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软件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部金蝶创业史,半部中国软件史。创业至今的金蝶,已经二十又七年,论资历,不可谓不老。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金蝶的发展,就是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缩影。

但是,在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即使是资格最老的金蝶,也显得有些老成持重、后劲不足。所以业界关于金蝶已老的说法,甚嚣尘上,而关于金蝶未来将何去何从,也是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由盛及衰,金蝶经历的至暗时刻

1993年,深圳市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首款财务软件产品—“金蝶”并一战成名,彼时,市场上同类的软件很少。一些公司的财务人员,还在用算盘来处理财会业务,而金蝶投放到市场后,销售情况非常好,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让这只金蝶飞进了财会工作人员的办公室。

由此,金蝶也推出了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用金蝶软件,打天下算盘。”彼时,其创始人徐少春更是顺势而为,将公司改名为金蝶,并借助这款家喻户晓的产品,让原深圳市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软件企业,并迅速成为深圳地区财务软件市场的大赢家。

金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始人徐少春的战略眼光。

金蝶的第一次正确决策,是从DOS财务软件到Windows财务软件。1994年,Windows系统登陆中国。徐少春在诸多的质疑之声中,推出了金蝶财务软件For Windows 1.0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升级,也促进了国内财务软件由DOS系统向Windows系统的迅速转移。

而随着Windows系统的不断普及,其技术领先的产品,也带动了金蝶业务高速发展,并快速占领了软件市场的战略高地。

然而,好景不长。时间走到2002年,ERP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蝶的威胁也来自四面八方。

国外一些头部企业,如甲骨文、IBM、SAP、微软等成为世界级的四大软件企业,并快速杀进中国,在这个主张市场经济的国度,国际巨头横冲直撞,让金蝶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与此同时,此时的金蝶已经尽显疲态。虽然营收不断增长,但是增速却不断下滑。直至2012年,金蝶进入了其发展历程上的至暗时刻。

由于人力成本不断增加,金蝶已经不堪重负。数据显示,当年上半年,金蝶的亏损即已达到2亿,这也是金蝶上市后首次出现亏损。

此后,金蝶为了谋求发展,也不得不节衣缩食,减少人力开支,由此,金蝶也频繁爆出高管离职、公司裁员的消息,让此时的金蝶动荡不安。

彼时的徐少春,也茶饭不思,焦虑无比。不得已之下,从传统软件到云计算,也成了挽救金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这种转型的阵痛,却让金蝶苦不堪言。不容忽视的是,徐少春至今仍未走出转型的阴霾,金蝶也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破茧成蝶”。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金蝶CFO林波对外宣称的目标是:2020年,金蝶的目标收入为35-45亿元,云业务目标收入为21亿元,占营收60%。

但是实际上,据金蝶国际(0268.HK)发布2020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集团录得营业额约人民币33.56亿元,同比增长0.9%。

(图片说明:来自亿欧网)

有此可见,金蝶离其经营目标还相差甚远。不过,其中2020全年云服务业务收入达19.12亿,同比增长45.6%,收入占比达57%;金蝶云订阅年经常性收入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约为人民币10亿元,同比增长58%。

因此,金蝶将收入增长乏力、亏损持续扩大解释为战略性亏损。实际上,金蝶转型后7年左右的时间,利润一直呈现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归母净利润4.12亿、3.73亿、-3.35亿。净利润的直线下滑,其根本原因恐怕并非一句战略亏损就可以绕过去的。

金蝶解释到,导致金蝶大盘亏损,主要是因为金蝶集团大力执行云订阅模式的转型战略,主动停止销售部分ERP软件许可产品及加大苍穹等云产品研发投资,因此其原有的核心业务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业务(ERP)收入同比下降28.2%。

由此,也导致了公司权益持有人当期应占亏损额加大,并继2012年后,亏损额首次高达3.35亿人民币。因此,看似金蝶已经走过了早年的至暗时刻,但是其潜藏的危机依然挥之不去。

破釜沉舟押宝云服务,金蝶能否扭转颓势?

通过金蝶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金蝶的每次变革,都是决心十足。从最初的的机遇DOS系统开发软件到升级为Windows系统软件,徐少春可谓果断坚定。

而时至2014年,在金蝶的一场发布会上,徐少春抡起大锤,砸掉了服务器,宣告成立“ERP云服务事业部”,由此,也吹响了进军云服务市场的号角。如今,其又主动停止销售部分ERP软件许可产品,更是暴露出了其聚焦云服务市场的战略野心。

很显然,金蝶虽然在传统的ERP软件定位上遭遇困局,但是从来不缺乏自我变革的勇气。当时,徐少春表示:“今天,表面上看,我们砸掉的是服务器,实质上砸掉的是旧思维,砸掉的是恐惧变化的心理,我们要以海盗精神,颠覆ERP行业,和中国企业一道,共同实现移动互联网转型,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只是,转型后的金蝶,显然面临着内忧外患,其是否能够凭借云服务的转型,重新夺回霸主地位,依然胜负难料。

以2020年疫情时期为例,可以推测,疫情期间金蝶的客户多少会受到影响,大企业可能会降低IT费用,而中型客户甚至有可能因此而流失,为了挽回客户或拓展新客户,金蝶的营销费用支出,必定会比往年更高。

