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营收创新高,基民亏损“割肉”,这家基金公司“赚钱神话”背后的喜与忧

2025年10月,鹏华基金推出的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再次引发市场热议。

这只由闫思倩管理、以“机器人”为核心投资亮点的新基金,仅用一天便完成20亿元募集上限,并启动比例配售,延续了此前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的发行热度。

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募集停止公告,来源:中国证监会

然而,热销背后并非全是喜讯。那只曾在去年同样备受追捧的碳中和基金,今年上半年却为投资者带来了5.67亿元亏损,呈现出“旧基巨亏、新基热销”的鲜明反差。数据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矛盾—早在2022年二季度,鹏华基金的管理规模便已突破9000亿元,但此后三年始终徘徊在这一量级,迟迟未能迈入“万亿俱乐部”。与此同时,公司重点布局的混合型基金规模近乎腰斩,但新品发行节奏却丝毫未减。

鹏华基金规模走势,来源:天天基金

更具反差的是,2025年上半年鹏华基金实现净利润36.05亿元,而旗下核心产品却同期亏损超过5亿元。表面上看,公司依然维持着高发行的繁荣景象,但背后却隐藏着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失衡。

这不仅是鹏华基金的缩影,也折射出整个公募行业的普遍困境——高速发行与投资者回报之间,正形成越来越尖锐的矛盾。

碳中和人形机器人

2025年一季度,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在政策推动和技术突破的双重刺激下迎来快速上涨。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的高度集中配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截至2025年9月,该基金单位净值达到历史最高点,约2.17元,相较2024年末的0.9922元上涨约118.71%。

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单位净值走势,来源:天天基金

随着净值迅速攀升,投资者参与热情被迅速激发,大量资金涌入这只明星基金。基金定期报告显示,2024年底,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A类份额仅为1.75亿份,C类份额为8.76亿份,总份额不足10.51亿份。到2025年三季度末,A类份额飙升至28.3亿份,C类份额增至95.2亿份,总份额超过百亿,并较年初增长近12倍。

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A部分财务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然而,达到高点之后,该基金便进入下跌通道,基金净值也随之大幅回落。截至11月4日,单位净值回落至1.84元,相较高点下跌约15.2%。半年报显示,基金上半年投资收益亏损2.7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45亿元,两项合计亏损5.67亿元。这表明尽管基金净值在年初阶段大幅上涨,但大量新增资金在高位入场,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形成“净值涨、投资者亏”的悖论。

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近一个月走势,来源:天天基金

从基金份额变化来看,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资金流入与净值上涨的时间错配。2024年底,基金净值仍在1元以下阶段,投资者参与度较低;一季度净值暴涨超过80%后,资金才开始大规模进入,恰好成为回调期的主要承接者。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新增57.61亿份份额,其建仓成本主要集中在1.4元至1.8元区间,而二季度末净值已回落至1.4832元,这部分资金大多处于浮亏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鹏华的“碳中和”主题基金在投资策略上出现了明显的名实脱节。从基金名称来看,这类产品应重点配置电力、交通、工业等与低碳转型密切相关的板块;但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几乎未见这些板块的重仓,反而将主要仓位押注于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这样的配置偏离引发业内与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讨论该基金主题真实性的重要议题。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便该碳中和基金已在上半年录得亏损,鹏华仍随即推出同由闫思倩管理的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并在对外宣传中继续突出“机器人”这一卖点。该产品名义上聚焦“制造升级”,投资范围包括高端装备、高新技术制造及传统制造的优化方向;但从公司公众号与宣传材料来看,“机器人”依旧是最醒目的宣传点。营销层面固然成功制造了关注与热度,但也加剧了市场对基金投资集中度与主题真实性的质疑。

增长停滞:规模原地踏步背后的内部失衡

从财务数据来看,鹏华基金的整体经营表现可谓亮眼。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83.74亿元,净利润154.04亿元,净利润率高达83.82%。管理人报酬占比53.53%,销售服务费占比16.21%,托管费占比12.01%。

鹏华基金主要财务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然而,在亮眼利润的背后,是规模增长长期停滞的现实。自2022年二季度管理规模突破9000亿元后,鹏华基金的整体规模便陷入横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份额为9222.90亿份,比上期增加7.76%;期末净资产9386.22亿元,比上期增长9.33%。看似增长,但已连续三年未能突破万亿大关。

