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艰难扭亏的高鑫零售,出了“内鬼”?

雷达财经出品 文|丁禹 编|孟帅

近日,网传大润发营运长管明武被警方带走调查一事,将大润发及其母公司高鑫零售推向舆论的聚光灯下,引发公众广泛热议。

对于此次风波,大润发方面表示,目前该案件正在调查阶段,一切以公安机关公布的信息和调查结果为准。

雷达财经注意到,自阿里巴巴退出持股、德弘资本接手控股权以来,高鑫零售便启动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如管理层更迭,营运大区进行精简收缩等,试图借此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而在业绩层面,2022财年至2024财年,高鑫零售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不过,2025财年,高鑫零售成功摆脱2024财年巨亏16.68亿元的泥沼,实现盈利3.86亿元。

然而,高鑫零售业绩回暖的表象之下,潜藏的深层挑战难以掩盖。在传统商超业态整体式微的行业大环境下,其扭亏成果更像是短期调整的阶段性表现,较为依赖于关店收缩、优化人员等“减法操作”。这种以收缩换利润的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想要真正实现稳定的持续盈利,仍面临不小的考验。

此外,高鑫零售正身处多重压力交织的“战场”,其既要应对电商平台持续的流量与价格挤压,又要抵御社区折扣店的下沉渗透与成本冲击,同时还要在会员店赛道的激烈混战中争夺市场份额。

如何在这场多维度的竞争中重构核心竞争力并找回昔日的行业地位,仍是摆在高鑫零售面前的一道难题。

大润发高管被带走,高鑫零售刮起“反贪风暴”

9月12日,针对网传大润发营运长管明武被警方带走一事,大润发方面向媒体回应称,关于公司高管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批准予以拘留一事,目前该案件正在调查阶段,一切以公安机关公布的信息和调查结果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管明武曾担任大润发上海营运区总经理,直接向现任CEO沈辉汇报工作。另据天眼查,管明武目前任职企业共69家,其在68家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56家企业担任高管。

大润发高管此番被带走调查,其实并非突如其来。据《商业观察家》,有市场人士向其透露,自德弘资本控股收购高鑫零售后,资方的主要工作就是从“廉政”工作开始。作为老牌超市公司,大润发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历史包袱。

前述人士还表示,“大润发内部这块是有问题的,这么多年的发展,公司有内部利益。当年,阿里接手时,大润发也曾想反腐,但是当时大润发的‘缔造者’黄明端不同意。”

虽然未对外披露具体的涉案细节,但大润发方面向媒体表示,公司一直以来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对任何违规行为零容忍,公司内部拥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合规体系,个别高管的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公司整体。

大润发方面还强调,目前,公司的日常运营、各项业务均在有序开展。公司内部在持续提升与优化公司治理和运营效率,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高鑫零售迎来重大股权变革。彼时,阿里巴巴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子公司及New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总股本的约78.7%。

出售事项完成后,阿里巴巴将不再持有高鑫零售任何股权,且高鑫零售将不再是其子公司。

至此,阿里巴巴完全退出大润发,其与大润发七年左右的缘分也就此正式画下句号。而接手阿里巴巴所持股份的德弘资本,则成为高鑫零售新的控股方。

伴随着高鑫零售股权结构的变动,公司内部管理层随即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阿里系管理人员离开,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由德弘资本联合创始人兼CEO华裕能接任。

成功扭转巨额亏损,盈利背后暗藏隐忧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近年来,高鑫零售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2财年至2024财年,公司分别实现881.34亿元、836.62亿元、725.67亿元的营收。其中,2023财年、2024财年,高鑫零售的营收同比分别减少5.07%、13.26%。

利润方面,这三年间,高鑫零售仅2023财年实现盈利,当年录得净利润0.78亿元,而2022财年、2024财年则分别录得8.26亿元、16.68亿元的亏损。

进入2025财年,高鑫零售同比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净利润3.86亿元。不过,同期高鑫零售的营收规模仍未扭转下滑颓势,同比减少1.4%至715.52亿元。

据了解,德弘资本入主高鑫零售后,迅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通过调整管理层、优化营运大区、关闭亏损门店、调整产品策略、发展业态创新等措施,打破原有利益格局,推动降本增效,寻求新的业务发展。

今年5月,大润发将原来的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营运区,分别为华东区、华南区、华北区、东北区。