致命的是,疫情之外,与同行相比,金蝶的常规销售费用也相对较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至2019年,金蝶的销售费用率最大,甚至超过其友商用友14%。

而且,自2018年,用友在进一步压缩其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2019年该部分的费用占比,甚至由过去的36%降低至20%以内。

由此可见,费用率方面,金蝶的优势不敌用友。这一方面是因为两家头部企业在业务模式上有所不同,用友更着重其管理和研发,而金蝶则更注重销售与业绩产出。

另一方面,注重销售的金蝶,其客户群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客户相对分散而且粘性较弱,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大开发与维护,由此也带来了成本管理失控。而用友则以大型企业的客户为主,客户资源与合作相对稳定持续,大大节约了销售成本。

因此,也不难预测,即使金蝶加码云服务,恐怕也难以逃离其客户定位所带来的问题。中小型企业客户的数量巨大,但是带来的销售额有限、维护成本高,也注定会成为其推广云服务的硬伤。

据观察,金蝶的实际营收数据也足以证实这一点。据「于见专栏」了解,用友、浪潮等在大企业的客户资源上,相对金蝶更占优势。

以用友为例,2020年,用友云业务实现收入34.22亿元,其中大中企业27.26亿元,小微企业仅近贡献2.41亿元。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及以上。而金蝶的客户分布与之相比,显然是不够健康的。

客户由小及大,金蝶难逃定位之殇

在企业软件行业有句话,叫做得大客户者得天下。金蝶在战略上极为看重的云苍穹,也将其视为为其未来扭转局势的筹码。据「于见专栏」了解,在金蝶旗下的“云产品”中,占营收大头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云·苍穹”,一个是“云·星空”,前者针对大型客户,后者针对中小客户。

然而,2020年金蝶的营收数据也暴露出,其目前的主要客户群仍以中型客户为主。因为“云·苍穹”与“云·星空”的收入分别为4.67亿元、19.12亿元,二者在营收上的贡献相差悬殊。

鉴于金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业界对其2021年的营收也普遍持悲观态度。以光大证券在研报中的预测为例,“维持21年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预测为-0.76亿元。”同时,光大证券指出,“步入22年星空云收入规模效益放大有助盈利能力提成,上调22年non—GAAP净利润预测271%至1.1亿元。”这也意味着,如果光大证券的预测精准,2021年金蝶仍旧难以扭转净利润为负的囧局。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削弱金蝶对于云服务的决心。媒体报道,金蝶内部传出前SAP高管邓永富被任命任金蝶副总裁、金蝶云·苍穹事业部总经理的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邓永富一直深耕于IT行业,在商业软件领域有近20年丰富经验,在SAP期间曾历任客户经理、销售总监、中国区副总裁、全球副总裁等。金蝶此举,也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金蝶重金引人行业顶尖人才,势必会在转型后的云服务业务上,与各大劲敌一争高下。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了解,以Salesforce为首的美国SaaS企业,其占领市场的打法,都是从很小的细分领域做起,飞快成长起来。不过,尽管这种策略在全球许多国家都屡试不爽,唯独在中国,却有些水土不服。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者不到7%,10年以上者不到2%。换言之,98%的企业10年内“自身难保”,更无暇顾及每年稳定的信息化支出。因此,也让金蝶这类紧盯小企业的软件企业,不得不持续开发新客户,来维持营收的增长。

另一方面,中国大企业业务成熟度和规范性要比中小企业高太多,且比美国中小企业还要完善。因此,大企业更能接受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与工具,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习惯了使用免费软件的国人,也很难为付费软件买单。因此,中国企业付费意愿低也是与众不同的“国情”。

从Salesforce 2008年数据来看,按5万客户和10亿美元营收计算,每用户平均贡献2万美元以上收入,而这在中国,几乎不太可能。据拥有公开披露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其付费用户累计高达50万家以上,而云业务营收为7.5亿人民币。这也意味着,每位客户的贡献不及1500元。

一直瞄准中小企业市场的金蝶,显然早就意识到客户数量多并不能解决营收增长的问题。因此,其在打开大客户市场上,可谓煞费苦心。而其云产品中定位服务大客户的“云·苍穹,也被金蝶寄予厚望。只是,其是否能够改变金蝶的命运,扭转其在大客户市场上的不利地位?

时至今日,金蝶已经面临七年之痒,在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重金加码云服务的时代背景下,恐怕金蝶即使是引入行业大拿,也难以挽回大局。况且,环顾四周,金蝶在国外强敌如云,在国内也并无太明显的优势。而此时此刻,已然不是20多年前,金蝶一家独大、可以高枕无忧的时代。由此,金蝶的未来命运,也因此显得扑朔迷离。

结语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金蝶过去的辉煌,没有人会否认。而且,其敢于屡次打破陈规、自我革命,与一些企业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是,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决胜因素,金蝶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因为其早期的辉煌,而一劳永逸。

这一方面与时代的变革有着巨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让软件技术更迭日新月异。或许,金蝶今日的处境,早已在其选择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已埋下伏笔。

所幸的是,金蝶从未亦步亦趋,而是步步为营。其未来,也或许会因为其拥抱变化,而带来新的转机。但愿金蝶会因为其激进的姿态,能够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在众多危机之中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