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卖72家子公司!锦浪科技断臂求生,储能逆变器狂飙313%。
2025年9月,锦浪科技以2905.9万元完成四家子公司股权变更,这看似普通的资产出售,实则是其年内注销505家、转让72家子公司战略的缩影。
这些被"下架"的,正是毛利率超50%的户用光伏电站。公司曾经的"现金奶牛"。
在光伏逆变器市占率稳居全国第三的背景下,锦浪科技为何要断臂求生?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70.96%,但长期借款5年激增50倍至73.39亿元。这场资产大甩卖背后,暗含着向德业股份看齐、重注储能逆变器的战略转折。
电站业务收缩与储能逆变器崛起。
从重资产电站向轻资产技术转型。
2025年上半年,锦浪科技营收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光伏电站业务(电力生产+光伏发电系统),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68%降至45%,但仍是利润支柱,贡献营业利润6.29亿元(占比45%)。
逆变器业务(并网+储能),营收26.13亿元,占比提升至55%,其中储能逆变器暴增313.51%至7.93亿元。
战略性放弃户用,转向工商储。
出售的子公司多为户用光伏电站,累计并网容量约1300MW。
新增投资2025年募资16.77亿元,其中6.25亿元用于逆变器产能升级,重点布局工商业储能。
新推出的HJT系列逆变器转换效率达99.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98.5%
重资产模式之困与转型阵痛。
1. 资产负担沉重,固定资产占比超70%。
截至2023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达153.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0.2%。2021-2023年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现金超141.04亿元,导致折旧压力2025年上半年折旧摊销+利息费用合计5.69亿元,侵蚀利润。长期借款从2020年1.34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73.39亿元。
2. 现金流改善,资产出售缓解压力。
2024-2025年上半年,通过处置子公司收回现金5.18亿元,使投资活动现金流,从2023年-29.73亿元改善至-15.09亿元。2025年8月成功募资16.77亿元,用于产能升级。
3. 盈利能力分化,电站高毛利与逆变器低毛利并存。
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其中光伏发电系统达58%。储能逆变器毛利率30.27%,远低于德业股份45%
但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速70.96%,超越阳光电源等竞争对手。
锦浪科技创始人王一鸣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过去我们靠电站规模取胜,未来要靠技术领先。储能逆变器是光伏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锦浪必须抓住这次转型机会。"
在2025年战略发布会上,他更直言:"出售电站不是退缩,而是为了更精准地出击。我们要用3年时间,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再造一个锦浪。"
言西认为转型有三大机遇与两大风险。
1. 储能市场爆发:欧洲库存出清后需求复苏,亚非拉新兴市场快速起量,工商储能预计2025年增速超100%。
2. 技术追赶窗口:HJT系列逆变器效率突破99%,与德业股份技术差距缩小至1年内。
3. 轻资产运营优势:剥离电站后,公司可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研发投入占比有望从当前5%提升至8%
工商业储能领域已有德业股份、阳光电源等巨头布局,价格战激烈。即使出售部分资产,73.39亿元长期借款仍需3-5年消化。储能逆变器技术路线尚未统一,硅基、碳化硅等材料变革可能颠覆格局。
转型关键点,2025年底前完成工商储能产品线全系列覆盖,将储能逆变器毛利率提升至35%以上,欧洲市场营收占比从当前15%提升至25%。
锦浪科技的资产出售不是简单的业务收缩,而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选择。通过剥离重资产电站,公司获得现金流支持储能技术研发;通过聚焦工商储能,避开户用红海竞争。虽然转型阵痛不可避免,但正如王一鸣所言:"敢把老爆款下架,才能装新王牌。"
在光伏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竞争的下半场,锦浪科技的这次自我革命,或许正是其从跟随者迈向引领者的关键一步。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