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重整三次延期天邦食品卡在哪了?
不迁怒无贰过,天助自助者
作者:行者
编辑:李莉
风品:闻道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预重整再延期,天邦食品“迷幻操作”引发市场关注。
11月6日,公司公告称,因预重整各项工作仍在开展过程中,向宁波中院申请再次延长六个月预重整期限。当天,公司收到后者送达的《决定书》,准许延至2026年5月9日。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天邦2025年内第二次申请延期,也是2024年8月启动预重整后第三次延期。
预重整关系企业重生重启,一再延期原因是什么?天邦食品又是如何陷入财务危机的?还能涅槃新生吗?
1
一波三折 困局该怎么破
回顾预重整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24年3月,天邦食品以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有管辖权法院申请重整和预重整。当年8月,宁波中院受理该事项,初始期限为6个月。本是一个重要利好、外界充满期待,然接连三次延期、实际进程并不顺遂。
关于第三次延期,11月6日宁波中院《决定书》显示,为实现天邦食品财产价值最大化、最大程度保护全体债权人及债务人合法权益,确保预重整实现应有效果,准予延期。
期望很丰满、也无可厚非,然想如愿投资人首先关注的是基本面,公司负债已可喜减轻,但70%的资产负债率依然较高,或构成阻碍。同时,天邦食品分批分段引入投资人,而不同投资人对公司估值、股权结构、债务处理等方面诉求各异,协调统一增加了预重整难度。
据公司历次预重整公告显示:2025年5月,确定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联合体为中选投资人;6月25日,与天津美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8公司签署重整投资协议;7月16日,又与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吉瑞泽雅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昌玉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相关重整投资协议。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首财表示,天邦食品预重整期限不断延长,核心原因或是“多重风险交织”导致关键工作无法闭环,比如债务结构异常复杂、战略投资者引入受阻、资产剥离与评估尚未完成、行业与宏观环境变化等。
他还提醒,多次延期可能导致企业市场信誉流失、经营现金流继续失血、管理层与骨干人心浮动以及谈判筹码递减等不良后果。天邦可通过明确“时间表+责任单”、引入“过桥+共益债”双通道、设置“延期红线”与替代方案等举措,推进预重整进度。“通过‘谈判提速、现金稳产、合规修复、底线威慑’四管齐下,或能把‘拖延式预重整’拉回正轨,避免真正进入破产清算终局。”
不算苛求。就在第二次延长预重整期限时,2025年9月,严小明因个人原因请求辞去天邦食品副总裁职务,此后不再担任公司职务。据2024年报,严小明在汉世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担任要职。
与此同时,天邦食品公告中也提醒,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4.1条的相关规定,如法院依法裁定受理公司重整申请,公司股票将在重整申请受理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如公司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公司股票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截止11月14日收盘,天邦食品股价报2.87元,距5月9日3.66元的年内高点跌去22%。
2
负债、诉讼烦恼 现金流吃紧
看看债务、现金流,预重整之旅的确不轻松。
一方面,天邦食品长期借贷扩张,债压不低。据历年财报,2021年到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9.93%、79.61%、86.73%、72.58%,平均80%左右。2025年三季度末总负债94.78亿元,资产负债率约70%,整体下降值得肯定,可在上市猪企中仍处较高水平。
短债压力更显急迫。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广义货币资金2.16亿元,短期债务36.23亿元,资金敞口肉眼可见。2021年到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16.49亿元、4.61亿元、9.76亿元、1.23亿元、1.52亿元,整体呈下行态势。
董事长张邦辉曾在2024年报中表示,对天邦食品而言,2024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在流动性严重承压情况下,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全年实现大幅扭亏为盈,资金压力也显著缓解。但他同时也坦言,公司流动性风险尚未完全解除,资金问题仍是重要掣肘。
看看各类诉讼与仲裁烦恼,或有更多体会。7月16日公司预重整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收到的新增诉讼、仲裁事项共涉金额5.63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15.32%。其中,公司及子公司作为被告或被申请人涉及的案件金额合计1.54亿元,涵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融资租赁合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
此外,公司核心股东持股比较低,股权较分散,需防范股权不稳风险。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天邦食品控股股东张邦辉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3.32亿股,持股比仅14.94%。
提起张邦辉,称得上天邦食品灵魂人物,2007年带领公司登陆深交所,长期担任公司董事长、总裁等职。值得注意的是,张邦辉曾因信披违规收到监管函。
早在2024年6月,天邦食品披露的《关于公司重大诉讼及累计新增诉讼、仲裁的公告》显示,原告安徽国元天邦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请求法院判令天邦食品公司及子公司汉世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向其支付股权回购款并承担律师费。2025年1月,天邦食品收到上述诉讼事项的一审判决书,但迟至2025年4月30日才在《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 2024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披露该判决结果。
对此,证监会宁波监管局决定对天邦食品采取警示函措施,对张邦辉、董秘章湘云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3
盈盈亏亏
除了卖资还需做些什么