这种“环比增长”与“长期停滞”的并存,揭示了规模增长结构的异化——新发基金带来短期增量,但存量产品赎回压力巨大。

特别是在主动权益领域,鹏华基金的困境更为明显。其混合型基金数量自2021年以来增加约40只,达到237只,但管理规模却从1577.04亿元骤降至782.71亿元,近乎腰斩。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鹏华基金混合型基金累计募集1526.92亿元,但由于业绩不佳和投资者赎回,存量规模仍持续下滑。

从发行节奏来看,鹏华基金保持了极高的产品投放频率。2020年至2025年,公司发行基金数量分别为43只、51只、27只、32只、35只、31只,累计达219只,合计募集资金3242.64亿元。但高强度发行并未带来持续的管理规模增长。相反,规模增长曲线已明显钝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在非货基金规模排名中以5370亿元位列第12位。

鹏华基金非货规模排名,来源:Wind

与此同时,公司利润结构中债券收益远高于股票收益。2025年上半年,债券类基金实现收益31.8亿元,而股票类基金实现收益8.1亿元。这种“债强股弱”的结构,与公司近年来宣传的“发力权益”战略形成鲜明反差。

在“规模原地踏步”的表象之下,鹏华基金面临的真实挑战,是如何在业绩与信任之间重建平衡。当新基金不断发行、旧基金持续缩水时,公司的增长只能依赖营销推动,而非业绩驱动,这种失衡最终体现在投资者的“用脚投票”上。

牛市好发不好做:业绩失灵与行业焦虑的共振

鹏华基金的主动权益产品之所以陷入困局,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比例的产品出现深度回撤。

数据显示,2020年5月至今,鹏华基金成立的56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5只最大回撤超过30%,占比超四成;其中17只回撤超40%,鹏华创新未来产品的回撤幅度更是高达76%。这种普遍性的业绩波动,暴露出公司在风险控制体系上的薄弱。

鹏华基金部分基金回报及回撤,来源:Wind

在个股集中度、行业偏离度及组合波动率等维度上,基金的风控预警机制似乎形同虚设。部分产品过度依赖短期热门板块,如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主题,一旦行情回调,净值大幅下滑。鹏华碳中和主题便是典型案例:在概念暴涨时吸引巨量申购,随后板块回落导致批量投资者被套。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信心显著下降,赎回压力陡增。Wind数据显示,鹏华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自2021年以来近乎“腰斩”,而同期新增混合型产品数量却增长近40只,出现了“越发产品,规模越小”的反常局面。

公司近年来虽试图通过指数类产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效果有限。2025年发行的31只基金中,27只是股票型基金,平均单只募集仅4.36亿元,多只产品留存率不足10%。鹏华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鹏华上证180ETF等产品在成立后短期内即遭大规模赎回,部分基金规模不足0.5亿元,面临清盘风险。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则在于公司品牌信誉在主动权益产品连续亏损后遭受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基金产品普遍表现不佳,但鹏华基金的盈利能力依旧强劲。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54.04亿元,同比继续增长。这意味着公司在基金管理费和销售费用上的收入远高于投资者的实际回报,形成了“公司盈利、基民亏钱”的鲜明对比。

数据显示,公司管理人报酬收入达158.99亿元,占总费用的53.53%;销售服务费为48.14亿元,占比16.21%。这种高比例的固定费用结构,使得公司即使在基金业绩低迷、投资者亏损的情况下,仍能维持高利润率。

鹏华基金主要财务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与此同时,鹏华基金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87.58万元,显示部分资产估值出现下调;而债券投资收益对利润的支撑作用尤为突出。这进一步印证了公司投资结构向固定收益倾斜的现实。

从行业角度来看,鹏华基金的困境并非孤例。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竞赛”向“价值竞争”的转型阶段。当基金发行频率远高于投资者留存率,当短期业绩替代了长期稳定回报,基金公司在商业逻辑上便出现了错位。

如今,随着市场对基金业绩和透明度要求的提高,鹏华基金所面临的挑战,已不仅仅是个别基金的风格偏差或产品回撤,而是如何在盈利模式与投资者信任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在“牛市好发不好做”的现实下,依靠情绪周期推动的爆款基金,已难以支撑公募行业的长期竞争力。当市场热度褪去,留下的是真实的投资回报曲线,以及投资者的信任曲线。鹏华基金的“增长悖论”,是公募行业浮躁周期的一面镜子。净值的涨跌可以被市场情绪放大,但投资者的信任,却不会轻易重建。

从碳中和到机器人,从规模增长到业绩滑坡,从发行狂潮到规模停滞,鹏华基金正在经历一场“高速增长后的反思期”。短期营销带来的爆发,终究要回归投资业绩的基本面;唯有当基金公司将“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作为核心目标,才能真正走出规模与信誉的双重困局。

对鹏华而言,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