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夏银行系7天被罚近亿年内累计罚单破1.1亿元暴露内控危机

2025年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处以1200万元的巨额罚单。

与此同时,对王涛、张志涛两名责任人予以警告处分,并合计处以10万元罚款。

这已然是华夏银行系子母公司在7天之内领受的第二张千万级罚单。

回溯至9月5日,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业务管理不审慎”等诸多问题,被处以8725万元的罚款。

两项处罚叠加之后,华夏银行系在短短一周之内罚金总额高达9955万元,这进一步坐实了其“年内被罚金额最高银行”的头衔。

监管利剑频频落下,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

公开信息表明,华夏银行系在2025年累计收到的罚单金额已超1.1亿元。除上述两笔巨额处罚之外,年内百万级罚单亦不在少数:

8月,温州分行因信贷违规被处以170万元罚款;

3月,宁波分行因存贷款业务管理问题被罚款125万元;1月,深圳分行因不良资产转让违规等问题被罚款560万元。

处罚事由高度聚焦于“贷款三查不到位”“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内控失效”等核心风控环节,这充分反映出该行在业务扩张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严重失衡的状况。

高层震荡与合规短板相互交织,值得高度关注。监管的重罚与人事的动荡产生了叠加效应。

自2024年以来,华夏银行经历了一场罕见的高层“换血潮”:原董事长李民吉突然辞职,原行长关文杰离职,监事会主席王明兰退休,全年涉及董事、监事、高管等十余个关键岗位的调整。

尽管在2025年5月,新任董事长杨书剑提出了“破冰”改革计划,然而频繁的管理层更替致使战略的连续性受到损害,合规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发展的步伐。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由制造业企业(首钢集团)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华夏银行长期面临着业务结构单一、对公业务依赖度过高的严峻挑战。

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其公司贷款占比仍然超过60%,而零售转型的步伐却颇为迟缓。在严监管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与现行的审慎监管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此次系列罚单正是这一矛盾的集中爆发。

随着金融监管步入“长牙带刺”的新阶段,华夏银行迫切需要重构公司治理体系。新任管理层能否借助“思想大讨论”打破路径依赖,将罚单带来的教训转化为内控升级的契机,市场正翘首以盼。(编辑/陈小泉 来源/商讯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