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偏股基金二季报出炉 加仓新能源赛道

7月12日披露的首批偏股型基金二季报透露了基金经理的操作路径。由长城基金陈良栋管理的两只基金均将股票仓位加至九成,与一季度末相比,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中国证券报)

国资委: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

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再迎重要部署。7月12日,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功能,科学统筹各类资源,灵活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非公开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等方式,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中国证券报)

6月天量存款从何而来? 贷款冲高与“储蓄”偏好是主因

人民银行7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83万亿元,同比多增9741亿元。统计显示,增加4.83万亿元为有统计记录以来的单月新高。那么,这4.83万亿元的“天量”存款从何而来?(上海证券报)

短期调整不改复苏逻辑 机构“埋伏”可选消费板块

7月以来,A股市场多个消费子行业跌幅明显,酒店餐饮、影视院线、汽车等可选消费板块12日延续集体回调态势。不过,部分机构仍看好其复苏逻辑,并已提前埋伏其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济逐步修复,消费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后续需紧密关注复苏力度和外资流向,灵活调仓。(上海证券报)

谨防烂尾楼盘停供风险扩散

近期有烂尾楼盘业主集体决定停止还贷,引得不少烂尾楼盘业主效仿。如果这股风潮蔓延开来,有可能对楼市造成负面冲击,对楼盘销售更为不利,也不利于金融系统稳定。(证券时报)

外贸出口回暖生意却仍难做 已有企业“出海抢单”

今年以来,中国两大外贸重地珠三角、长三角先后受到疫情影响,但外贸行业仍表现出极强的韧性,今年5月份,我国出口数据超预期回升,出口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成为疫情阴影下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尤其是汽车、手机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数据亮眼,显示出口结构升级在加速进行。(证券时报)

地产股遭沪深港通“挑剔” 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受青睐

7月11日,深交所表示,因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中型股指数、小型股指数实施成份股调整,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世茂集团等7只个股被调出港股通标的,其中6只为地产股(以GICS行业分类,下同)。(证券日报)

近300家药企角逐第七批国家集采

7月12日,全国各省份组成采购联盟开展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并产生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后将发布正式中选结果)。据了解,本次集采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