组织调整过程中,原属华中区的湖北、江西划入华东区,四川、重庆划入华南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则并入华北区。高鑫零售表示,这些调整旨在“组织整合提效”。

与此同时,高鑫零售通过关停亏损门店、优化门店员工用人结构和模式、优化总部组织结构等举措,大幅降低了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和行政费用。

具体而言,2025财年,高鑫零售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52.32亿元,较上一财年的181.78亿元减少29.46亿元,同比下降16.2%。

高鑫零售解释称,前述开支的减少,主要源于优化门店员工用人结构和模式所带来的成效,报告期内仅人事开支便减少9.81亿元。同时,负现金流量门店应计的减值损失减少11.48亿元,及管理层致力于降本增效,使得费用的节约部分弥补了毛利的减少。

同期,高鑫零售的行政费用为17.09亿元,同比减少5.42亿元,减幅为24.1%。

高鑫零售表示,前述费用的减少,主要由于商誉减值减少1.40亿元;管理层优化总部组织,使人事开支减少2.41亿元;及节约成本控制所致。

此外,公司产品策略的调整,也为高鑫零售的业绩改善提供了强劲动力。CEO沈辉主导推动的价格竞争力策略,聚焦于重回自有品牌商品的低价路线,并陆续推出“超省”、“天天便宜”、“加量不加价”、“必买”等多个促销商品系列。

前述策略在有效吸引价格敏感型顾客的同时,拉动了门店客流量和客单价,从而推动同店销售额实现增长。财报显示,2025财年,公司同店销售增长(按除去供应链业务之货品销售计算)为0.6%。

雷达财经注意到,高鑫零售还试图通过业态改革重塑其线下竞争力。2025财年,大润发Super新开4家,门店总数达33家。这些门店定位精准,提供的商品专注社区需求,且设有社区食堂、儿童乐园等体验区,深度融合了消费场景。

同时,高鑫零售还大力发展M会员店业务。截至2025财年末,高鑫零售共有7家M会员店,其中4家为2025财年内开设。

有分析认为,通过这一系列的业务调整,高鑫零售成功在2025财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86亿元。但高鑫零售的业绩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店裁员、成本压缩等短期举措,只有兼顾在管理和业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在“开源”方面寻求突破,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公司的经营困局。

零售反腐刻不容缓,行业巨头集体亮剑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长期以来,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环节往往是腐败风险的高发地带,灰色利益链条的滋生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沉疴。

今年7月,永辉超市发起行动,公开发布《致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旗帜鲜明地向腐败乱象与行业潜规则宣战。

永辉超市表示,任何形式的贪腐、舞弊行为,最终都会转嫁为供应链成本,为此公司采取了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严格惩处和保护举报人等措施。

而担任永辉代理CEO的叶国富,也曾痛斥行业痼疾:“行业内常是换一个采购人员、换一批供应商,让供应商非常没有安全感,被逼着去送钱、腐败”。

为彻底根治这一顽疾,叶国富提出“裸价直采+聚焦核心供应商”的改革路径——聚焦核心大供应商,砍掉大量小的供应商,把层层加价转为裸价直采,跟供应商破除博弈关系,产生共生关系,从源头消灭灰色利益的滋生土壤,重新建立中国超市采购的健康阳光体系。

事实上,不止永辉,多家头部零售企业也正致力于以差异化的策略改善内部腐败的困局。例如,名创优品推出的“智能采购平台”,可自动比对市场价格,一旦供应商报价高于行业均价5%,便会触发预警机制,有效杜绝人为操纵空间。

而河南零售标杆企业——胖东来,则走“高薪养廉+全员监督”的路线,其在给基层员工和店长提供高薪的同时,设立内审举报奖励,以此显著降低员工的腐败动机。

再将视线转回至高鑫零售,德弘资本入主高鑫零售后,内部整顿动作尤为迅速,其延续行业反腐思路,通过搭建完善的监督机制与合规体系,在提升管理透明度的基础上,逐步瓦解并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有声音认为,此次高鑫零售高管被带走调查一事,虽短期内对公司声誉造成冲击,但高鑫零售想借此凸显加强内部监管、推动治理改革的决心已经显露。而长远来看,该事件亦为行业敲响警钟,能有效发挥警示作用,有助于推动全行业的廉洁生态建设。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