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等9部门9月16日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包括开展“服务消费季”活动、支持消费资源与IP合作、延长文博场馆和景区营业时间、优化学生假期安排等。
今年以来,扩大服务消费就一直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重心。
这次的新文件属于今年以来政策一贯重视的延续,意在提升服务业品质、优化消费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长期来看,我国服务消费扩容存在长足发展潜力,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通常保持在70%左右,2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7%,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学习时报》2025年9月15日第5版)。
事实上,“扩大服务消费” 已逐步成为我国扩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溯政策脉络,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首次提及相关方向;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针对服务消费作出系统性部署;2025年以来,多部委更是聚焦银发旅游、家政服务、失能老人养老等细分领域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此次《措施》在前期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覆盖服务消费全链条,从供给端的品质提升到需求端的潜力释放,再到财政金融的协同支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一系列举措的密集落地,充分体现了国家推动服务业壮大的坚定决心,将有效破解当前服务消费领域供给不足、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为内需增长打开更大空间。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叠加居民消费习惯升级与消费信心提振,服务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今天(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及亮点。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对政策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盛秋平指出,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潜能加速释放,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入境旅客成倍增长,旅游市场亮点纷呈,演唱会、音乐节广受欢迎,“苏超”“村BA”等群众身边的赛事“火爆出圈”,可以说服务消费已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我国服务消费领域供给质量仍需提高,一些领域消费体验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合力,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盛秋平表示,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化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政策措施》共提出5个方面19项任务举措:首先是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将持续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等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还将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支持首发经济,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进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二是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将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开放优化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支持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鼓励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打造精品赛事和体育竞赛表演品牌;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提供更多优质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培训;加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建设;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三是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将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发挥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开启“中国游”、畅享“中国购”;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打造信息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此外,还要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将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企业;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服务消费集聚区的建设支持;对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给予贷款贴息等。最后,《政策措施》提出健全统计监测制度,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更好反映地方服务消费发展。盛秋平明确,下一步,商务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落实落细相关政策措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从当前消费数据来看,服务消费已呈现稳健复苏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8月,全国餐饮收入4496亿元,同比增长2.1%,2025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36480亿元,同比增长3.6%,显示出居民餐饮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文旅市场的高热度更是成为服务消费的 “强心剂”,各地区深入推进暑期文旅消费季活动,丰富游客文旅体验,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活力。1—8月份,文体休闲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均为两位数增长。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今年暑运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9.4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7亿元,观影人次达3.2亿,均超过去年同档期。国庆中秋假期将至,8天长假激发了人们的出游热情。多家旅游企业近日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公众出游意愿或将创新高。9月16日,国庆节前一日的火车票开售,假期旅游预订进入高峰期。去哪儿网数据显示,9月30日以北京为出发地,前往武汉、长沙、太原、郑州等热门城市的车票均已售罄。截至目前,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居民出游意愿同比增长超三成。随着《措施》相关举措逐步落地,服务业将进入高品质供给丰荣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将不断涌现,这种供需两端的正向循环,不仅能提升居民消费体验,还将推动服务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行业整合。据慧博智能策略终端显示,9月17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表示,随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分层,高质且具迭代能力的龙头有望胜出,建议关注:1)兼具成长性和渗透率提升逻辑的茶饮和餐饮龙头;2)受益政策催化、行业整合和自身商业模式迭代的线下连锁服务及文旅龙头;3)高成长新消费龙头。9月17日,财通证券也发布研报表示,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对人均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加速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文旅、体育产业和养老服务有望成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文旅方面,建议关注“两新”类文旅项目及旅游场馆升级改造;体育产业方面,建议关注优质体育赛事IP及运营和衍生业务;养老服务领域,可布局长护险相关企业及护理人才培养机构。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