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报双增看张家港行成长之源
做精做透五篇大文章
作者:可乐
编辑:李莉
风品:闻道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越是洗牌期,越凸显经营韧性。伴随中报季落下帷幕,一些企业秀出实力肌肉。
截止9月8日,A股42家银行中报悉数披露完毕:营收合计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共26家营利实现双增。
其中,张家港行营收26.05亿元,同比增长1.72%;归母净利9.95亿元,同比增长5.11%。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94%低位,拨备覆盖率提至383.98%。在利率下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跑赢大盘稳优发展凸显经营韧性。
保持长期主义、战略定力的企业,往往收获复利效应。这一点在张家港行的经营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扎根县域、专注普惠,该行以“小而美”的差异化路径,在数字化浪潮中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动能,逐步走出一条特色高质量新路。
1
一优一降一转 首次中期分红
深入业务面,韧性生长的两个抓手不得不提。
首先,是优化收入结构、推进多元化战略。利息和非利息双驱,为业绩稳增提供了支撑。
利息净收入方面,张家港行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个人贷款及实体经济信贷投放,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也为自身带来稳健收入。非利息收入方面,则积极拓展多元化渠道,中间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成为第二曲线。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0.6亿元,同比大增140%;投资收益攀至8.7亿元,继续成为非息收入增长的主推动力。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非息收入持增,意味着张家港行正逐步摆脱对传统息差的过度依赖,转向更加多元化的收入结构。轻资产、轻资本的经营特征叠加精细化管理,展现了该行在复杂环境下的较强韧度和适应性。
截至2025年6月末,张家港行个人和公司活期存款增速显著高于定期存款,负债结构进一步改善。更关键的是,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强运营成本管控,该行精细化水平资本使用效率提升,截至2025上半年末成本收入比27.87%,较年初下降7.92个百分点,强化了盈利能力,也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其次,数字化转型、构建特色竞争力。通过引入DeepSeek、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实施本地化应用,该行以技术赋能内部组织进化与流程再造,显著提升了数字化经营与管理水平。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而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优一降一转,稳健成长也增加了回报底气。2025半年报中,张家港行宣布实施中期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总额2.44亿元,占上半年归母净利的24.52%。这是该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体现了对股东投资利益、发展红利共享的重视,有利于投资者的长持有期信心。
2
存贷双增 深耕区域经济
实体兴金融兴。身处长三角经济带,张家港市产业协同力大、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较强,区域经济活跃,常年位列中国百强县(市)前三。
作为本土唯一的一级法人银行,张家港行深识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坚持“稳中求进、深耕普惠”总基调,网点广泛覆盖市区及乡镇,客户基础扎实,在本土存贷款市场中份额长期稳居前列。
2025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2237.85亿元,较年初增48.77 亿元,增幅2.23%,总存款1759.31亿元,较年初增93亿元, 增幅5.58%,总贷款余额1461.22亿元,较年初增88.06亿元, 增幅6.41%。
业务发展方面,信贷资源与服务结构持续优化。信贷客户总数14.72万户,稳居全省农商行第三位。其中,个人信贷客户13.96万户,占比94.82%;对公信贷客户7623户,较年初增长12.83%。
从贷款结构看,母公司涉农及小微贷款余额1246.25亿元,较年初增加83.89亿元,占比90.88%;单户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户数占比99.01%;民营企业贷款余额848.11亿元,较年初增加52.83亿元,占比61.8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9.15%。
贷款投向上,也与实体经济结构契合度较高。前十大客户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额分别为4.97亿元、4.94亿元和4.62亿元,占资本净额比为2.39%、2.38%和2.23%,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支持小微企业方面,针对融资难、融资贵,张家港行通过完善融资协调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来提升发放效率,并推出“微企易贷”“小微贷”等专项创新产品,较好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零售业务方面,上半年按揭贷款虽减少1.6亿元,但同比少降5.4亿元;经营贷与消费贷分别新增5.2亿元和4.3亿元,同比多增11.7亿元和28.6亿元。
凭借较扎实的综合实力和清晰的战略定位,张家港行连续15年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2025年位列第502位,较上年提升28名,同时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3
筑牢风控防线
不良率0.94%、资本充足率上升
从“拼规模”转向“重质量”。作为价值底盘,张家港行的风险管控也有可圈点处。
截至2025年6月末,全行不良贷款率0.94%,与年初持平,低于上市银行1.15%的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达383.98%,较年初提升7.95个百分点,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在增强,资产质量在巩固。
追其原因,离不开意识、实操两手抓。比如推进风险前置管理,强化营销队伍风险识别力,不断优化前、中、后台三道防线架构,逐步构建起一体化风险管控体系,形成“1+1+3”风险控降团队及“百人风控团”的专业架构。
以强化风险事中管控为例。在风险处置过程中,总行与分支机构保持高效联动、分工明确。针对潜在风险客户,总行依托预警信号监测、还款能力预测和风险演变评估,提前制定差异化管控策略,坚持“一户一策”推进风险化解。综合采取提前谈判、强化催收、增加风险缓释、提高贷后检查频率等多项措施,全面提升风险管控实效。
再如加强不良处置力度。为加快不良资产化解,该行专门组建专职清收团队,并设定全年清收任务目标,系统提升处置效率。同时,组织全行不良贷款清收实务培训,持续锻造专业清收队伍,切实增强分支机构的风控能力。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依托大数据监控平台,张家港行灵活运用行内外数据资源,实现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不断提升风险预警的准确性。精准识别潜在风险节点与风险客户,提升风控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
截至2025年6月末,张家港行资本充足率13.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3%,同比均有提升。众所周知,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资本实力的改善,有助该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抵御,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奠定基础。
4
做好“五篇大文章”
筑起新生态壁垒
更深一度看,上述底盘的夯实也让五篇大文章插上赋能翅膀,守正创新中,兼顾深度、广度、特色度。
科技金融方面,张家港行设立了创新金融中心,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力求精准滴灌企业需求。2025上半年,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23.05亿元,较年初增长20.41%,有效降低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绿色金融方面,锚定“双碳”目标,张家港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与举措,打造“企业+项目+供应“”立体化绿色金融服务矩阵。截至2025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51.75亿元,较年初增长18.20%。助力了企业低碳转型,也为生态效益提升、当地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养老金融方面,累计发放三代社保卡121.09万张、尊老卡7.1万张。全行98%的网点实现适老化改造,打造了7家示范网点,丰富了适老金融服务。通过“移动柜台”“耆享存”“金港湾理财”和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60岁以上老年客群的存款和理财规模合计超600亿元。
数字金融方面,不断完善数币服务体系。自试点以来,数币交易量已超890亿元。为筑牢技术底座,张家港行建设新数据中心,并部署DeepSeek及通义千问开源大模型的本地化应用,打造技术驱动的新生态。借助这些技术创新,不断优化服务效率质量、客户数字化体验。
普惠金融方面,实体贷款增幅位列全省农商行第4位,同层级第1位。张家港行创新推出了“大家家园”社区生态圈,力求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总体而言,持续做专做透五篇大文章,深度赋能实体、优化客户体验、挖掘业务差异化,这些努力汇成一脉,最终筑起一道生态壁垒,成就了企业的成长韧性。
从规模稳扩到业绩稳增,从资产质量优化到风控体系完善,从金融普惠深推到区域经济赋能……
简言之,张家港行的喜人中报,源于一种厚积薄发。以用户需求为本,刀刃向内调结构、实风控、数智化转型。手握三个抓手怀揣长期主义,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正在悄然重构。
本文为首财原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