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有消息称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内部宣布公司解散,消息一出迅速在媒体上发酵,昔日生鲜电商第一股的明星企业步入崩溃边缘的新闻遍及各大网络平台,也因此引起了公众对国内互联网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危机的担忧。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0月,先后融资110亿元的资本宠儿,在一二线城市首创“前置仓”生鲜到家的商业模式,推出“最快30分钟达”服务是业界一次载入史册的创新。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以13美元/股的发行价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也从这天起开始跌跌不休。截止发稿,每日优鲜0.236美元 /股,总市值为5545万美元,较最高点跌去约98%。

今年以来,每日优鲜负面缠身,包括供应商欠款不断、收纳斯达克“退市”通知函、3天连续关闭9城业务等。7月28日,每日优鲜在全国范围内关停“30分钟极速达”业务,公司突然被曝面临“解散危机”。每日优鲜APP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已无法下单,在线客服页面显示暂无客服在线。

7月28日晚间,每日优鲜官网发布公告称,7月14日公司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山西东辉集团同意对其进行2亿元的股权投资。截至28日,该交易尚未完成,公司也未收到山西东辉的任何资金。因此,公司不得不对其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包括暂时关闭前置仓的极速达服务,并优化员工。

事实证明,每日优鲜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的2亿元股权战略投资合作是公司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却因交易中断导致公司面临资金危机,被迫进行业务调整和人员优化。每日优鲜到底缺钱到什么地步呢,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流动资产有30.86亿元,而流动负债高达32.32亿元,流动资产已经不能覆盖流动负债。

每日优选持续亏损的罪魁祸首是激进式扩张,引以为傲的前置仓模式存在巨大隐患。2019年前置仓数量突破1500个,物流、租金、冷链、货损等支出使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疯狂扩张之后在2019年营收突破60亿元、用户规模占比超过50%,坐稳国内生鲜电商领域的头把交椅。除了及时达业务外,每日优鲜陆续推出次日达、三日达业务,还孵化出社交电商“每日一淘”,并切入零售云和智慧菜场,发力无人零售等平台型业务。

据财报显示,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2亿元和16.49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30.17亿元,4年累计亏损超100亿元。

每日优鲜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前几年融资百亿风光无限,赴美上市后风险资本套现离场,由于公司市值不断蒸发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不敢入局,风险资本只能观望等待,这就造成了每日优鲜融资这条路走不通了。再加上每年巨额亏损,盈利遥遥无期,没办法自主造血,资金链危机也就因此产生了。

每日优选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缩影,它所面临的的困境或将出现在其他互联网企业身上,一场史无前例的资金危机正在发生。据统计,股价在2美元以内处于退市边缘的各种互联网第一股有13家,包括每日优鲜、新氧、云集、36氪、趣头条、知乎、趣店、高途、房多多、荔枝、水滴、雾芯科技、蓝城兄弟。这些互联网公司大部分还在持续亏损中,退市风险切断了股市融资的退路,现金储备不足又不能盈亏平衡的公司将会很危险。

几乎国内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是在流血赴美上市,资本烧钱抢占市场份额,盲目追求平台GMV和用户数据,上市后火速套现退出,这种资本游戏早已司空见惯。“互联网第一股”从资本宠儿到资本弃子,命运走势呈现过山车,上市只是一个新起点而非终点,如果不在前期就未雨绸缪严把资金关,借助资本力量快速站稳脚跟实现盈利,在后疫情时代就会变得十分脆弱,经不起一丝风吹草动。

当前整个互联网江湖被一分为二,一方面互联网巨头进入严监管时代,互联网反垄断进入深水区,国家和用户数据安全达到新高度,其中阿里巴巴被罚182.28亿元、滴滴被罚80.26亿元、美团被罚34.42亿元。这些互联网巨头已经发展成大而不倒,既要让他们守规矩,也要保障它们的安全,面对大国博弈带来的负面冲击,选择让互联网巨头赴港二次回归。

另一方面,中小互联网企业面临重大洗牌。首先是各个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渐见顶,市场大盘出现总量的滞胀与下滑,互联网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其次是创投行业面临资本寒冬,原先资本催熟的游戏模式不再适用当下环境,企业要具备自主造血、主力更生的能力,考验的是内功,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不管你是否承认,互联网时代日渐衰微已成定论,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剩者为王,大家已经开始赶赴下一个时代风口。