年对募投项目“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投入2.3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22.45亿元,投资进度达到93.42%。截至6月底,公司海外光伏逆变器的产能已达50GW,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超20家分支机构和60多家代表处,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9月3日,阳光电源股价涨超15%,报收114.90元/股,9月4日再创124.08元/股的年内新高。业绩层面,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营业收入为435亿元、同比增长40%,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同比增长5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亿元大幅改善。

具体到业务来看,逆变器方面,光伏逆变器业务实现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逆变器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1%。报告期内,公司重磅发布两款逆变器新品:全球首款功率达到400kW+的组串式逆变器SG465HX和全球首款分体式模块化逆变器1+X2.0。

储能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28%。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最新发布了PowerTitan3.0AC智储平台,其中Plus版容量达到12.5MWh。

上半年,阳光电源研发投入达20.37亿元、同比增长37%。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7120人,研发人员占比约40%;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

此外,公司拟进行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9.50元,总计派发现金股利19亿元左右,半年分红比例进一步提升到25%。另据阳光电源8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长川科技(300604.SZ)主要从事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域。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41.80%,实现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98.73%。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7737.1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6.65%,主要用于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AOI等设备产品的新品开发以及应用工程开发、客户定制化开发等。目前,公司已拥有海内外专利超115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370项),以及91项软件著作权。

上半年,长川科技分别向自建项目“长川科技集成电路高端智能制造基地工程项目”“长川内江工程项目”投资1.25亿元、439.18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分别为6.41亿元、2.74亿元,项目进度分别为100%、45%,预计收益分别为50亿元、10亿元。

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6.35%、71.33%,同比分别增加33.57个百分点、4.43个百分点。

此外,6月25日,长川科技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31.32亿元,其中21.92亿元投向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余下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总投资为38.4亿元,拟在公司现有集成电路专用设备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购置研发设备,投入相应的研发人员、材料和其他必要资源迭代开发测试机、AOI设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