看向业务面。天邦食品主营生猪养殖和猪肉制品加工,主要产品包括食品及食品相关类别中的商品猪、猪肉生鲜产品、猪肉加工产品等。其中生猪养殖是主营业务。
近几年公司业绩波动较剧烈:2020年到2024年分别营收107.64亿元、105.07亿元、95.71亿元、102.32亿元、96.44亿元,净利为32.45亿元、-44.62亿元、4.89亿元、-28.83亿元、14.59亿元。营收成长停滞、整体有下行趋势,净利表现更是大起大落,2020年盈利32.45亿元,次年便大亏44.62亿元,2022年扭亏盈利近5亿元,2023年又亏超28亿元,变脸之快、起伏之大足够吸睛。
细观个别年份,盈利质量待商榷。如2024年净利14.59亿元,该年公司以近10亿元的作价出售了盈利能力强劲的参股公司史记生物股权,是否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等待时间作答。
进入2025年,为快速回笼资金,天邦食品又大量出售仔猪,据11月6日公告,1-10月公司销售商品猪532.33万头,其中仔猪189.83万头、占35.7%。业内人士指出,仔猪育肥后售价更高,提前出售有些“寅吃卯粮”感,需警惕力度过大、影响企业后续持续发展。
即便如此,依然没能有效提振业绩。2025年前三季公司营收67.19亿元,同比下降5.98%,净利2.60亿元,同比下降80.65%。第三季度亏损9248.51万元。
追其原因,内外皆有考量。首先,遇困与行业相关。生猪养殖业周期性较强,2021-2023年,销售端价格低迷叠加生产端疫病影响,天邦食品陷入亏损并背负较大债务,2023年净利亏损28.83亿元、年末资产负债率达86.73%。
进入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继续深度调整。据中国养猪网数据,外三元生猪价格从2025年7月的15.31元/公斤阴跌至11月14日的11.74元/公斤,已深度跌破盈亏平衡线,意味着每卖一头猪都在亏损。天邦食品也难幸免,10月份销售简报显示,销售商品猪68.6万头环比增长11.95%,但销售收入6.07亿元、环比下滑4.25%,销售均价11.77元/公斤、环比下滑13.98%。
不止天邦,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等龙头三季度净利集体下滑,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负债较大双压。如温氏股份10月毛猪销售均价11.57元/公斤,同比下降34.41%,三季度营收259.37亿元同比减少9.76%,净利17.81亿元下滑65.02%。新希望六和10月商品猪价格跌至11.28元/公斤,三季度营收有所增长,净利润则大跌99.63%。
当然,作为行业龙头,沦落到预重整,天邦更应反思自身内部原因。
据中国经营报,牧原股份2025年9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11.6元/公斤,内部最优秀场线成本可做到10.5元/公斤;温氏股份2025年8月的投资者调研公告提到,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12.2元-12.4元/公斤;神农集团2025年9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2.5元/公斤。
此前天邦食品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育肥完全成本已从2024年一季度的16.72元/公斤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13.24元/公斤,个中努力值得肯定,但较上述企业仍有一定差距。
行业分析师李小敬表,养猪是典型的规模产业,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建立在规模经济上。聚焦天邦食品,尽管成本控制能力进步很大,但50%多的产能利用率仍显不足,意味着大量固定资产闲置,折旧等刚性成本无法有效摊薄,最终推高每头猪的养殖成本,加重了盈利负担。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真正走出困境,公司管理层需痛定思痛、积极调整,夯实主业根基、提升核心造血力,在一点点努力改变中,增加投资者信心,助力预重整进程。
4
四大看点,把住窗口期
当然,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至暗之后就是黎明。看到问题牵绊的同时,也要挖掘闪光点、价值潜能。客观而言,能够跻身行业一线,天邦食品是有独特竞争优势的。
一是全产业链协同,拥有一定的生态化竞争力。
经过近三十年深耕,天邦食品整合了全球技术资源,形成了从饲料生产、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到食品深加工的较完整产业链。比如食品加工板块,既能提高生猪养殖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又有助消化上游产能。
2022年6月,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建造的亚洲单体最大生猪屠宰加工厂一期项目正式投产,2023年2月年产2.6万吨猪肉深加工车间投产。这些实打实的蓄力,也在慢慢兑现为业绩成果,2025上半年公司食品业务收入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17.93%。
二是技术驱动效率提升,用协同效应来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早在2023年,天邦食品就以亥客技术为依托,初步构建智慧养殖技术体系,重点布局产品研发、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及设备托管四大核心业务板块;2024年成立嗨客猪管家,专注智慧养殖技术服务与猪场规划设计及工程落地,通过提供从智能化系统研发到智慧牧场建设的全链条服务,来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
企业官网显示,公司在亥客技术上拥有30多项专利技术,含2项发明专利,元宇宙养猪系统获省级创新大奖;具备标准化建设能力,交付周期缩短20%,改造成本降低30%。
三是培育新增长极,除了食品相关业务,公司还跨界新能源赛道。
如子公司天邦新能源,开发光伏发电、沼气发电、储能及充电桩等业务。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多重驱动下,清洁能源赛道正迎来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抢先布局有望为天邦带来新增量。
四是预重整充满遐想。
若成功不仅能从外部引援补流,让公司恢复元气,还有望形成协同效应、取得1+1>2的效果。
以此次预重整的投资人之一建发物产为例,其受厦门市国资委控制,在农产品供应链运营领域积累深厚,玉米、高粱、大麦等多产品进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三,与天邦食品存在业务交集,能为其带来优质低价原料、国际化资源体系赋能、养殖、食品加工领域协同效应等诸多利好。
整体来看,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利好。预重整是个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急不得也慢不得。但愿此番延期,内外各方能达成共识,在一番猛药去疴、壮士断腕中,天邦食品迎来涅槃新生。
救场如救火、抓住窗口期,天助自助者。
本文为首财原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