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药明康德的成长韧性:CRDMO模式与全球布局构筑护城河
在资本市场中,短期消息可能带来价格波动,但企业的长期价值仍取决于基本面因素。近期,药明康德部分股东的减持行为引起市场关注。通过对其财务表现、战略方向及行业竞争地位的客观分析,有助于理性评估该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股东减持属于资本市场中的常见操作。药明康德于10月29日披露,17家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A股股份。根据11月26日发布的进展公告,2025年11月20日至25日期间,上述股东合计减持1182.79万股,占总股本的0.3963%。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期间公司股价未出现下跌,反而上涨1.19%,11月25日收盘价为94.31元。这一表现可能反映市场更为关注公司的长期基本面与发展前景。
一方面是理性看待减持本身。从制度设计上来说,股东减持属于资本市场允许的常规操作,并且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药明康德此次减持计划依规履行了预披露程序,整个过程符合监管要求,规范且透明。
参与此次减持的G&C V Limited等17名股东,其所持股份均来源于药明康德A股IPO前,多数机构对药明康德的投资已长达十年,正处于私募股权基金通常的退出窗口(7–10年)。值得关注的是,G&C V Limited此次减持为其持股以来的首次,属于基金在其生命周期中常见的退出行为。
从减持规模来看,相关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药明康德实际控制人团队累计减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不足4.5%。无论与公司多年来持续提升的业绩表现、稳健向上的股价走势,还是与其持续回报股东的实际力度相比,这一减持比例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另外,公告也指出,大宗交易的买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这种“锁定期”约束也能降低二级市场快速抛售的风险,确保减持节奏温和可控,压抑缓解冲击。
另一方面,投资者回报也是影响信心的重要元素。自2018年在A股和H股市场同步上市以来,药明康德为长期投资者带来了显著回报。截至2025年9月,累计回报达到12.3倍。在股东回报方面,2025年公司已实施约70亿元的回报计划,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72%。上市七年来,累计回馈股东总额达200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总额的40%以上,这一比例在A股市场中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公司未来回报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从公司经营基本面来看,公司近期出售临床业务,可视为优化资产结构的一项举措。该决策有助于公司将资源集中于增长潜力较大、利润率较高的核心CRDMO业务,可能对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产生积极作用。在业务布局上,药明康德正积极加速全球布局,在北美、欧洲、亚洲等的多个基地增加能力和产能规模。近期该公司还传出将布局沙特的消息,与当地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相符。凭借一体化CRDMO平台,药明康德有望在该市场获得发展机会,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产能建设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提前达到100000L;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预计在2025年底达到4000kL。生产规模的扩大与技术能力的积累,有助于巩固其在行业竞争力。
2025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4亿元,同比增长43.4%,显示盈利能力的提升。在业务协同方面,CRDMO模式下的R端(研究)订单增长2倍,带动D&M端(开发与生产)订单实现17倍的增长,反映各业务板块之间的高效协同。
整体而言,基于药明康德的基本面情况与战略布局,短期市场情绪波动对其长期投资价值影响有限。在全球新药研发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凭借CRDMO业务模式、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储备,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明显,未来长期发展可期。对投资者而言,关注公司核心价值与成长潜力,或有助于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下的波动,或许正是与这家优质企业共同成长、分享未来价值的机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